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於本週三和週四舉行了“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論壇,並宣布了一系列新的投資協議,旨在與中國的“一帶一路(BRI)”倡議相抗衡。
根據歐盟委員會網站介紹,“全球門戶”是歐盟3,000 億歐元的基礎設施合作計劃,旨在2021到2027年期間,“縮小全球投資差距”,並且為全球夥伴“提供了可持續的投資機會”。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週三在布魯塞爾接待了歐盟夥伴國的40多位領導人和部長,這是為期兩天的峰會中的第一次會議。她對中國的一帶一路進行了含蓄的批評。
馮德萊恩說:“全球門戶”的目的就是要給各國一個選擇,一個更好的選擇。她指出,目前對世界上許多國家來說,投資選擇不僅有限,有時付出代價的是環境,工人,甚至是“國家主權會受到損害。”她補充說:“任何國家都不應該面臨這樣一種局面,即為基本基礎設施融資的唯一選擇就是出賣自己的未來”與一帶一路競爭。
歐盟的新舉措包括與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尚比亞簽署關鍵原材料協議,與納米比亞簽署綠色氫能協議,以及與孟加拉國和越南簽署清潔能源合作協議。
“這開創了一個更具競爭力的發展援助時代,受援國現在有了替代中國資金的選擇,歐盟應該證明自己的援助更好,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安德魯-斯莫爾(Andrew Small)在接受法國24 頻道採訪時說。
而在上週,中國召集了130多個國家的代表,慶祝“一帶一路”倡議的十週年。
與“全球門戶”給合作夥伴提供機會的宗旨不同,在這個慶典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其投資驅動力描繪“成對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全面替代”,並且得到了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親自認可。
習近平稱讚“一帶一路(BRI)”是中國和參與國的雙贏方案。他說,目前已有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根據智庫綠色金融與發展中心的估算,該計畫在前十年已吸引了1兆美元的資金。
中歐競爭的原因:不信任加劇
但是,歐洲國家領導人參與BRI高峰會呈現整體下降趨勢。過去四年,中國和歐洲國家整體關係下降,也使他們改變對BRI的態度。。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政策研究員阿麗佳-巴舒爾斯卡(Alicja Bachulska)對美國之音分析,中歐關係彼此之間相互不信任加劇是因為中國(以BRI為代表)的對外經濟政策。
「布魯塞爾對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政府在國內和國際上的轉變表示擔憂,中國的經濟幹預主義和孤立主義日益加劇,安全問題日益明顯。」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大衛-
麥卡利斯特(David McAllister)在POLITICO發表的文章分析認為,一帶一路提升了中國在世界上舞台的影響力,要想與中國抗衡,「全球門戶」類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劃必不可少。
“面對中國與日俱增的影響力,僅僅口頭上為我們以規則為基礎的民主模式辯護已經不夠了…隨著中國'一帶一路'(BRI)計劃的實施,歐盟需要認識到時代的跡象,並展示其對公平、永續和透明的基礎設施替代方案的承諾”
不過,前德國駐華大使沃克-斯坦澤爾(Volker Stanzel)並不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未來會有任何經濟前景。
“BRI倡議承諾向歐洲國家和其他區域的國家提供大量投資,但這已成為許多國家的債務陷阱,對中國來說也是代價高昂。發起BRI倡議的人沒有計算成本。因此,這個計畫最終將從經濟現實中消失,即使其名稱將繼續存在並受到慶祝。但我認為它不會像其發起時的想法那樣真正改變世界。”歐盟現在需要以實際行動向夥伴國證明,它能提出比中國更好的建議--透明且無債務陷阱”, 麥卡利斯特說。
中國資金的替代
“布魯塞爾希望從資金的性質入手,重點關注中歐業務方式的差異。”總部設在柏林的墨卡託中國研究所的弗朗西斯卡-吉雷蒂(Francesca Ghiretti)在接受法國24 頻道採訪時說:“在中國方面,資金結構主要來自貸款,而歐洲的計劃將同時依靠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投資”歐盟可能處於追趕模式,但它的融資方式是透明的,對發展中國家
尤其有利。而對於一帶一路的批評者認為,中國的貸款是受援國製造對北京經濟依賴的一種方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圍繞債務陷阱和中國貸款附加條件的爭議使「一帶一路『的形象每況愈下。歐洲的計劃(全球門戶)可以為借款國在與中國談判時提供多一張牌。他們可以透過威脅選擇歐洲融資來爭取更好的條件,”吉雷蒂解釋。
根據路透社報道,歐盟國際夥伴關係專員尤塔-烏爾皮萊寧(Jutta Urpilainen)對記者說:“我們希望降低風險,減少依賴....,但我們從合作夥伴那裡也聽到了類似的目標和目的。”
這位專員說,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發展援助提供者,也是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最大的投資者和貿易夥伴。
但是,有些非洲國家似乎不想在中國和歐洲投資之間二選一。
坦尚尼亞規劃和投資部長基蒂拉-姆昆博在峰會間隙向《郵報》表示,非洲國家不想在歐洲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他認為全球門戶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應該是“互補而非競爭」。
烏爾皮萊寧說,她與非洲國家的會談表明,許多非洲國家不想要更多的貸款,而是希望與歐盟合作,儘管有時希望歐盟能加快腳步。
中國資金背後影響歐盟基礎建設投資?
在全球門戶峰會召開前一天,據《郵報》披露,一家向歐盟委員會提供關於如何擴大“全球門戶戰略實施” 建議的公司其最大股東為中國國企。這家公司叫做Energias de Portugal SA (EDP) ,其最大股東是為國營企業中國三峽集團(CTG)。
在被記者問及《郵報》的這個揭露時,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埃里克-馬默(Eric Mamer)說,他不知道EDP 是如何被列入名單的,但表示將進行內部調查。
中國企業在歐洲近期被指責為中國政府提供間諜活動,位於葡萄牙的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的創始人彼得-達林(Peter Dahlin)認為這些擔憂是合理的。
“一般來說,對安全問題的擔憂確實是有道理的,因為涉及電信基礎設施的中國公司被發現參與了大量間諜活動,如非盟總部等”達林說。
「顯然,有人沒有做足功課。寫上100 遍:『我們不應天真』,」歐洲議會中國代表團團長萊因哈德-布伊特科弗(Reinhard Bueitkofer)在X(前身為Twitter)上寫道。
倫敦 —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