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3條立法一個多月反駁隊繼續運作 專家分析或針對外國傳媒

  • 美國之音

香港保安局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表示,因應23條立法成立的應變反駁隊將會繼續存在,相關國安開支不會公佈。(美國之音/湯惠芸)

有關中國國家安全的的《基本法》23條草案,正式刊憲生效超過一個月,負責解說工作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曾經表示,由他擔任隊長的“應變反駁隊”終有解散的一日但“精神長存”。不過,保安局上星期三表示,與23條立法相關的誤導和抹黑仍然時有發生,因此“應變反駁隊”有需要繼續運作,有關工作的開支不會公開。有專家分析,“應變反駁隊”讓外界有“為反駁而反駁”的印象,而且主要是針對外國傳媒,可能不必要地牽涉到國際外交角力,繼續運作可能會帶來反效果。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香港23條立法一個多月反駁隊繼續運作 專家分析或針對外國傳媒

香港特首李家超今年一月底宣佈,展開為期約一個月的《基本法》23條立法公眾諮詢,並成立“應變反駁隊”,針對”敵對文宣”以及社交媒體的抹黑進行反駁工作。

反駁隊繼續運作 國安開支不公開

其後,擔任“應變反駁隊”隊長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多次以強硬的語氣反駁外界對23條立法的言論,例如反駁外界指犯了23條的罪行可能會被送到中國內地受審。鄧炳強反駁指,23條是香港本地立法,香港本地法例是在本地處理,是不會將被捕人送到別處,他認為這些言論隱約看到“2019年的腳影”,用這些言論嚇香港市民,他強調這些全是虛假的,要予以譴責並出來反駁。

鄧炳強又表示,“應變反駁隊”終有解散的一日但“精神長存”。不過,保安局上星期三(4月17日)因應立法會審議政府開支,書面回覆議員提問時表示,“應變反駁隊”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在23條立法過程,即時就抹黑反駁。

保安局表示,這些誤導和抹黑現仍時有發生,“應變反駁隊”有需要繼續運作,政府亦會參考累積經驗,應對抹黑進行有效率的澄清和反駁。反映“應變反駁隊”不但繼續存在,港府日後仍會採用這種工作模式澄清外界的“抹黑”。

保安局又表示,涉及《基本法》23 條立法的工作,屬於維護中國國家安全工作的一部分,有關工作的開支不會公開。

楊健興指應思考反駁隊會否帶來反效果

時事評論員、香港記者協會前主席楊健興回應美國之音提問表示,“應變反駁隊”讓外界有“為反駁而反駁”的印象,他認為港府應該思考繼續運作會不會帶來反效果﹖

楊健興說:“有時我們見到有一些回應或者一些反駁,似乎針對的一些報道可能是一些標題、或者一些用字,或者純粹可能是一些觀點。一些觀點正如就好像說‘那杯水是一半的’,你硬要我講是‘一半滿的’才是準確。我如果說是‘一半空的’你就說我誤導,或者說‘別有用心’諸如此類的話,這樣的話你如果有一些反駁是純粹‘為反駁而反駁’,即是不是說很強的理據的話,又或者純粹其實就是你覺得不同意那個觀點的話,我相信可能相關媒體,或者以至於公眾已經覺得你這些只是一種動作,不會覺得是甚麼一回事,已經沒甚麼特別感覺的話,你那個效用其實就可能沒甚麼,以至於甚至是一種反效果。”

憂不必要地牽涉國際外交角力

楊健興又表示,反駁隊過去一段期間似乎相當明顯是針對外國傳媒,而且是一些歐美主要媒體的評論或者報道,他認為港府的反駁較多從政治角度考慮,可能不必要地牽涉到國際外交角力。

楊健興說:“似乎政府那個反駁較多是從一個政治的角度,覺得這些外媒都是有一些所謂政治的動機,甚至覺得它們就是同一些歐美政府‘夾埋’(配合),即是來針對香港、針對國家(中國),將一些可能純粹是報道涉及的某些處理、某些的政策、某些看法等等,就會牽涉到是一種政治角度,甚至是一種國際外交角力、這樣的角度,這樣去反駁的話,就變成整件事情是不必要地將它複雜化了,反而是將它政治化了。”

楊健興表示,過去港英殖民地政府對一些不太高興的報道,處理方式會較有技巧,可能私下溝通,甚至以平常心看待,他認為更加可以將負面的影響減少。

楊健興說:“甚至是平常心那樣,這樣可能就更加可以將實際上可能會因為報道而造成的一些所謂負面的影響,說不定就更加減少,你愈罵人們可能就更加之留意那件事情,這個是那個(反駁隊)效用的問題,即是究竟這樣做下去實際上是有效用,還是純粹是想告訴別人我是有做(事情)的。”

建議放寬遊行集會示威限制

除了反駁“抹黑”的言論,鄧炳強上星期一(4月15日)到九龍城一個街市(菜市場)解說23條立法的內容,鄧炳強表示,普羅大眾每日都去街市,如果想了解市民的看法,街市就係最好的地方。

鄧炳強與多個檔販談話,並解釋批評政府沒有問題,政府很樂意聽市民的意見。他又表示,23條立法不是針對普通的批評意見,而是針對刻意用假消息煽動市民憎恨政府的行為,對廣大市民的生活沒有影響。

楊健興表示,鄧炳強出來解說23條立法後可以繼續“閙(罵)政府”,當然是歡迎的,但是他又認為香港市民其實都“心水清”(心裡有數),現在是否可以跟過去一樣暢所欲然,不需要害怕地去批評、“閙(罵)政府”呢﹖他認為這些說話未能保證市民真的安心暢所欲言,有些風險市民未必掌握得到,較安全的做法就是“講少啲”(少點說話)。

楊健興又表示,如果政府真的希望市民安心表達意見,應該放寬遊行、集會、示威的限制,他形容目前街頭上的氣氛有如一片“死寂”,感覺不像以往的香港。

楊健興說:“即是遊行、集會、示威等等,會不會其實將來會有一些放鬆呢﹖在這些地方我相信更加能夠是可以令人更加清楚見到,真的那個自由度是可以慢慢(放寬),我都相信沒甚麼可能可以回到19(年)之前,但是至少不是好像現在那樣,很多人有種感覺是好像所謂‘萬籟俱寂’,即是好像所謂‘死寂’那樣,即是街(上)好像有點那種有時候罵一下都沒有的,我的感覺好像不是香港來的。”

葉劉淑儀推民間外交

另一方面,身兼行政會議召集人的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3月底接受香港《明報》專訪時表示,今次23條立法外國的反應較訂立《港區國安法》時溫和,她認為香港要重建國際形象,除了政府官員要繼續對外解說,更應推動“民間外交”。

對於有意見批評建制派或香港政府近年出現“低級紅”的現象,葉劉淑儀認為“要慢慢改”,尤其香港作為世界橋樑,過往的成功是因為開放,如果太過“戰狼”,就會扮演不到這個角色,她強調北京絕不希望香港“內地化”。

葉劉淑儀創立的匯賢智庫星期二(4月23日)宣佈,5月中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合辦“香港全球繁榮峰會”,標榜推動民間外交。葉劉淑儀表示,到香港出席峰會的嘉賓都不是看法非黑即白、頭腦簡單的人,相信他們不擔心國安法例,大會亦不會協調他們的發言內容。

葉劉淑儀又表示,西方傳媒報道對中國有錯誤認知,她希望每年舉辦峰會協助香港多交朋友,促進外界對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有正確了解,令香港可成為討論較具爭議議題的“緩衝區”。

不過,早前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撰文分析“香港玩完論”,葉劉淑儀多次撰文反駁,有記者問及日後會否考慮邀請羅奇出席峰會﹖葉劉淑儀表明“無興趣”邀請對方,並透露已婉拒商界人士邀請她與羅奇共膳。

鍾劍華質疑葉劉淑儀“低級紅”自相矛盾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前助理教授鍾劍華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葉劉淑儀推動“民間外交”的言論自相矛盾,認為她本身都是扮演“低級紅”的角色。

鍾劍華說:“她(葉劉淑儀)‘飛撲’出來反駁人家(羅奇)說‘香港玩完’,被人揭發她連基本資料都搞錯,老實講如果她說不要做‘低級紅’的話,她長期都是扮演那個‘低級紅’的角色的了,她出來講這些說話本身已經自相矛盾。”

鍾劍華又表示,香港政府長期以強硬的姿態反駁西方國家的言論,一方面反駁隊繼續運作,一方面推動所謂“民間外交”,令外界有自相矛盾的印象,無助改善香港的國際形象。

鍾劍華說:“現在特區政府老實講,基本上都不打算跟人家討論,動不動就寫信給傳媒機構,動不動就出來罵人家‘說三道四’,剛剛英國發表了香港半年報告,即刻就跳出來說人家‘抹黑’、‘污衊’,除了這些之外沒有其他事情講了,所以其實根本現在香港那班官員,以至這班議員或者政界人物,全部都是在做一些自相矛盾的事情,所以我覺得對我來講其實沒甚麼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