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權力班子中的一位重要成員、中國外長秦剛已逾20天沒有公開露面,引發外界猜疑不斷。社交媒體瘋傳他陷入一樁桃色醜聞。如果傳聞屬實,保不保秦剛,以及如何保秦剛,或讓習近平處於兩難狀態。
一個人過百歲,很長壽了,儘管現在醫學發達,但離死亡也不遠。一個政黨過百歲,雖非罕見,但百歲後還在執政的,確實不多,除像美國這種兩黨制國家,兩個政黨輪流執政,即使在多黨制國家,政黨百歲後仍然不時上台執政的,並非常見。
在上週舉行的歐盟峰會上,儘管中國不是歐盟各國討論的關鍵議題,但中國最關注的“去風險”概念正式登場,該概念將成為今後歐盟制定對華戰略的指導思想,一旦形成統一的對華政策,歐盟成員國就需遵守。而荷蘭在此期間出台的新出口管制禁令,可謂是在歐盟內部針對中國的“去風險”打響了第一槍。
瓦格納雇傭軍的兵變,一個外溢效應是對中國的影響。作為俄羅斯最重要的盟友,普京並未在兵變發生的第一時間向習近平打電話;另外,若如此武裝叛亂發生在中國,習又會怎麼處理,解放軍裡有普里戈津式人物嗎?習會在台灣問題上謹慎用兵,不敢造次?這些都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美國總統拜登最近稱習近平為“獨裁者”的言論,引發中國當局的激烈反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和駐美大使謝鋒先後對美進行抗議。這是拜登第二次公開批評習,前一次是在2020年總統競選期間,拜登稱習是“惡棍”(thug)。
6月18日,中國總理李強開啟他任內的首次外訪,此行目標國是德法兩國。比起他的前任李克強和溫家寶,時間都要晚。後兩者的首訪分別在2013年5月19日和2003年4月29日。也許這並不說明什麼,但也許是某種歷史的象徵:李強做總理整整三月,可比起他幾個前任的“意氣風發”來,似乎顯得異常的“低調”。
中國正在發生的一件事情沒有引起西方媒體必要的重視,但此事在我看來非常重要,因為它涉及中共意識形態的改造問題,簡單地說,就是習近平試圖為黨建立一個新的敘述體系和道統,即合法性。
彷彿不只是一種巧合,在中國今年的外交大戲中,受到北京高規格接待的三位政治和商界領袖,用中國人的話來說,恰恰都姓“馬”,他們是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法國總統馬克龍以及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
脫口秀演員李昊石的所謂“辱軍”事件肇始於李昊石用“作風優良,能打勝仗”來形容野狗的生存能力強悍。而這兩個詞恰恰是習近平2013年為解放軍做的指示和要求,是只能用於解放軍的專有詞語,不可將其意轉嫁挪作他用。
“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這是習近平2013年3月對人民解放軍提出的強軍目標,此後,它像銘牌一樣成為解放軍的宣傳標配。近日,中國的一名脫口秀演員李昊石在演出時用“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稱讚野狗的生存和戰鬥能力,被指“侮辱”解放軍。此事引發的輿論風暴以及官方對李昊石的立案調查和笑果公司的巨額處罰,可以看作中國輿論場轉向和社會政治文化惡質化的一起標誌性事件。
5月10日,習近平親臨雄安,這是習在雄安新區設立後的第三次考察。與前兩次不同,這次由三位“親王”——國務院總理李強、書記處第一書記蔡奇和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丁薛祥,兩位“侯爵”——中組部長李乾傑、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陪同,等於將半個政治局常委班子搬到雄安,其規格之高,打破中共歷史之最,開創了又一個習的“新範例”。尤其是總理陪同考察,在中共建政史上絕無僅有,按過去慣例,總書記和總理必有一個留京,不能同時外出,更不能同去一個地方,除非有某種極罕見的重大事情發生。然而考察雄安,顯然不屬於這種情況。
對習近平來說,在有了“核心”的稱號後,他現在最想要的是“人民領袖”了。 “核心”雖然意味著大權在握,但“人民領袖”除此之外,還意味著一種政治和道德的權威和神聖,自己的統治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所以當局總想將這個稱號正當化。
上週三習近平和澤連斯基的通話讓很多觀察家感到有些突然。儘管國際輿論傾向認為習澤二人以某種形式的直接對話會在某個時候進行,但對何時對話是沒有把握的。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在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質疑蘇聯原加盟共和國獨立後的主權地位,在歐洲引發軒然大波,這是典型的“一言毀邦”,讓外界尤其歐洲國家質疑中國呼籲俄烏停火止戰的立場和誠意。從這個角度看,一些媒體懷疑,作為駐外大使,盧沙野的這個“失言”,不會僅僅是表達他個人的看法,很可能是得到外交高層乃至習近平本人的授意,代表外交當局對外的一種試探放話。
自中共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後,當局不僅在內政上將它作為主軸,也將其作為外交的推銷目標。官方智庫和學術機構更是將它當作各類論壇和研討會,尤其是國際會議的主題。比如最近的兩個會議——由中國外交部主辦的藍廳論壇和一幫有學術身份的前官員創辦的“讀懂中國”,前者冠以“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後者題為“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新機遇”。
中共正在緊鑼密鼓地部署和推進習近平思想主題教育活動。在中共70多年的統治史上,此類主題教育活動太多,但這次給人感覺特殊的地方,是當局的重視程度,習近平親自部署動員,以致出現了過去在蘇聯時代的政治笑話中才出現的笑話:習近平在學習習近平思想的會議上,號召全黨學習習近平思想。
美國國會眾議院3月27日通過了《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法案》(PRC Is Not A Developing Country Act),理由是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經濟的18.6%,經濟規模僅次於美國,既然美國被視為發達國家,中國也應如此。中國則批美國“不懷好意,想著法子打擊中國”。
蔡英文和麥卡錫在美國會晤,招致北京的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國台辦、全國人大外委會、國防部四部門發表聲明或談話,抨擊麥蔡會,陣仗堪比去年佩洛西訪台時北京的反應,只是少了全國政協外委會。習近平也藉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會談直接表態,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誰要是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做文章,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絕不答應;誰要是指望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妥協退讓,那是癡心妄想,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馬英九卸任七年後的首次大陸行,外界更多從台灣內部的政治去觀察,從中國大陸的角度看,馬這次訪陸,大陸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降低兩岸軍事衝突的風險,向台灣民眾和國際社會展示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好的地緣環境;二是試圖影響台灣2024年初的總統選舉,讓國民黨能夠重新執政。
習近平3月20日至22日造訪俄羅斯,這個時間比多數觀察家預測的要早。這也是習在連任國家主席開啟第三任期後的首次出訪。中國外交當局宣稱習的訪俄是一次“友誼之旅、和平之旅”。友誼之旅是針對中俄關係的,和平之旅則暗示習有斡旋俄烏衝突之意,尤其在北京對沙特和伊朗這兩個中東死對頭調停言和後,外界普遍懷有這種想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