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2月1日發布2024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在華美國企業面臨複雜前景,雖然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解除以來,業者經營狀況回升、把中國視為全球三大主要投資目的地的人數也有所回升,但多數美企的投資態度或趨於謹慎;而美中關係緊張也依舊是影響美企態度的首要因素。
深陷債務危機的中國地產商恆大集團週一(1月29日)遭香港高等法院裁定清盤,成為香港史上最大宗的開發商清盤案件。 對此,分析家表示,恆大在香港遭強制清盤具有標誌性,但後續能否在各中國城市執行仍有變數。 雖然中國官媒普遍定調,恆大「保交大樓」努力不受影響,但恆大母公司清盤會不會引發子公司的財務壓力及上下游廠商的債權恐慌,乃至拖累保交樓的進展 ,仍有待觀察。
中國股市繼1月22日暴跌後,受到政策利多消息的激勵,連日回漲。其中,包括人民銀行祭出降準0.5個百分點,並提供市場約1兆人民幣資金等利多,才換來股匯市的穩定。但分析家表示,北京這種救市政策或許短期有效,但面對中國經濟前景的嚴峻挑戰,中共須鬆綁「金融國安化」的政策,並深化市場開放,才能讓投資人恢復信心。
中國政府「蓋牌」半年後,1月17日恢復公佈青年失業率,排除在校生後,去年12月16-24歲的青年失業率已從去年6月的21.3%下降至14.9%,引發 多數中國網友質疑為「優化數據」。 多位來自不同省份的專業人士告訴美國之音,在中國整體經濟疲軟的前提下,年輕人不僅工作難找,就算有工可上,也普遍面臨薪資縮水、學歷貶值的困境,讓不少年輕人乾脆在家「躺平」。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勞拉.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1月16日於台北召開記者表示,太平洋島國瑙魯與台灣斷交的決定令人“失望”。她說,瑙魯引用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作為斷交的理由,並不符合國際期待,因為該決議並未決定台灣的國際地位,也沒有排除任何國家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
台灣總統大選落幕,台灣智庫「國策研究院」邀集國內外學者展望新政府所要面對的政經情勢。與會學者認為,民進黨再次取得執政黨的結果,凸顯中國介選完全失敗。雖然在中國亟欲修補對美關係的前提下,對台動武的可能性不高,但勢必將動用經濟、政治跟法律等手段,繼續對台施壓。
台灣總統大選前的敏感時刻,台灣國安官員在1月9日的一場簡報會上披露中國國安部首度利用大量生成的“AI虛擬主播”對台灣總統蔡英文展開大規模的抹黑謾罵攻擊,短短3天之內就產制數百則相關視頻,企圖藉由打擊蔡英文進而對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選情造成附帶傷害。
台灣民主選舉與兩岸議題備受國際關注之際,在影視製作領域也陸續出現以政治職業人員甚至台海危機為主題的影視劇,不僅在台灣凝聚了共識,更進一步讓中國網民一窺台灣民主選舉與性別平等的社會價值觀,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文化戰場」上展現實力。
從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期間的“文攻武嚇”,到近年來的經濟脅迫和認知作戰,每逢台灣大選,中國政府各種介入層出不窮,而且介選手段正變得越來越隱晦。分析人士進一步警告,中國更利用台灣社會既存的矛盾,見縫插針分化台灣民心,就是要讓台灣人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失去警覺。
台灣總統大選中唯一一場副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1月1日登場,兩岸問題仍是三位副手最主要的攻防焦點。國民黨的趙少康說兩岸藕斷絲連才能維護台海和平,而民進黨則是風險的來源;民進黨的蕭美琴反駁稱中國才是真正的風險來源,國民黨一直配合中國責怪被害人。民眾黨的吳欣盈則表示,台灣應該仿效美國對待中國的方式,可以合作的地方合作,必須對抗的時候就對抗。
中國湖北武漢是全球新冠病毒大流疫中最早爆發疫情的城市。它在2000年1月至4月封城一百多天,發生了無數的外界無法想像的悲慘故事。四年過去了,一部詳實記錄封城期間,武漢市民情緒及官方言論審查的公益紀錄片《武漢封城》於12月30日舉行全球首映。
台灣國安單位掌握的情資顯示,台灣知名樂團五月天在上海演唱會被指“假唱”的事件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協同多家官媒和網信辦展開的介選行動,五月天是 因為拒絕在演唱會中發表附和中國統戰的言論,才遭到藉端施壓。 同時,上海官方仍未公佈對這場延燒了一個多月的“假唱”風波的調查結果。
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12月25日破天荒一口氣批准上百款新遊戲版號,一反上週五(12月22日)釋出徵求網遊新法意見、重創遊戲類股價的肅殺氣氛。對此,分析師認為,官方似在自我“糾錯”,以緩和監管趨嚴的市場認知,但隨著多家遊戲公司股價持續暴跌,投資人信心恐已難挽回。
2024年即將到來,中國疲軟的經濟動能是國際輿論最關注的話題,不僅房地產跟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積重難返,外人對華直接投資也於今年第三季首度出現淨流出。尤有甚者,觀察人士分析,中共還在持續緊縮監管,除強調金融面的國安管制外,還壓縮外商在中國言論空間,在這種背離開放步調的前提下,恐更難翻轉外資持續撤離的趨勢。
在台灣總統大選前的敏感時刻,中國宣布中止先前基於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減讓關稅的12項石化產品,理由是台灣對大陸出口採取歧視性措施。台灣官方稱這是以經濟脅迫介入台灣選舉,但因台灣企業多已做好風險分散,因此影響範圍有限。
受到俄烏戰事的啟發,台灣有越來越多的民防團體積極汲取烏克蘭民防組織的運作,以應對強鄰中國的武力恫嚇。 其中,部分團體推動小區互助,強化社會韌性,也有一些團體持續聚焦各式射擊或急救訓練課程,更有不少業餘無線電愛好者互相串連,建立緊急通信管道,以防台海突發戰事時, 台灣週邊的海底電纜遭敵軍切斷,引發對外通訊全面中斷的困境。
就在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進入關鍵階段之際,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據悉於12月初在北京召開了一場分配對台介選任務的工作會議,指示統戰部跟解放軍等單位化整為零介入台灣選舉,而威脅對台動武的“和戰抉擇論”仍將是選前對台認知作戰的主軸。
谷歌(Google)的一位工程師11月底警告,過去半年來,中國擴大了對台灣發動網絡攻擊。對此,資訊安全專家警告,除了網攻,中國還搭配認知戰和軍事恫嚇,對台灣構成“混和威脅”,甚至把台灣作為新型資訊攻擊的試驗場。
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於11月28日在北京開幕,中國總理李強出席併發表主旨演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在國內經濟疲軟之際大張旗鼓舉辦展會,是要宣揚其紅色供應鏈的完整性,吸引外資回流,但在中國政治環境持續緊縮的情況下恐難如願,形式意義將高於實質意義。
台灣國安單位近日警告,中共針對台印移工協議,對台灣發動認知戰,因為該單位發現,近兩週來,大量賬號散發內容雷同的貼文,稱台灣若引進印度移工將為害台灣治安。而多個中國官媒賬號也發佈不實謠言,因此,台灣國安人士質疑,中共恐借題對台灣發動網絡攻勢,意圖離間台印關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