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推出《對外關係法》:缺乏新意的反制裁宣言


北京的人民大會堂.
北京的人民大會堂.

7月1日,中國推出《中華人民對外關係法》,為中美關係惡化大背景下中國採取的反制裁措施提供法理依據。分析人士表示,此法在內容上並無新意,也不會影響中國和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交惡的現狀,而更多是一種延續“戰狼政策”的外交姿態。

中國推出《對外關係法》:缺乏新意的反制裁宣言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0:43 0:00

並無新鮮內容的《對外關係法》“高效”通過

7月1日,中國非常低調地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法》。(以下簡稱《對外關係法》)

在《對外關係法》生效前一天的6月30日,新華網發佈文章,以採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工作委員會負責人的形式對該法進行了介紹。

該負責人(新華未給出負責人名字)介紹說:“截至2023年6月底,現行有效297部法律中,專門涉外法律52部,含涉外條款的法律150餘部。但是,我國涉外法治體系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尤其是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方面,還有不少法律空白。”

該負責人說:“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接續努力,在不到一年時間內,高效地審議通過了對外關係法。”

美國丹佛大學約瑟夫-克貝爾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趙穗生
美國丹佛大學約瑟夫-克貝爾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趙穗生

美國丹佛大學約瑟夫·克貝爾國際研究學院趙穗生教授認為,這部法律並沒有什麼新鮮內容,而只是一些原則性的理念的闡述,因為該法“並沒有很具體的把外交政策的決策過程,各種各樣的制度規範,各種各樣機構之間的關係,說得很清楚。”

趙穗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這其實就是把整個習近平的外交思想給系統化,給所謂的法律化,某種程度上是個對外宣傳,就是加強中國的軟實力吧。然後把中國描繪為一個在國際上負責任的大國,而且把中國所謂的核心利益、外交行為和原則,給他系統的呈現出來。”

為反制裁提供法理依據?

位於北京的時政評論人艾納·譚庚(Einar Tangen)認為,《對外關係法》從本質上說就是為中國的反制裁提供法理依據。

位於北京的時政評論人艾納·譚庚(Einar Tangen) (照片由本人提供)
位於北京的時政評論人艾納·譚庚(Einar Tangen) (照片由本人提供)

譚庚告訴美國之音:“這就是中國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表達‘夠了’,你看這個法通過之後沒多久中國就宣佈了限制鎵和鍺的出口。他們說不是完全禁止出口,但是從國家安全角度考慮,因為這些材料會用於製造芯片,而芯片可以用於軍事用途,所以這個口氣和美國限制出口是一樣的。”

7月3日,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發佈公告,宣佈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出口商如果想開始或繼續出口上述相關物項,將需要向中國商務部申請許可證,並需要報告海外買家及其申請的詳細信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表示,鎵、鍺相關物項具有明顯的軍民兩用屬性,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該規定自2023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中國是目前鎵和鍺的最大生產國,分別佔據了全球產量的94%和83%。這兩種金屬是先進化合物半導體及電子產品的關鍵原料,在光電顯示、通信、激光器/探測器/傳感器、太陽能、雷達等領域具有廣泛用途。

譚庚評價《對外關係法》時說:“如果光看字面,確實沒有什麼新內容,但是措辭方式是新的。這個法基本上只有一段可能有點新意,關於有關部門有權因為國家安全採取反制措施。新內容就這麼點兒,但是這個法更是為了表達一種態度,一種對美國的還擊態度。”

他所提到的這段內容,指的是《對外關係法》第四章第33條:“對於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權採取相應反制和限制措施。國務院及其部門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建立相應工作制度和機制,加強部門協同配合,確定和實施有關反制和限制措施。”

曾擔任《環球時報》總編輯的胡錫進在微博上說:“手是用來握他人之手和擁抱他人的,但遇到挑戰時手要迅速握成拳頭。《對外關係法》就是中國張握自如的法律之手。中國反制裁、反干涉、反制某些國家‘長臂管轄’需要這部法律,它肯定會增加美國和盟友侵犯中國利益的代價。”

《環球時報》也以“中國把態度擺到了桌面上”為題,稱該法出台的背景是“美國對中國的無理打壓越來越過分”。該社評說:“現在對外關係法以法律的形式進一步表明了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決心。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外關係法是有牙齒的,誰要帶著惡意跟中國打交道,試圖侵犯中國正當權益,誰就一定會感受到痛,這一點也是十分明確的。”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人大會堂發表講話。(2023年4月24日)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人大會堂發表講話。(2023年4月24日)

立法對各國的互相制裁影響甚微

對於環球時報所宣稱的《對外關係法》的“牙齒”效應,趙穗生認為並不存在:他認為此法只是個“外交政策宣示”,主要受眾是中國國內群眾。“我覺得主要還是針對國內的老百姓吧。所謂中國一個大國啊,中國負責任啊,中國在國際上按照規則行事啊。美國人不會買這些賬的。習近平的什麼國際發展倡議啊,國際安全倡議啊,一帶一路啊,這些東西已經談得很多了,對美國來講沒有什麼新東西。”

中國政府長久以來一直抱怨美國將經濟制裁用於外交,並且在2021年通過《反外國制裁法》,以便反制外國對中國公司和個人的制裁。然而,中國在對外關係上也頻繁使用經濟制裁向一些國家施加政治壓力,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立陶宛等。

中美之間的芯片大戰近年來日益激烈。2022年10月,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宣佈了一項《暫行規則》,增加了大量對向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和芯片製造設備的新限制。

中國政府在今年5月對美國晶片大廠美光宣佈禁令,稱對中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供應鏈造成重大安全風險。

在此之前,中國政府在2月宣佈對兩家美國武器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雷神科技公司進行制裁,包括禁止中國公司與他們做生意,理由是他們向台灣提供武器。

近日,有消息傳出拜登政府正準備限制中國企業使用美國雲計算服務。這項新規如被採納,可能會要求亞馬遜、微軟等美國雲服務提供商在向中國客戶提供使用先進制程人工智能芯片的雲計算服務之前,必須先獲得美國政府許可。

艾納·譚庚對美國之音說:“這個法律選在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訪華之際生效,明顯是個信號。中國知道美國馬上又會頒佈新的限制法令,包括美國公司在中國科技領域的投資,還有限制中國使用美國雲計算服務這些。所以兩國在這方面的分歧越來越深。不管是去風險也好,脫鉤也好,怎麼說對中國來說都是一樣的。兩國之間沒有信任可言。”

對於法律出台後會影響外資投資中國信心的觀點,譚庚覺得其實中美之間也已經都撕破臉皮,迂迴的空間不大。“如今,我不覺得北京還能改變華盛頓的任何態度了,尤其是國防軍工那邊。中國就指望著商界不來個脫鉤吧,畢竟商界在中國的利益是非常巨大的,這些美國公司如果把產業搬出中國或者搬回美國,代價也是很高昂的。”

6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來華訪問的新西蘭總理希普金斯時說,我們將繼續大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好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

趙穗生認為,《對外關係法》的頒佈和實施說到底並沒有太大意義。“剛開始出來大家搞不清楚,但就一兩天熱度就過去了。一開始討論兩天,現在沒有多少人在討論了,就基本上過去了。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