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海上溢油事故 中國強捂一個月


中國渤海灣的中海油發生溢油事故﹐對環境造成污染和長期損害。有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在事發後一個月才公佈這次溢油事件﹐表明中國在及時﹐透明﹐全面公佈信息方面仍需進一步改善。

中國國家海洋局星期二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披露中海油溢油事故。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表示﹐渤海中部的19-3油田溢油事故﹐目前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6月4日﹐位於渤海中部﹐距山東省龍口市約48海浬的蓬萊19-3油田B平臺發生溢油事故。承擔油田作業的康菲石油公司向中國海洋局北海分局報告了此事故。6月8日﹐康菲石油公司再次報告B平臺東北方向附近海底發生溢油點。6月19日﹐中國海監船在C平臺附近海域發現大量溢油。與此同時﹐康菲石油公司報告19-3油田C平臺C20井在鑽井作業時發生小型井湧事故。

李曉明說﹐中國國家海洋局在接到報告後﹐立即要求康菲石油公司快速處理﹐採取措施切斷溢油源﹐圍控處置溢油。他說﹐C平臺採取水泥封井後已經於6月21日基本得到控制﹐並回收油水混合物約70立方米。

從6月4日蓬萊19-3油田溢油﹐到7月5日中國國家海洋局正式公佈這次事故﹐時間跨度長達一個月。中國官方不在第一時間公佈此事﹐讓公眾蒙在鼓裡﹐引起公眾的疑惑和不解。

綠色和平組織中國氣候和能源項目經理李雁說﹐中國有關部門應在發生公共環境事故後﹐第一時間向公眾進行披露。她說﹐去年大連油罐爆炸後﹐綠色和平曾趕赴現場進行調查﹐發現相關部門在儘可能縮小和淡化事故的規模和影響。時隔一年﹐中國政府有關部門仍不能及時地將突發事故告訴人們。

她說﹕“今年的這個狀況﹐實際上給人的感覺﹐當時我們提出的﹐各個環保組織也好﹐媒體(向有關部門)提出的下一次一定要做到及時﹐透明﹐全面公佈信息﹐從現在情況來看﹐這一點並沒有得到改善”。

不過﹐中國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副司長王斌說﹐溢油事故的監測﹐乃至形成結論﹐並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動用各種技術手段進行分析和評估﹐而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遇到了各種因素的制約。他說﹐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是一個月左右提出初步報告。

法新社說﹐這次事故最早是由一名博主於6月21日在新浪微博上首先披露的。中國國家海洋局說﹐他們在發佈情況通報的一個星期前就已經向社會公眾發出預告。

法新社引述當地漁業協會的一名官員的話說﹐溢油造成的環境影響﹐是長期的。報道說﹐在溢油附近的山東省南隍城島海域,能看到枯萎的海藻和死魚。另外﹐在距離漏油地點40海里的長島縣養殖戶說﹐他們養殖的鮑魚、黃魚及黑魚10天前已開始死亡。

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承認﹐這次事故覆蓋海上面積達840平方公里,蓬萊19-3油田附近海水石油類平均濃度超過歷史背景值40倍﹐最高濃度達到歷史背景值86倍﹐對海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污染損害。

綠色和平組織中國氣候和能源項目經理李雁說﹐評估這次事故影響的嚴重性﹐對週邊的海洋﹐海洋生態系統﹐對於漁業和相關產業的影響﹐需要做出長期的追蹤和科學分析。

她說﹕“不是只看海面上有沒有石油﹐而是比較縱深﹑立體地去看它﹐對生態環境到底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可能需要長期的監測﹐後邊的處理工作﹐可能需要延續相當一段時間”。

蓬萊19-3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田﹐由中海油和美國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康菲中國石油合作開發﹐作業方為康菲中國。蓬萊19-3油田2004年投產﹐日產15萬桶。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