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外資不懼政經風險 對中國市場加倉加注


美國貝萊德基金管理公司在紐約的總部大樓。
美國貝萊德基金管理公司在紐約的總部大樓。
外資不懼政經風險 對中國市場加倉加注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07 0:00

儘管過去一年中國經濟明顯放緩、政府各類監管、打壓措施不斷,但中國仍吸引了創記錄的國際投資,華爾街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熱衷於中國市場。

中國商務部星期四(1月13日)說,中國去年吸收外資實現兩位數增長,吸引外資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在美中激烈競爭、也是頻遭政府監管打壓的高技術產業引資增長高達17.1%。

對國際投資者來說,剛剛過去的2021年似乎本來可以是一個令人倍感不安的年頭。去年夏天,在中國政府突然掀起的監管風暴打擊之下中國科技股遭大規模拋售,美國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在7月底的幾天內市值就蒸發了5,000多億美元,華爾街損失慘重且頓感前途未卜。自那時以來,各類負面消息不斷,各種突如其來的打壓、監管的收緊令私營產業一個接一個地遭受了數十年來最嚴厲的打擊,中國一度爆發式增長的房地產行業也陷入了從未有過的恐慌,中國經濟一些結構性的矛盾越發突出。

然而,除了中國商務部的數據外,自2000年以來一直跟踪中國風險投資交易的國際投資研究公司普瑞奇(Preqin)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國際風險資本投資者在2021年對中國初創企業的投資創下了新高,總共向中國5000多家初創企業的投資高達1,29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星期三在報導這一消息時指出,中國不但吸引了創紀錄水平的投資進入科技行業,而且與往年不同的是,過去一年的大部分資金流向了北京最為重視的優先發展的產業,如半導體、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

此外,成員包括有世界所有的主要商業銀行和金融投資機構的國際金融協會本星期說,中國股市上個月吸引了125億美元資金流入,債券吸引了101億美元。而中國以外的所有新興市場股票僅吸引了不過38億美元。

華爾街對中國市場趨之若鶩

華爾街多年來一直渴望擠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市場,而在中國經濟危機四伏、接二連三地出手打壓私營企業、美中關係繼續惡化的去年他們終於如願以償。

去年8月,繼花旗集團成為首家獲准在華開設託管業務的外資銀行後,摩根大通獲中國監管部門批准,成為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其首席執行官迪蒙(Jamie Dimon)將中國讚譽為“全世界最大的機遇之一”。

中國監管機構緊接著又在10月宣布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也獲准成立類似的企業,全資持有其在華證券業務的申請,朝著向國際金融機構開放又邁出了一步。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也宣布其中國全資子公司--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獲得中國證監會給予的業務許可證,批准貝萊德以公募基金管理公司(FMC)的形式開展業務活動,成為首家獲准在中國獨資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的外商資管公司。該公司去年建議投資者將他們對中國的投資增加三倍,並在去年9月時據稱已經迅速籌集到了10億美元的資金。

自去年以來增加的中國外資控股券商還包括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瑞信證券、瑞銀證券、星展證券、匯豐前海證券等。

彭博新聞最近的一篇報導透露說,摩根士丹利正在尋求今年在中國獲得五張新的銀行牌照,而高盛集團則努力將其員工人數增加一倍。花旗集團已於上個月申請了證券交易和投資銀行許可證,併計劃在今年申請期貨許可證。

最近接踵而來的此類新聞還包括,總部位於上海的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花旗中國)星期五(1月14日)宣布,成為首批為中國第三家證券交易所- 北京證券交易所提供清算與結算服務的外資銀行。此外,去年12月底,匯豐控股有限公司也由外資轉獨資持有匯豐人壽保險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高級經濟分析師甘傑克(Jacob Gunter)說,從投資組合的角度來看,公司將在投資回報最好的地方進行投資,而中國對外資頗具吸引力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其他很多國家的經濟因病毒大流行而遭受重創。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儘管中國總體增長率正在放緩,但仍比世界其他地區好。因此,投資中國的工廠、中國的工業企業,在華爾街的投資者和投資基金看來在情理之中。”

去年剛剛辭去中國歐盟商會政策和諮詢經理的甘傑克說,中國雖然出台了一些嚴厲的監管措施,但是相對來說還是僅限於少數幾個行業,如互聯網科技公司、教育補習、加密貨幣和房地產業等,並沒有觸及到經濟的許多其他產業,

中國仍然有很好的投資機會來帶動強勁的回報,很多企業有很大潛力,可以與硅谷媲美。

他說:“尤其是很多小公司,它們目前在北京的雷達外運行,很多華爾街投資者看到這一點,他們會認為,在這些新興科技公司中投資其中一些初創公司並不需要太多成本,但回報可能非常非常高。”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最近在一份宏觀經濟趨勢展望報告中說,2022年中國外商投資仍將維持高位,中國經濟基本面,以及在市場規模、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優勢,仍然對外資具有較強吸引力。

高盛的首席執行官所羅門去年11月在新加坡舉行的彭博新經濟論壇上說:“鑑於中國在世界經濟上的重要地位,如果不參與,你就不是高盛。”他說,雖然有可能會有來自中國政府的壓力,“但我們從10年、20年、30年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而不是未來幾年。”

高管們只算了經濟賬?

對中國來說,華爾街可謂是美國社會中為數不多的真正的“老朋友”,幾十年來雖歷經各種劇烈政治、經濟動盪,但一路走來對中國不棄不捨。中國問題專家指出,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而且正在逐步取代美國而成為第一大經濟體。

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總裁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最近表示,大公司的高管們甚至計劃今後還在中國加倍投資。“我幾乎每天都與西方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交談,我會告訴你,總的來說,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計劃在未來10年內在中國開展更多業務,而不是更少,”布雷默上個星期告訴雅虎財經。“原因很簡單。這是因為中國步入正面的方向,到2030年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而企業最終要在其市場所在之地棲身立足。”

但是在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也開始質疑對中國投資是否會真的會帶來豐厚的回報。他們指出,除去美中關係的政治風險和國家安全等因素外,如僅就股市投資而言,中國股市投資回報表現遠遠不及美國。

上海證券交易所指數過去1年的綜合股價指數為負增長,在星期五時較一年前下跌了45點,或負1.27%。相比之下,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0%多。

經濟調研機構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的首席執行官利蘭德·米勒(Leland Miller)說,中國當今很多嚴重的問題被大多數關注中國的人完全低估了。他指出,在政策決策界,基本上談論的都是中國崛起的威脅,而華爾街世界裡,人們所談論的是如何看准在這塊沃土上發財致富。米勒在本星期哈德遜研究所舉辦的一次中國經濟問題討論會上說:“但是現在沒有足夠的討論來探討關於中國在未來20年中面臨的巨大挑戰。”

他質疑中國在崛起了20年之後仍會繼續沿一條筆直的直線攀上統治世界的巔峰。

曾作為西方貿易官員在北京任職多年的甘傑克說,雖然不能說西方國家的投資者不了解中國的政治體制,但是華爾街的高管們在決策過程中一般只算了經濟賬,重經濟數據而忽略政治因素:“他們會查看公司和年度報告中的數據,查看市場預測以及風險和回報的方式,但他們沒有考慮到政治。”

他說,這些高管們作決定的方式與他們在美國的決策方式沒有什麼不同,並且沒有考慮到一黨制國家和一黨制的獨特性質。

馬里蘭大學經濟學教授莫里希說,美國的投資者雖然也知道中國有政治上的風險,但是自認有把握最終會無傷大局。

美國半導體公司英特爾最近因涉疆言論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導致公司最終向中國公眾進行了道歉。莫里希對美國之音說:“對我來說,中國最大的問題就像是英特爾剛剛的事件。我們有一些人會有些小口誤,包括底層管理人員,而他們(中國)會非常氣憤,會向美國發洩滿肚子的不滿。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數公司認為他們可以駕馭。”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