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政治民主化的過程中,公民力量也在覺醒與茁壯,創造更多元的社會。“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關注的是將領導國家的下一代。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於解除戒嚴法不久後的1989年成立。當初是一批教育界人士感受到,雖然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好,但台灣的教育在制度與本質上都有問題,如老師們使用的體罰手段對人格成長造成扭曲,填鴨式教育造成孩子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等,所以成立基金會,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對美國之音說明:“教育,本來對象就是小孩,就是人嘛,當然是以他為主體。所以我們改革的路線裡面,除了很多跟政府對抗的事情之外,建設的部份就是以人本思想作為基礎。教育要正常,不要體罰,不要能力分班,不要這麼多補習,也不要這麼多測驗卷。”
*服務學生以及老師*
基金會除了定期發表“人本教育札記”、“人本會訊”等刊物,公開各項活動紀錄以及宣傳教育理念,也接受個案請託,如學生被老師體罰、性侵害、強迫補習等。此外如身心障礙,或身材嬌小、同性戀,甚至因為成績好而遭受忌妒的學生,都容易成為霸凌的對象,這些都是基金會協助的對象。
不過面對外界批評,基金會維護學生權益,會導致老師無法教學,馮喬蘭呼籲應該以另一種角度來進行教育:“我不主張小孩可以這樣打老師,也不主張小孩可以對老師講那麼難聽的話。在這個零體罰立法之後,很多老師就擔心從此小孩就不服管教。這些話顯示教育界本身的不安跟沒有自信,顯現的是我們整體教師的專業水準亟待提升。就是沒有體罰他不會教,而即使有體罰他也沒在教,因為他只有在體罰,不用教。”
馮喬蘭表示,基金會也是許多老師的後盾,也有許多個案是老師在學校中受到不公待遇,或是希望能夠學習創新教學方法,基金會都會提供相關協助。
*森林小學培養全人啟發心智*
人本教育基金會最著名的,就是成立已經20年的“森林小學”,這是台灣解嚴之後第一所私人所辦的小學,馮喬蘭說明當時私人興學的意義:“所有的政府都想控制教育,因為它認為這樣可控制思想,但所有的教育改革者都在努力,說你不可以控制教育,因為教育就是要傳播多元的思想,不可以只有一種政府要聽的思想。“
除了不打罵,森林小學也採用啟發式教育,”將思考權交給學生,而非背頌老師提供的資料”。例如閱讀莎士比亞的作品時,除了學習文學,也談到科學、哲學、人際關係等,並鼓勵進行正反思辯。森林小學也注重實地經驗,馮喬蘭說:“很多學校排旅行,可能只是去遊樂園,或者是去玩,但我們的旅遊教學真的是教學。比如說他們這次去美濃(高雄縣美濃鎮),行前課就談了水庫的問題、農業的問題、菸葉的事情,還有在美濃有非常多的外籍配偶。”
馮喬蘭說,森林小學的畢業生,之後同樣進入一般的中學、大學,及社會體制,但他們比起一般人,更親近自然,更了解自己,更獨立,也更快樂。
基金會本身並不涉入政治,但在記者會上或推動法案時,理念相近的政治人物會出席或連署,如最近在推動的性侵害立法,田秋瑾、趙麗雲、黃志雄、林淑芬等跨黨派的立法委員都參與連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