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脫口秀演員李昊石因為一句“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的笑話段子,不僅遭無限期封殺,還被處以近1500萬人民幣的高額罰款,讓中國的說唱娛樂圈頓時陷入整改愁雲中。對此,海外喜劇圈人士說,基於言論審查,中國的脫口秀尺度本來就受限,現在面對當局的類文革的政治正確作風更如同被完全“閹割”了。
中國近期突襲多家諮詢顧問美商,還將諮詢業龍頭凱盛融英(Capvision)視為“境外情報機構幫兇”。觀察人士分析,這是中國為嚴防機密和敏感信息出海再築防火牆的手法,因此,除境內諮詢業外,下一波恐嚴打四大跨國審計公司及其他在華營運的法務外企。不過,也有投行人士認為,這是美中大國博奕下,中國反將美國一軍的報復,應不致於嚇跑外資。
台灣熱播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已衝上影音平台網飛(Netflix)的台灣收視冠軍多日,這部講述在野黨政治幕僚助選、打贏總統選戰的職人劇雖未在中國上架,卻引來不少中國觀眾翻牆追劇和熱議,但或因政治議題太過敏感,遭社媒豆瓣刪除討論條目。來自中國的觀察人士說,此劇觸及部分中國人渴望的自由和政治權利,並引發他們對“台灣能,為何中國不能?”的反思。
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週三(4月26日)發佈最新民調顯示,中國疫情解封後,近六成的受訪美商對中國經濟、市場前景和營收已重燃信心,雖然獲利仍具不確定性。不過,近九成美商對美中關係的未來走勢越發悲觀,成為他們在中國經商的最大隱憂之一。另外,中國美國商會也發佈2023年度的白皮書,呼籲兩國政府廣納商界建議,解決雙方在國安問題和價值觀上的分歧。
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週二(4月25日)公告,浙江省溫州市檢察院以“涉嫌分裂國家罪”為由,已正式批准逮捕台籍人士楊智淵,未來若經起訴判刑,他最重恐面臨無期徒刑。對此拘捕,台灣網民一片譁然,甚至有以“恐怖主義國家”形容中國。中國政治學者則稱,這是北京對所謂“台獨份子”行使法律管轄權的首例。不過,台灣學者認為,北京對台的政治恫嚇,效果恐有限。
上海車展自週二(4月18日)開展以來,中國製電動車大獲青睞。觀察人士說,中國車市已從燃油車成功跨入新能源車的軌道,且消費者對國產電車品牌的接受度相當高,前景可期。不過,受到地緣政治的衝擊,中國製電車未來要打進美國市場恐有難度。另外,上海車展傳出“寶馬(BMW)冰淇淋”引爆民族情緒的爭議,分析人士說,這類公關危機恐也是美商特斯拉(Tesla)缺席今年車展的原因之一。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呼籲“歐洲不當美國附庸”並避戰台海後,飽受各界強烈抨擊。對此,觀察人士說,馬克龍大談“戰略自主”其實符合法國長期的外交傳統,不足為奇,但他打出的台灣牌不符歐美長期一致的立場,恐是為了換取中國斡旋俄烏和平的言不由衷。而這種戳破現實的政治表態,對台海安全也許是“短空長多”。
台灣總統蔡英文成功完成美國“過境外交”、返抵國門的隔日,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即於4月8日透過官方微博帳號宣佈,將於4月8-10日“在台灣海峽和台島北部、南部、台島以東海空域組織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以警告“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
台灣總統蔡英文本週將會晤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屆時解放軍會不會升高武力恫嚇來報復,各界莫不屏息以待。對此,有台北民眾告訴美國之音,中共若升級武嚇,他們會非常反感,也無助於緩解台灣內部的抗中情緒。分析人士則說,中共透過文攻武嚇展現強硬是為了大內宣,對威懾美國或打擊台灣的民軍士氣,效果微乎其微。
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3月1日發佈2023年度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過半數受訪美商表示,中國已不再是其首要或前三大的投資目的地,創該調查有史以來最大升幅。根據報告,多數美商不打算撤出中國市場,但他們對去年的營收和獲利、中國的經濟、投資和營商環境的前景,甚至美中關係的未來走勢,都瀰漫著悲觀情緒。對此,觀察人士表示,隨著兩國地緣政治競逐的白熱化,在華外企所面臨的營商困境在未來5到10年內,很難好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Erkin Tuniyaz)本週原打算低調出訪英國、法國和歐盟等地,但引發各國議員和維吾爾人權團體的激烈抗議後,已被迫取消歐洲行。對於中共在新疆的高壓統治,日本學者熊倉潤近期出版新書《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他主張,中共對維吾爾人所進行的“民族改造”是一種文化的種族滅絕,猶如女演員迪麗熱巴在《你是我的榮耀》一劇中、被完全漢化的樣板角色。
中國歐盟商會2月14日發佈2023/2024年度的《上海建議書》,呼籲上海重拾國際競爭力。該報告調查顯示,跨國企業在上海設立總部的信心不再,僅有12%的歐商願意在上海設亞太總部,而且有500家中企因去年上海封城和動態清零政策所帶來的營運干擾,以轉往新加坡設立總部。
湖北武漢爆發退休人員大規模維權,抗議醫保權益縮水後,官方回應稱,個人帳戶遭扣金額將劃入統籌基金,擴大醫療支付能力,對參保職工的長期保障其實不減反增,但仍遭維權人士批評為“不合理、不合法及越改越差的改革”。觀察人士說,醫保具契約精神,官方不該濫用行政權,片面更改保障範圍,不過,他們也說,中國醫保一開始就走錯了個帳的路,現在要縮減個帳,應能導正醫保功能,只不過,基金帳務不透明,又未能和民眾充分溝通,中國醫改難免陣痛頻傳。
春節過後,中國沿海各省除積極佈局跨省招工外,還包車包機“搶人”,希望保生產,讓地方經濟自此“開門紅”。雖然部分中國城市傳出農民工的返崗率高達八成,但市場觀察人士說,各行各業年後的複蘇力道不一,餐飲等服務業生意火旺,年前就已經大鬧缺工荒,而電子業則還在去庫存,今年上半年的外銷訂單也轉冷,年後恐反而要減產二至三成,至於最蕭條的要算是建築房地產業,被欠薪欠怕的農民工,返崗的意願相當低。
山東雷丁汽車創始人李國欣近日實名舉報,指控濰坊市昌樂縣縣委“一把手霸權”,逼迫企業虛報產值以搏政績,引發輿論嘩然。觀察人士說,中國官方數據造假不足為奇,但此次指控若坐實,等於揭開了中共官商勾結,灌水經濟以搏政績或者美化帳目詐貸的套路,而雷丁的興衰也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
四川重慶的一家快篩試劑藥廠近日爆發萬人欠薪事件,還引發大規模流血衝突。對此,勞權團體說,廠商變相裁員,剝削勞工,卻連年拿到五一勞動獎,除凸顯中國核酸檢測產業的衰退外,也再一次暴露中國工會體制的功能不彰。而對於三年來大發“疫情財”的核酸檢測產業,業內人士說,中國解封後,未來業者若能轉型DNA或癌症檢測,仍有無限商機,只不過,中國上至疫情數據、下至核酸檢測結果時傳造假,所謂的“核酸盛世”虛實難辨。
中國1月8日解封國門在即,各國觀光旅遊行業無不期盼中國旅客能逐步回流,以振興當地經濟。不過,面對中國的出境潮,日本等國嚴陣以待,緊縮檢役措施,寧可犧牲觀光財,也要防範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可能入侵。而元旦假期剛過,中國境內,包括海南三亞市的旅遊市場已感受到這一波的景氣回暖,只不過元旦境內出遊者傳出機票、住宿所費不貲,讓中國普羅大眾在網上大嘆:“原來只有我窮”以及中國貧富兩極“世界的參差”。
根據國際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報告,中國電信大廠(企業)華為用於製造智能手機的高階芯片庫存已經用盡,在芯片遭美國斷供下,華為恐被迫退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不過,分析人士說,華為韌性頗高,已經另闢新戰場,佈局5G雲服務和低碳能源等新業務,但其中涉及5G網絡通信部分,仍可能引髮美國的關注和持續打壓。
中國解封兩週以來,感染人數驟增,部分醫院傳出連走道都擠滿病號,停屍間還堆滿屍體,就連北京郊區的火葬場也都大排長龍。但根據中國官方本週發布的疫情通報,解封以來僅7人染疫死亡,與殯儀館上千具遺體等待火化的情況形成極大反差,引發中國網民連聲質疑。台灣衛生專家塗醒哲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排除基礎病的死亡率恐比國際標準嚴重低估,少則七成五、多則九成以上。
中國雖已於12月初放棄清零,逐步解封,但全球各大經濟機構普遍預估,中國2022年全年的經濟增速(GDP)應只有3%左右,遠低於當局預設的5.5%GDP增長目標。部分經濟專家表示,中國若重回增長優先的發展軌道,明年GDP可望保5%,不過,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房地產低迷和地方債務等嚴峻挑戰下,中國經濟恐難再回到高成長的榮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