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安全局網絡安全主任喬伊斯(Rob Joyce)4月11日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次對話中說,在網絡安全領域,中國的威脅是它的能力和資源。“其中一個危險是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和行業技巧可以帶來的規模化擴展,”這位官員說。他還表示,在美國非常受歡迎的TikTok是中國的特洛伊木馬。
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3月27日在大西洋理事會與網絡自由聯盟主辦的一場研討會上說,在民主國家試圖通過互聯網的力量來提升個人最大潛力時,威權政府則試圖利用這些技術煽動恐懼和侵犯人類尊嚴。她說,在像中國這樣的威權政府利用網絡剝奪公民權時,民主國家更需加倍努力,為民主制定一個積極的願景。
在部分美國政府機構最近做出新冠病毒很可能來自實驗室洩漏的評估後,眾議院監督委員會的新冠大流行病事務特設小組委員會星期三(3月8日)舉行首次聽證會,調查新冠病毒的起源。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在作證時說,與當時其他衛生官員的所不同的是,他到今天都認為,新冠病毒更可能源自實驗室的意外洩露。前白宮官員梅澤爾(Jamie Metzl)在聽證會上指責中國阻撓國際社會的新冠溯源調查,才導致今天的局面。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星期三(3月1日)在向國會提交的拜登政府《2023年貿易政策議程和2022年度報告》中說,將繼續實施有針對性的對華301關稅豁免程序,並保留在必要時進一步進行關稅豁免的選項。該辦公室表示,拜登政府2023年的貿易議程將側重於在傳統自由貿易協定之外創建新的框架,並實施現有的貿易協定。
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主席麥克爾·麥考爾(Michael McCaul)在星期二(2月28日)舉行的聽證會上說,中國共產黨日益加強的侵略性對美國構成了世代威脅,而美國商務部卻繼續允許美國的一些關鍵技術出口到中國。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星期一(2月27日)在參加美國商會主辦的一個活動上說,眼下顯然是美中關係中非常困難的時刻,而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在對華問題上的強大共識是華盛頓與北京這個“非常困難的”政府打交道的一個很大優勢。這位美國資深外交官表示,美國對台灣具有獨特的責任,以確保它有能力阻遏北京採取的任何進攻性行動。
美國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克里斯·庫恩斯(Chris Koons)和前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羅布·波特曼(Rob Portman)週一(2月6日)在一個研討會上都對中國在對外界發起一場魅力攻勢的時候向美國發送間諜氣球的意圖表示不解。波特曼認為,整個事件可能是溝通不暢,而這正說明雙方加強對話的重要性。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表示,美方正在對中國的意圖進行解析。
“我對他們購買土地感到擔憂,但我更擔憂的是他們控制我們食品供應鏈裡的技術,”來自佐治亞州的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奧斯汀·斯科特(Austin Scott)2月1日在參加哈德遜研究所一個有關中國購買美國農田的在線討論時說。參眾兩院的國會議員正在推出禁止中國等國家購買美國農地或農業企業的《促進農業保障和安全法案》。
為了抗衡俄羅斯在北極地區擴充軍力以及中國對該地區日益加大的興趣,不僅美國的現役軍人在為與俄羅斯和中國在北極地區爆發潛在衝突做準備,國民警衛隊也在進行相應的演練。
近20名美國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推出了要求美國恢復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並終止他們所說的“過時和適得其反”的“一個中國”政策的議案。這個議案還要求拜登政府支持台灣在國際組織中的會員身份,並就美台自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
美國總統拜登星期四(1月26日)下令延長和擴大針對部分滯留美國的香港居民“強制離境”的寬限期。這份備忘錄說,由於北京強行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繼續侵蝕香港居民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美國這樣做符合其外交政策利益。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美國國防工業基礎還沒有為目前存在的競爭性安全環境做好充分準備。報告說,烏克蘭戰爭暴露了美國軍工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削弱美國軍隊對中國進行持久戰的能力,包括在台海衝突中出現彈藥庫存不足,導致所謂的“空箱子”問題。
最新的數據顯示,2022年美中兩國的貿易額有望創下記錄,儘管有關兩國正在進行經濟脫鉤的討論不絕於耳。研究美中貿易關係的專家認為,這表明美中之間存在“選擇性脫鉤”。
2022年,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的背景下,美國拜登政府仍然把中國視為“後果最為重大的地緣政治挑戰”,但強調美國並不尋求與中國爆發衝突,也不尋求冷戰。自特朗普政府時期就不斷惡化的美中關係繼續螺旋式下滑,直到11月中旬,拜登總統在印尼巴厘島參加20國集團峰會間隙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舉行面對面的會晤,美中關係才有所企穩。
前中共領導人江澤民在一場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被血腥鎮壓後登上中國政壇的最高峰,而在他去世之際,中國爆發了自1989年他出任中共總書記以來未曾有過的公開反抗浪潮。在這個敏感時刻,他的去世是否會像當時的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去世那樣再次引發大規模的抗議呢?
在中國多地爆發了針對“清零”政策和封控措施的抗議活動之際,拜登政府在表示支持和平抗議的權利的同時,做出了相當慎重的表態,避免發表任何可能被北京視為具有挑釁性的言論。其他西方大國目前也對中國的抗議活動作出了溫和的反應。德國總統表示理解中國的抗議活動,澳大利亞外長則呼籲中國當局與抗議者進行“建設性的接觸”。
拜登政府星期一(11月28日)對中國當局嚴厲推行“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引發的大規模民眾抗議活動發表聲明,稱在世界各地,每個人都有和平抗議的權利。
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最新的研究顯示,中國政府近年來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出現明顯下降,與中國加大在該地區影響力的努力形成對照。跟蹤中國對該地區的援助的專家說,中國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更多集中在近年與台灣斷交並轉而和中國建交的國家。
美國總統拜登星期五在埃及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27次締約方會議後將前往印度尼西亞,在參加20國集團峰會的間隙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舉行會談。此刻兩國關係正處於建交以來的最低點。研究美中關係的美國專家不期待這次見面能有什麼突破。他們認為這是雙方使關係穩定下來,不至於失控而做出的努力。
“我不認為中國在近期內打算入侵台灣,”美副國防部長科林·卡爾(Colin Kahl)星期五在華盛頓說。他也不認為習近平已經就武統台灣做出了決定,但習近平肯定計劃讓中國軍隊到2027年具備這種能力。這位官員說,中國想主導技術制高點、支撐這些技術的基礎設施和供應鏈以及相關技術標準與準則的野心是使中國成為美國的步調挑戰的原因之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