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恆大集團債務重整計畫進展不順,導致週一(9月25日)恆大及同業公司股價急跌,投資人對房地產業的擔憂再度升溫。
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9月21日發佈最新報告,揭露中共操弄資訊的證據,且直指在台灣既有的疑美論中,有高達83%的論述經中共行為者操弄“放大”。專家指出,“疑美論”是中共對台心理戰,旨在影響選情,以推動和平統一;“疑美論”同時也呼應中共的大外宣需求,為華語受眾打造符合中國利益的世界觀。
台灣軍方於9月17-18日兩天內偵查到超過150架次的中國軍事侵擾台海,其中單日103架次更創下其公佈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 軍事專家分析,中國旨在展現其封鎖南中國海的能力,並反制美國及其盟友的圍堵性軍演,已加劇台灣東部與東南部的空防壓力。
台灣出版集團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李延賀)3月底於上海遭秘密拘捕後,至今音信全無。位於台北的“聲援富察連署工作小組”9月15日呼籲四位台灣總統參選人重視兩岸交流激增的風險,並要求各陣營提出具體解決之道,讓台灣人民免於恐懼。
獨立總統參選人郭台銘公佈副手為資深藝人賴佩霞後,部分台灣政壇人士頗感跌破眼鏡。有台北選民告訴美國之音,賴佩霞形象清新,可為郭台銘加分,但政治素人的她恐僅有短暫的新聞效應。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9月13日在台北舉辦的亞太千里論壇上表示,兩岸間所謂的“現狀”不穩定且定義不明,其實難以維持。未來台灣前途可能有兩大走向:與中國和平統一或捲入戰爭。他建議兩岸在“一個中國聯邦(One Chinese Commonwealth)”架構下逐漸融合。但越來越排斥統一的台灣人會接受這個建議嗎?台灣前外長林永樂說,聯邦概念過於牽強,要讓兩岸對等共存沒那麼簡單。
國際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創辦人彼得·達林(Peter Dahlin)表示,中國跨國鎮壓的行徑日益猖獗,呼籲受害者與民主國家合作,共同嚇阻中國的惡行。該組織9月12日發布多語種的“跨國鎮壓舉報指南”,列出中國跨國鎮壓的十大樣態,並呼籲居於民主國家的受害者依循指南渠道上報案情,以協助民主國家有效打擊這些破壞自由的行徑。
“2023年地緣政治高峰論壇”9月11日於台北召開,來自境內外逾200位國際關係專家與會,共同探討美中競爭和台海緊張局勢等議題。其中,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表示,美中關係的經濟依存度高,無法完全脫鉤,須採取比美蘇冷戰時更複雜的戰略來應對,以避免衝突升溫。他還說,中國面臨人口高齡化、經濟放緩與政治扼殺民企等挑戰,難以取代美國的世界地位。
多位海外宗教維權人士9月7日於台北出席2023年國際宗教自由峰會時,特別聚焦中國“長臂管轄”的違法行徑。他們說,中共與盟國合作海外抓捕異議人士屢見不鮮,手法也越來越粗暴,其中,透過蒙古和老撾的抓捕案自今年5月來已有三件。維權人士表示,中共急於控制話語權並擴大權勢,迫使愈來愈多的中國的人只能無奈出逃。他們呼籲,中共境外執法破壞國際法,是自由世界的巨大危機,國際社會必須合作遏制中國的極權擴張。
澳中非官方高階對話第七次會議週四(9月7日)將於北京召開。這是雙邊關係自2020年惡化以來,產官學界代表首度恢復對談。分析人士指出,澳中關係處於“適度改善的軌道”上,但這類介乎官方和民間智庫的1.5軌交流旨在擴大對話基礎,難達成突破性的進展。此外,兩國的根本性戰略差異太大,就算關係和緩了,再惡化的可能性仍高。
台商李孟居2019年入境中國“被消失”后,因間諜罪失去自由四年,9月2日終於回到台灣。他抵達機場時,激動地兩度趴下親吻“自由的土地”。他說,自己無端淪為中共眼中的間諜是一大警訊,因為自由如空氣,窒息時才深知可貴。他呼籲全台灣人珍惜民主和自由的生活方式,並守護台灣這塊土地。
台灣億萬富翁郭台銘週一(8月28日)正式宣布以獨立候選人身分,角逐2024年的總統大選,為明年1月的選情再添變數。分析人士表示,郭台銘與中國的關係過於密切,易讓台灣選民心生國安的疑慮,絕非選票優勢。另外,他的參選雖已導致在野陣營的分裂,但也可能激發“非綠”陣營的危機意識,在此前提下,目前民調領跑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保送”當選的概率還有變數。
強颱風“杜蘇芮”環流在北京周邊造成大洪災,尤其重創河北省涿州,不僅水淹四層樓高,更導致撤離不及的數十萬居民受困傷亡,民怨沖天。旅居德國的水利專家王維洛告訴美國之音,中國與河爭地,改窄河道,又設置分洪設施,讓涿州為北京和雄安新區擋洪,卻未為涿州規劃防洪應變措施,這場洪災的元兇是人禍多於天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治理也再添敗筆。
台商李孟居2019年底於香港入境中國深圳後“被消失”,接著遭中國指控為“台諜”,前後服刑長達四年。李孟居今年刑滿後於7月24日飛往日本東京,因中國擔心他影響台灣選情,不准他直接回台。重返自由的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不會再畏懼中國的威嚇,並已於7月30日開設油管(Youtube)頻道“自由的空氣”對外發聲,未來希望串連國際力量,聲援與他類似遭遇的人質外交受害者。
本屆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大運會)7月28日將於四川成都揭幕,在此之前,中國網絡紛傳“成都大運會白紙革命活動召集帖” ,號召中國民眾於賽事期間持白紙“快閃抗爭”,向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表達不滿,然消息曝光後,恐引來公安加大維穩打壓力道。對此,海外觀察人士基於訴求的政治性太強,並不看好成都白紙2.0運動再起的可能性,也呼籲中國民眾別自投羅網。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本週出訪美國,簽署一系列國防和商業協議,並稱兩國是“世界上最親密的伙伴之一”,被外界視為劍指中國。中國官方因端午節假期暫無任何回應,但微博輿論不乏唱衰美印同盟的論調,復旦大學教授林民旺也說,印度轉向親美只拿好處、不承擔盟友義務,未來恐立場搖擺,但多位分析人士則說,印中競爭關係已定,印美結盟前景看好。
中國外交力量轉向歐洲之際,台灣也於六月接連派出四位部長級官員訪歐,包括正在波蘭、捷克共和國和歐盟訪問的台灣外長吳釗燮,傾力與歐洲拉近距離。分析人士說,台灣在多點分進合擊的策略下,台歐關係持續升溫。在歐洲重新檢視對華政策之際,他們呼籲,台灣積極協助歐洲“知中”,讓歐洲認清,一旦台海爆發衝突,歐洲不可能置身事外。
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後,三名宇航員6月2日已在天宮空間站與前一期的宇航員正式完成交接。觀察人士表示,這代表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已取得穩步進展,有助於中共進一步宣揚國力和鞏固其政權的合法性。分析人士說,美國雖仍在太空領域保有技術領先和經驗優勢,但若未持續將航太發展視為優先政策,未來恐被中國追上。
正在台灣訪問的英國前首相卓慧思(Liz Truss,又譯特拉斯)週三(5月17日)表示,台灣位於自由民主鬥爭的前線,西方必須強力捍衛。她呼籲西方國家以硬實力護台,包括成立“經濟北約”來集結抗中力量並強化與台灣的安全溝通。分析人士表示,卓慧思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也點出歐洲應將支持聲量化為具體援助,未來台英可望深化安全合作。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RSF)發布的2023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中國的新聞自由度在全世界排行倒數第二,僅高於朝鮮。報告稱,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記者監獄,對記者的箝制越來越像朝鮮。多位駐華外媒記者也告訴美國之音,中國的新聞環境每況愈下,幾乎到令人窒息的地步,因此,今年評比被下調,不令人意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