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疫情期間,中國社會先後出現過不少新名詞。近日,“人礦”一詞瞬間在網絡走紅後,隨即受到當局屏蔽,淪為“敏感詞”。有評論認為,“人礦”反映了中共多年來把老百姓當成統治工具,這個詞遭到封殺,反而促使人民覺醒。
中國即將展開春運,同時也是疫情爆發以來,當局首次容許民眾回鄉過年。中國國家衛健委表示,已經為農村可能爆發重症做好準備,但有關說法備受外界質疑。有評論更認為,中國農村嚴重缺乏醫療資源,根本無力應付大規模新冠交叉感染。
香港可望在明年1月8日與中國大陸恢復通關。近日中國社交平台流傳去香港打新冠疫苗的攻略,更分享整個預約和接種流程。上海復星醫藥也推出平台,讓有意去香港自費打新一代疫苗的中國大陸居民預先登記意向。香港醫護界人士相信,兩地通關後,香港可以接種mRNA疫苗可能成為中國大陸人士來港的誘因,認為港府必須改變現時的政策,否則會增加財政負擔。
香港和中國大陸免檢疫通關停頓近三年後,兩地有望在明年1月中或更早,也就是春節之前有序通關。香港有政界人士更相信,兩地最快在兩個月後會全面通關。由於中國在防控鬆綁後疫情大爆發,有觀察人士相信,“開關”後可能有大批旅客前往香港。香港疫情有可能飆升,對醫療體系構成沉重壓力。
中國全面鬆綁防疫管制後,疫情驟然惡化,感染人數暴增。浙江省通報當地每日新增陽性人數突破一百萬,預計高鋒將提前到達。山東青島和廣東東莞也主動對外披露每日有數十萬人感染。連續發布新冠疫情資訊近三年的中國國家衛健委12月25日表示,即日起不再發布每日疫情信息,改由疾控中心公佈相關疫情信息。
中國在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以來,全國共有約80起因違反防疫規定被裁定罪成的案例。中國最高人民法院一名前法官近日呼籲,隨著防疫政策調整,部分疫情案應中止審理。已生效的判決則應糾錯。有法律界人士則認為,按照中國的國情,要落實建議障礙重重。
截至12月20日,中國新增3049宗新冠病毒本土確診病例,較前一天多近四百宗。當天沒有新增死亡病例,當局反而核減了一宗死亡個案。當局針對近日新冠死亡個案偏低引發爭議,釐清新冠死亡的判斷標準。隨著防控鬆綁,全國各地的退燒感冒藥供不應求,有藥廠預計要兩個月後才能緩解。
隨著中國日前宣佈“新十條”,外界關注中國大陸和香港何時恢復通關。港府官員則表示,香港會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防疫政策。目前不會討論到通關問題。有評論認為,港府在通關問題上根本無法自決,但若問題無法解決,香港的民生經濟將難以復甦。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的會議強調要穩住經濟,並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資。全國各省市也趁著防疫政策風向改變,以“搶單”為名爭相組團出國。有分析卻認為,經歷過去數年的巨變,中國對外商的吸引力已今非昔比。各地官員和商人的如意算盤未必能夠打響。
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整體持續降溫之際,當局12月6日推出“新十條”,進一步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包括縮小核酸檢測範圍;大部分新冠患者可採取居家隔離。中國衛生官員強調,當局並不是完全放開不管,而是為恢復疫情前生活狀態做好準備。有分析則認為,這次調整等同於取消“動態清零”。
中國的極端防疫政策掀起民間大規模示威浪潮。正當全國多個主要城市釋出寬鬆信號之際。山東卻計劃重金興建逾100家方艙醫院。有評論認為,目前中國民怨沸騰,就連中央也要順應民意,地方政府卻反其道而行,相信背後不僅是為了防疫所需,而是涉及到更深層次考慮。
中國大陸連日來有民眾上街悼念日前新疆烏魯木齊大火的死難者,並提出對防疫措施的不滿。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11月27日據報再有民眾自發悼念及抗議封控。全國數十家高校的學生也參與了所謂的“白紙革命”。有八九學運領袖把示威遍地開花與三十多年前的學運相提並論。也有評論認為,這次示威浪潮是上月北京四通橋橫幅事件的延續。
中國官方堅持“清零”政策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累積民怨。中國社群媒體“微信”11月22日起流傳一篇名為“十問”的文章,向中國國家衛健委提出一系列防疫相關疑問,並以香港的情況和世界盃足球賽為例,公開質疑中國當局的防疫決策標準,但文章很快遭刪除。 有評論則把這篇文章與上月北京四通橋拉橫幅事件相提並論。
香港欖球隊近期一再捲入涉及中國國歌的風波。繼亞洲七人欖球系列賽賽會播出反修例歌曲後,欖球世界杯外圍賽賽事播放中國國歌字幕出錯的事件也隨著曝光。兩項賽事的主辦方均以“技術犯錯”解釋事件。事後,港府官員反應強烈,聲言要把事件提升到外交層面,北京卻選擇低調處理。有評論認為,這與中國目前面臨的困境有關。
近年中国一再放宽生育限制,但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却持续下滑。最新数据显示,31个省市中有13个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包括江苏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专家认为,中国老百姓对于生养小孩充满犹豫,与目前的政治气候和经济环境有关。
近期中國傳出調整“動態清零”政策。外界憧憬當局縮減旅客的入境限制和取消國際客運航班熔斷機制,但是在11月5日的記者會上,中國官員強調“動態清零”總方針不會動搖,並批評地方政府處置疫情“一刀切”。有評論認為,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防疫政策上存在矛盾,醫療體系的局限也讓“動態清零”成為當局唯一選擇。
常態化核酸檢測是中國的重要防疫手段,但近日不少省市先後調整檢測的收費政策,除特定人群和特定情況外,大部分居民進行檢測均需自費。此舉除了增加民眾的負擔,也使人關注“動態清零”為本的疫情防控措施,會否導致地方政府入不敷支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香港金融管理局舉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將於11月2日揭幕。美國有國會議員呼籲金管機構不要到香港出席會議後,至少四名業界領袖以不同理由宣告缺席。美國一個港人組織則懷疑,由於勸阻金融企業高層出席峰會,其網站在香港遭到封鎖。
荷蘭政府正在對中國在當地設立公安辦公室打壓海外不同政見人士的指控進行調查。中方則強調,所謂的“國外警察站”其實是涉僑事務海外服務站,主要協助海外僑胞解決困難,但是有身處荷蘭的中國異議人士透露,自己曾多次被不明人士騷擾脅迫,相信與中國公安設於當地的辦公室有關。
中共新一屆205名中央委員當中絕大多數是漢族人,只有9人是少數民族,對比十九屆中央委員,無論人數還是佔比均明顯下降。有評論認為,基於習近平講求幹部“效忠”的思維,這些少數民族精英將難有作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