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五天內,美國紐約證交所針對三家中國電信公司的除牌計劃做出了前後矛盾的決策。紐交所於週一晚(1月4日)正式宣布,基於“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的指引”,不再推動對中國電信、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的下市除牌程序。
今年2月進駐湖北武漢第一手紀錄新冠疫情的上海前律師、公民記者張展週一(12月28日)上午被上海浦東新區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名,當庭判處四年刑期。
中國人民銀行週四(12月24日)發佈公告稱,其與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四大監管機構“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
繼上週彭博新聞(Bloomberg)北京分社中國籍女記者被控涉嫌危害國安而遭逮捕後,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攝影記者、紀錄片製作人杜斌本週三(12月16日)也遭北京大興區警方尋釁滋事的罪名逮捕。
不管是兩大互聯網巨擘阿里巴巴(Alibaba)和騰訊(Tencent)本週一(12月14日)因壟斷行為遭罰,還是11月初被臨時叫停的螞蟻金服(Ant Group)上市案,分析人士說,中國監管單位釋出的訊號越來越明顯。那就是,北京當局正在收緊對網絡經濟的反壟斷監管,這意味著,中國互聯網企業野蠻擴張的時代即將告終。
中國社科院最新發布的民調顯示,有高達44.4%的中國受訪民眾指出,過去一年內,他們只花了1,000元人民幣(美金154元)在休閒消費開支上,也就是說,每人每月平均的玩樂基金只有83元人民幣,相當於只夠買兩套麥當勞安格斯厚牛培根堡套餐。
陝西人權律師常瑋平的父親常拴明本週一(11月30日)透過微博表示,已見到兒子,但其異常言談讓他擔心,常瑋平恐受酷刑對待、人身安全也飽受威脅。
中國打壓台灣頻頻出招。國台辦11月底除證實藍營學者、前台師大副教授施正屏已依間諜罪,遭中國判處四年刑期外,也首度承認,正在草擬一份“台獨頑固分子”清單,要“依法制裁在台灣境內外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行動首要分子和金主”,這是否代表中國已經循《港版國安法》之例,準備要對台灣啟動“反分裂國家”等之法律戰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五(11月20日)首度表示,中國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這是個原本為美國量身定做的高標準、高度自由化的自貿協定(FTA),其所設的高門檻也有將中國排除在外的戰略意義。
美國總統特朗普任期只剩下最後兩個月,但對中國施加制裁或拉抬美台關係的步伐卻未曾止歇,這對拜登政府及其未來的中國政策將帶來什麼樣的衝擊?美、中兩國學者的解讀各異。
中國政府重點扶植的半導體龍頭公司清華紫光集團(Tsinghua Unigroup)本週驚爆債務違約,分析人士說,此一違約事件可能只是中國整體債務危機所浮現的冰山一角,而中國的“半導體國產化”進展恐也因此出現警訊。
中國和其他14個亞太國家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簡稱RCEP)”之簽署後,諸多媒體指稱,此一佔全世界三分之一生產總額(GDP)、22億人口的經濟圈有助於鞏固中國在亞太區的經濟強國地位,並對美國構成挑戰。
中國人大越過香港法律程序宣布DQ(disqualify,即取消資格或解職)四名現任立法會議員,引發十多位民主派議員集體請辭抗議。對此,部分港台學者表示,在北京的封殺下,民主派人士留在立法會的意義已不大,因此,透過辭職表態可再次凸顯香港代議政治“名存實亡”的事實。他們也說,香港民主運動在“街頭抗爭路線”和“議會抗爭路線”雙雙受挫後,未來如何持續爭取國際的關注,也就是“國際抗爭路線”將是關鍵。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週二(11月10日)閉幕。中國官方宣稱,在六天的展期中,參展廠商成功簽署了總計726億美元的採購合作意向,比去年和前年分別增長2.1%和25.6%。不過,此一盛況卻無法從今年外商的參展率中反映出來。
螞蟻集團(Ant Group)價值350億美元之上市案喊停後,後續的政治效應連日來仍餘波蕩漾,各界持續議論紛紛。
中國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Ant Group)史上最高、近350億美元的上市案週二(11月3日)晚突然被叫停,引發市場錯愕。對此一些金融學者分析,這代表中國對網絡小額貸款(internet micro-lending)的行業監管法規即將上路,可能影響到未來螞蟻集團的營運模式。
中共19屆五中全會閉幕後,“雙循環”、“內循環”、“擴大內需”和“科技自立自強”成為中國下一個五年(十四五)經濟發展規劃最重要的戰略方針。對此,多位學者不表樂觀。他們說,如果中國不積極改善對外關係,此一側重國內迴圈的戰略方針不會有太大效果,而且,若是中國真的做到了百分之百內循環,中國的競爭力也就走到了谷底。
美國國防部前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y Schriver)週五(10月23日)以預錄視訊的方式、在台北的一場研討會上表示,美日同盟正在思索如何應對可能的“台灣變局(Taiwan contingency)”,因為台灣維持實質獨立(de facto independence)符合美國的利益,且台海安全也關乎整體印太地區的安全和自由。
台灣國際戰略協會週六(10月24日)發布民調顯示,若中國出兵攻打台灣,有高達77.6%的台灣人願意為台灣而戰。即使台灣宣布獨立而引發台海戰爭,也仍有66%的人願意奮力一戰。
面對中國升高的武力威脅,台灣除了加強常備軍的不對稱戰力外,也計劃以提升後備戰力來因應。台灣國防部長嚴德發週四(10月22日)在立法院提出後備改革方案,宣示將成立“防衛動員署”,並自2022年起,後備軍人每年的召訓量將倍增至26.8萬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