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月消費者價格上漲速度略快於預期,部分原因是天氣因素干擾了食品供應,而生產者通貨緊縮持續存在。這使得中國的基本消費趨勢保持疲軟,考驗政策制定者如何應對國內需求不振的挑戰。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五(8月9日)公佈,7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年增0.5%,創五個月新高,高於6月份的0.2%以及路透社調查經濟學家所預期的0.3%漲幅。
從環比看,7月CPI上漲0.5%,從6月下降0.2%反轉,也略高於經濟學家的預期漲幅0.3%。
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師董莉娟表示,上月部分地區高溫降雨推高了食品價格,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7月份全國CPI環比由降轉漲,並且同比漲幅有所擴大。
根據官方新數據,中國食品價格年減2.1%轉為7月持平,而季減0.6%轉為7月上漲1.2%。
經濟學人智庫(EIU)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Xu Tianchen)表示,中國“食品和非食品CPI形成了鮮明對比…其他商品和服務均未出現通膨走勢,這表明內需沒有回暖的跡象。”
內部需求疲軟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痛點,而與西方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以及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也削弱了出口拉動型經濟復甦的希望。
排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燃料價格,中國7月核心通脹率年增0.4%,低於6月的0.6%。
通脹數據公佈後,中國股市基準滬深300指數上漲約0.4%,而消費必需品指數基本持平。
官方新數據也顯示,中國7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年減0.8%,為連續22個月下跌,其降幅與6月持平,略優於預期的降幅0.9%。
中國消費者在很大程度上迴避了刺激消費的措施,由於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就業不穩定以及地方政府債務高企,抑制了高價位商品的購買。
儘管中國當局實施了汽車以舊換新計劃並放寬汽車貸款的全國性刺激措施,但作為中國零售銷售最大組成部分的汽車銷量7月份仍連續第四個月下滑。
中國領導人7月底承諾,為了實現今年經濟成長5%左右的目標,將針對消費者推出刺激措施。
就在幾天前,中國宣布計劃動用1500億元人民幣(209億美元)的政府債務,為家電等消費品的以舊換新提供資金,以刺激消費。但這項舉措僅僅佔GDP的0.12%。
在中國還面臨房地產行業長期存在的債務危機以及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之際,分析師認為「漸進措施」的模糊承諾很可能達不到效果。
為了提振經濟,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今年已下調利率,荷蘭國際集團(IM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琳(Lynn Song,音譯)預計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降息。
北京最近加大了對私部門的支持措施,以刺激經濟活動和刺激家庭消費。中國國務院上星期六(8月5日)公佈了旨在刺激消費的20項措施,其中特別要求促進娛樂、體育和旅遊業的發展。
(本文依據了路透社和法新社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