維吾爾權利團體敦促同意贊助北京冬奧會的跨國企業抵制他們所說的“種族滅絕運動會”。這些團體呼籲這些公司在2022年冬奧會之前利用他們的平台讓世界了解北京對新疆維吾爾人的迫害。
中國共產黨即將在2022年秋天召開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屆時要登場的政治大戲便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留任。他的第三任期(2023-2028)將正式打破自毛澤東以來中國國家主席做滿兩屆十年就卸任的慣例。
春節年關將近,中國有為數近3億人的農民工都盼著回家團圓。不過,在新冠疫情恐復燃的勢頭下,近三十個省份都倡議“就地過年”,所祭出的防疫措施也加大了農民工返鄉的難度。但是,就算回不了家,大部分農民工在工錢到手、確保全家老小溫飽無虞後,還是可以勉強安心過年。然而,有一群龐大的農民工,正愁著年關難過,喝不上放心水。因為他們被惡意拖欠工資且催討無門。
新任美國總統拜登就職之際,中國外交部卻送出制裁28名前任美國官員的“下馬威”。對此,大部分中國籍學者和官媒週四(1月21日)口徑一致地表示,這是中國為未來四年的中美關係“定下基調和規則的底線”。不過,也有中方學者認為,中國政府根本沒有“底氣”給世界霸主美國下馬威,此一制裁手法“愚蠢、短視,且缺乏戰略眼光”。
自從去年11月以來,中國監管單位先是叫停螞蟻集團的上市案(IPO),繼之又對阿里巴巴集團展開反壟斷調查,讓馬雲立即落入遭中共整肅的疑雲中。在長達兩個多月的紛擾後,中國央行副行長陳雨露於上週五(1月15日)主動對外發布:“在金融管理部門指導下, 螞蟻集團已經成立整改工作組,正在抓緊制定整改時間表,同時保持業務的連續性和企業正常經營,確保對公眾金融服務的質量。”
港媒《亞洲周刊》近期的封面報道讓台灣總統蔡英文穿上龍袍,並引述民進黨黨內人士如創黨元老張俊宏、前副總統呂秀蓮等人對時政的批評,來諷刺蔡英文是“民選獨裁”。報導一出,瞬時在台灣引發藍綠陣營間的口水大戰。
由中國主導創立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亞投行)自2016年正式運轉至今即將屆滿5週年。透過此一國際金融組織,中國一度展現出要爭取亞洲金融霸主地位和發言權的雄心。但五年過去了,“亞投行”成效如何?它挑戰了過去歐美所主導的國際外援秩序了嗎?
短短五天內,美國紐約證交所針對三家中國電信公司的除牌計劃做出了前後矛盾的決策。紐交所於週一晚(1月4日)正式宣布,基於“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的指引”,不再推動對中國電信、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的下市除牌程序。
今年2月進駐湖北武漢第一手紀錄新冠疫情的上海前律師、公民記者張展週一(12月28日)上午被上海浦東新區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名,當庭判處四年刑期。
中國人民銀行週四(12月24日)發佈公告稱,其與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四大監管機構“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
繼上週彭博新聞(Bloomberg)北京分社中國籍女記者被控涉嫌危害國安而遭逮捕後,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攝影記者、紀錄片製作人杜斌本週三(12月16日)也遭北京大興區警方尋釁滋事的罪名逮捕。
不管是兩大互聯網巨擘阿里巴巴(Alibaba)和騰訊(Tencent)本週一(12月14日)因壟斷行為遭罰,還是11月初被臨時叫停的螞蟻金服(Ant Group)上市案,分析人士說,中國監管單位釋出的訊號越來越明顯。那就是,北京當局正在收緊對網絡經濟的反壟斷監管,這意味著,中國互聯網企業野蠻擴張的時代即將告終。
中國社科院最新發布的民調顯示,有高達44.4%的中國受訪民眾指出,過去一年內,他們只花了1,000元人民幣(美金154元)在休閒消費開支上,也就是說,每人每月平均的玩樂基金只有83元人民幣,相當於只夠買兩套麥當勞安格斯厚牛培根堡套餐。
陝西人權律師常瑋平的父親常拴明本週一(11月30日)透過微博表示,已見到兒子,但其異常言談讓他擔心,常瑋平恐受酷刑對待、人身安全也飽受威脅。
中國打壓台灣頻頻出招。國台辦11月底除證實藍營學者、前台師大副教授施正屏已依間諜罪,遭中國判處四年刑期外,也首度承認,正在草擬一份“台獨頑固分子”清單,要“依法制裁在台灣境內外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行動首要分子和金主”,這是否代表中國已經循《港版國安法》之例,準備要對台灣啟動“反分裂國家”等之法律戰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五(11月20日)首度表示,中國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這是個原本為美國量身定做的高標準、高度自由化的自貿協定(FTA),其所設的高門檻也有將中國排除在外的戰略意義。
美國總統特朗普任期只剩下最後兩個月,但對中國施加制裁或拉抬美台關係的步伐卻未曾止歇,這對拜登政府及其未來的中國政策將帶來什麼樣的衝擊?美、中兩國學者的解讀各異。
中國政府重點扶植的半導體龍頭公司清華紫光集團(Tsinghua Unigroup)本週驚爆債務違約,分析人士說,此一違約事件可能只是中國整體債務危機所浮現的冰山一角,而中國的“半導體國產化”進展恐也因此出現警訊。
中國和其他14個亞太國家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簡稱RCEP)”之簽署後,諸多媒體指稱,此一佔全世界三分之一生產總額(GDP)、22億人口的經濟圈有助於鞏固中國在亞太區的經濟強國地位,並對美國構成挑戰。
中國人大越過香港法律程序宣布DQ(disqualify,即取消資格或解職)四名現任立法會議員,引發十多位民主派議員集體請辭抗議。對此,部分港台學者表示,在北京的封殺下,民主派人士留在立法會的意義已不大,因此,透過辭職表態可再次凸顯香港代議政治“名存實亡”的事實。他們也說,香港民主運動在“街頭抗爭路線”和“議會抗爭路線”雙雙受挫後,未來如何持續爭取國際的關注,也就是“國際抗爭路線”將是關鍵。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