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聿文視界:北京為什麼要高規格接待“三馬”


中國外長秦剛會見乘坐私人飛機抵達北京的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 (2023年5月30日)
中國外長秦剛會見乘坐私人飛機抵達北京的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 (2023年5月30日)

編者按:這是鄧聿文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轉載者請註明來自美國之音或者VOA。

聿文視界:北京為什麼要高規格接待“三馬”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2:27 0:00

彷彿不只是一種巧合,在中國今年的外交大戲中,受到北京高規格接待的三位政治和商界領袖,用中國人的話來說,恰恰都姓“馬”,他們是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法國總統馬克龍以及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

馬英九是在3月27日至4月7日訪問中國大陸的。此趟行程走了多個地方,既是祭祖,也是尋根——尋中華民國之根,所以是公私兼具。馬雖做過中華民國總統,但此時已卸任多年,在國民黨內也沒有職務,基本是一介平民身份。然而從他入陸那一刻起,到離陸那一刻終,全程受到中國官方隆重接待,每到一地,地方首長出來接見,國台辦主任宋濤殷勤陪同。儘管習近平和主管台灣事務的王滬寧未見馬,但以馬現在的身份,他的這次大陸行可以說北京給足了他面子,這特別表現在北京容忍他多次喊出中華民國,突破台灣政治人物訪陸時不敢談中華民國的窘境。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舉行的歡迎儀式上。 (2023年4月6日)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舉行的歡迎儀式上。 (2023年4月6日)

馬克龍是在4月5日至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也是他第三次訪華。經過了疫情三年的鎖國後,中國外交在今年迎來一個井噴期,習近平不僅走出國門,也在北京迎接亞歐非拉的領導人和政要。其中受到最高規格接待的是馬克龍。他不但享受了只有外國元首進行國事訪問才有的21響禮炮齊鳴和檢閱三軍儀仗隊的待遇,更是在不足三天的訪問中,習南下廣州同其再次進行不打領帶的非正式會晤,陪同漫步庭院,臨水而坐,觀景品茗聽琴,縱論古今,共進晚餐。這份待遇,只有當年特朗普訪中習陪同其夜遊故宮才可一比,甚至比後者的待遇還高。隨同馬訪中的歐盟執委主席馮德萊恩,則被官方晾在一邊。其他外國領導人訪中,不論是否國事訪問,雖然也受北京的隆重接待,但比起馬克龍,還是差一大截。

馬斯克於5月31日對中國進行了兩天的旋風式訪問,在眾多訪華的商界領袖中,他受到的接待規格也最高。三月兩會過後,歐美大企業的CEO和董事長們,絡繹不絕來到中國,或參加高端國際論壇,或為企業佈局尋覓商機。他們基本上都會受到中國經濟部門主管官員以及地方領導人的個別會見,有時中國領導人也會集體會見來華參會的外國企業家。比如總理李強就會見了參加發展高層論壇的外方企業家代表,這已成慣例。但馬斯克在那兩天,見到的高官比誰都多,輪番被外交部長、商務部長、工信部長和上海市委書記接見,尤其是外交部長會見企業家,從中國外交規矩看,少見。更有甚者,國務院常務副總理、頗受習器重的丁薛祥丁常委也一對一面見了馬斯克,只是中國媒體沒報導。

高調見三馬,北京目標是華盛頓

中國官方高規格接待“三馬”,當然因為他們自身的分量和特殊性,但人們會問,他們過去為什麼不比其他領導人和商界領袖(馬英九是個例外,因他之前沒去過大陸)受到特殊對待?顯然,北京有意要通過這種行為,向外界尤其美國傳遞某種政治和地緣經濟的信號。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宋濤(右)在湖北武漢會見到訪的台灣前總統馬英九。 (2023年3月30日)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宋濤(右)在湖北武漢會見到訪的台灣前總統馬英九。 (2023年3月30日)

先說馬英九,他的大陸行最大看點是當著大陸地方領導的面,說出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過去台灣藍營政治人物來訪大陸,也會說“九二共識”,或者再加一句“一中各表”,但不會說中華民國,怕犯忌。馬不但說出這四字,甚至還搬出中華民國憲法,指中華民國包括大陸地區。北京容忍馬在大陸公開道出中華民國,一方面是為對沖蔡英文同期訪美的新聞效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利用馬此趟行程,在當前劍拔弩張的兩岸政治氣氛下,最大程度讓台灣民眾感受大陸的所謂善意,降低兩岸對峙烈度,為大陸的經濟建設營造一個和緩的兩岸氛圍。中國今年的外交向世界打出的旗號是“和”,邀馬訪陸並高規格接待他,是要給台灣民眾留下這種印象:大陸不只會對台灣文攻武嚇,也會遞橄欖枝,要兩岸和平,以降低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敵意,從而有利國民黨明年總統選情。若國民黨選勝,成為執政黨,雖不會改變台灣的親美立場,但會降低兩岸的對抗程度,減少華盛頓利用台灣消耗中國的國力,所以背後目的也是指向美國。

再看馬克龍。北京以高規格接待他而不是其鄰居德國總理朔爾茨,儘管德國的體量和在全球的分量不亞於法國,原因在於,法國自戴高樂之後有追求外交自主的傳統,而馬克龍又在歐洲倡導戰略自主,這很合中國胃口,可以藉此分化美歐。故北京需要通過抬高法國的重要性,鼓動馬克龍說服歐盟走戰略自主之路。習馬會談的重點之一是中歐關係。習告訴他,中國始終視歐洲為多極化世界中的獨立一極,願全面重啟交流對話,探討構建穩定互信的供應鏈夥伴關係,實現互利共贏,希望法方發揮積極引領作用。馬錶示,法方堅持獨立自主外交,主張歐洲戰略自主,反對搞對立分裂,反對搞陣營對抗,法國不會選邊站,願積極推動歐中關係發展。中法聯合聲明第五點亦談到,中國重申致力於發展中歐關係,鼓勵高層交往,推動在戰略問題上凝聚共識,增加人員交流,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積極平衡促進經濟合作。法國作為歐盟成員國,認同上述方向,並將為此作出貢獻。

大西洋聯盟是西方陣營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國最倚重的盟友,可以說,歐洲在美國圍中戰略裡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對華盛頓能否取勝至關重要。在過去幾年,尤其拜登上台後,美歐在對華戰略上有趨於一致的態度和看法。歐盟2019年更新了它的對華戰略,將中國定位於經濟上的合作夥伴,地緣上的競爭者和製度上的系統對手,這個定位和美國的“競爭合作對抗”基調是一致的,但更精準。俄烏戰爭發生後,北京的態度讓歐洲對中國的負面認知進一步加劇。最近兩者又提出經濟和供應鏈的對華“去風險”問題。考慮美歐的關係以及它們對中國的認知,不管願意與否,要想抗衡美國、削弱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壓力,北京都要極力拉攏歐洲,分化歐美,而在歐洲各國中,法國是最好的切入點,打通了法國,即便歐盟的戰略自主做不成,對中國意義仍然很大。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與上海特色超級工廠的工人們合影。 (2023年5月31日)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與上海特色超級工廠的工人們合影。 (2023年5月31日)

至於馬斯克,這位大亨和商業天才的“特立獨行”和對商業利益的追求,讓北京認為,在華盛頓和華爾街之間,可以打進一個楔子,用實際形成的地緣經濟力量去反對華盛頓的地緣政治圍堵。在美國反華的大背景下,過去被視作“友中”,主張和中國接觸合作的華爾街也被“裹挾”進這股洪流,但商業畢竟有自己獨有的利益和邏輯,同政治的利益和邏輯並不完全一致,兩者雖然在某個特定時段會合流,然而時間一長,商人終究很難抗衡市場和商業的邏輯與利益,這就是在中國廢除清零政策,重開國門後,美歐大企業的CEO們扎推造訪中國之原因。事實上,這些大企業從來沒有離開中國,只是在過去幾年減少了中國市場的分量,這也有中國自己的因素,因此,在北京再次熱情歡迎外資後,這個市場對它們業績的增長依然非常重要,不可放棄。

對北京而言,華盛頓最近炒作去風險實際還是要去中國化,和中國在經濟上脫鉤斷鍊,它的應對之策就是用所謂更高水平的市場開放及其吸引力,使中國和美歐的經濟特別是它們的大企業深度捆綁,要這些大企業去反對它們的政府,華爾街反對華盛頓。所以,北京提高接待馬斯克的規格,秦剛親自會見他,還傳出丁薛祥一對一見馬。秦剛用中國式現代化將給包括特斯拉在內的西方大企業帶來巨大商機,以及以特斯拉汽車的行駛比擬中美關係,來游說馬斯克,後者表示美中利益交融,如同連體嬰兒彼此密不可分,反對“脫鉤斷鍊”,這並非只是場面話,虛與委蛇。北京對西方大企業的攻關,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