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緣政治高峰論壇”9月11日於台北召開,來自境內外逾200位國際關係專家與會,共同探討美中競爭和台海緊張局勢等議題。其中,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表示,美中關係的經濟依存度高,無法完全脫鉤,須採取比美蘇冷戰時更複雜的戰略來應對,以避免衝突升溫。他還說,中國面臨人口高齡化、經濟放緩與政治扼殺民企等挑戰,難以取代美國的世界地位。
東南亞影響力聯盟首度舉辦“地緣政治高峰論壇”,邀請到境內外多位重量級學者專家與會,包括哈佛大學甘乃迪政府學院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芝加哥大學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台灣方面則由前總統馬英九、前外交部長林永樂和前海軍上將陳永康等人出席,共同探討美中關係、中國現況、台灣安全等議題。
美國哈佛大學的奈伊透過視訊參與論壇,他指出,美中正在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高度競爭,是否持續對立還有待觀察。但若能妥善處理矛盾、在國際事務中找到合作空間,美中不見得走向長久對立,雖然緊張情勢也可能繼續升溫。
奈伊:美中選擇性去風險化
奈伊說,美中兩國的經濟和社會依存度高,完全脫鉤的代價太高,也不能和美蘇冷戰期的軍事對抗一概而論。美國需要比冷戰時更複雜的戰略應對,與盟國共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並避免美中兩大強權的衝突升溫。
奈伊於論壇上表示:“選擇性去風險化是合理的,但完全經濟脫鉤代價高昂,而且我們(美國)的盟友中很少會跟進。畢竟,多數國家將中國視為主要的貿易夥伴,而非美國。此外,各國在生態體系內的相互依存,例如氣候變化、流行疾病(等議題)......沒有單一國家能夠解決這些跨國問題。在全球相互依存的前提下,各國須透過結盟發揮權勢,以超越他國。”
綜觀美中兩國的整體實力,奈伊分析,中國正在壯大,但美國擁有更多的地緣政治優勢、能源自主、還在增長的勞動人口、關鍵科技技術、高教資源及一個強勢的美元存儲貨幣。相較之下,中國面臨許多問題,如人口老化、勞動力萎縮、全要素生產力走低、中共的極權控制扼殺民營企業的創新成長力等。
在美中軍力上,前台灣海軍上校、現任台灣安全研究中心顧問陳永康也說,中國海軍的規模幾乎快超越美國,但戰力其實仍遠遠落後。
陳永康告訴美國之音:“中國大陸的海軍航空部隊目前船的造艦速度是相當快,但是海軍的合格飛行員的數字跟美軍來比還是有落差。就是說,美國海軍飛行員在船上,你要起飛、降落多少次,因為他長年布署在國外,但是中國的海軍一年出來兩次到三次遠航,回去以後就回到陸地,所以,他在船上起降的次數不夠,是這個限制因素。他五年後的飛行員能不能提高?也許可以追到美國的二分之一戰力,現在我認為,(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
米特:國際關注中國的內政治理
另一位中國近代政治研究專家、也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的拉納・米特(Rana Mitter)也於論壇中從多面向分析中國現況。
米特說,中國確實展現野心,其“脫貧”經驗對發展中國傢具有吸引力,中國還致力發展高科技,並強化對國際組織的影響力。但中國內政與外交策略都問題叢生,例如,一帶一路倡議陷入債務危機爭議,國際社會對其軍事擴張和衝突外交的走向也高度忌憚;而中國境內的公民空間持續緊縮、中共治理欠缺透明性,外資也因激升的政治風險而對中國市場失去投資信心;中國社會還出現“躺平主義”,高齡人口結構也帶來諸多挑戰。
米特於論壇中表示:“中國如果真正想成為超級大國,就必須認識到,中國境內發生的事情受到國際的關注。全世界都在看中國如何對待自己的人民,並將之視為中國強大後,如何處理國際事務的行為範例。”
此台北論壇以“SIA香格里拉對話—台北”命名,不過與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每年舉辦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並無關聯。
(美國之音特約記者黃麗玲對此文亦有貢獻)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