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國家忽視人權問題,把焦點聚集在貿易和投資上,這為留意人權的西方國家在加快決策程序的問題上帶來挑戰。
亞洲地區有45億人,有著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經濟體。分析人士說,各國一般有默契,禁止批評彼此的內部事務,包括菲律賓的緝毒戰爭和緬甸政府與羅興亞少數民族的糾紛。
上星期,有10個成員國的東南亞國家聯盟在馬尼拉舉行了峰會,美國和中國等八個非東盟成員國也參加了峰會。雖然有海外人權組織的壓力,但峰會很少提及單一國家的內政難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研究生部副主任丹尼爾·蔡(Daniel Chua)說:“總的來說,我認為亞洲國家不願意把經濟項目跟國內問題、人權問題攪和在一起。“
神經過敏的內政議題
這種不干涉政策讓從印尼到日本在內的各國政府集中精力發展經濟關係並從中獲取實際成果,而不必還要同時另行討論彼此的人權危機、勞工議題或環境事務從而破壞互信。但西方領導人也許因為來自本國的壓力而不得不提出這些問題。
美國總統川普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峰會間歇會晤的時候,杜特爾特的發言人說,川普迴避了菲律賓緝毒戰爭的爭議。據報導,菲律賓警察在緝毒戰爭中殺死大約7千人。
川普的前任奧巴馬去年就跟杜特爾特提到了這個問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上星期也談到了同樣問題。為此他們都遭到杜特爾特的痛罵。杜特爾特卻放過了川普。川普說,他的興趣是在亞洲達成雙邊貿易協議。
參加峰會的領導人還知道人們懷疑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布拉扎克從一家國營公司挪用錢財,而且也知道海外有敦促緬甸政府以透明方式調查羅興亞人據信遭到暴行的呼聲。
新獨立國家開始行動
丹尼爾蔡說,東南亞國家剛剛從美國或歐洲國家獨立60到70週年,很注意保護國家主權不受外來影響。
他說:“這些國家比較新,保護主權和獨立意識是他們最珍視的東西。所以,當別的國家就東南亞國家的國內政策發表評論或建議的時候,這些國家就非常警覺。“
他說:”這些評論有時候被認為是邪惡或顛覆性的。“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師傑延特·梅農說,和歐洲的融合程度比較起來,亞洲的跨境結合是比較新的趨勢。他說,對東盟來說,”區域主義是手段,不是目標“,這意味著成員國共同行動是為了獲得外來投資和貿易。
梅農還說,亞洲國家不需要”深層的“ 自由貿易協議,例如涵蓋保護勞工和污染控制的協議。
他引述世貿組織一份研究報告中的文字說:“當然,亞洲的自由貿易協議總體來說不像其他的自貿協議層次那麼深,但是,其實也不需要那麼深,他們也不想那麼深,因為他們不像歐洲和北美那麼大。為了維持生存,他們需要尋找外貿和外來投資。“
聚焦貿易
亞洲國家在彼此尋求貿易或經濟合作時,例如尋求基礎設施投資時,往往避開保護勞工和環境的條款,而這些條件正是西方國家政府所要求的。
美國在同意4個亞洲國家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時,就要求過這樣的條件。美國總統川普在1月份退出這項協議,但是,其他國家正努力使這項協議維持下去。
上星期在馬尼拉舉行的峰會上,各方推出了最終達成以東盟為主的區域綜合經濟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這項協議將把16個國家和全球一半的人口連結在一起。這項三頁紙的聲明只談貿易和經濟問題,未提勞工、環境或人權問題。
預計將於明年年底簽署的由東盟主導的這項協議被稱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的解藥,因為它沒有提非貿易條件,而且有中國和印度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