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2024年軍費增加7.2% 分析: 擴張野心恐埋下財政陷阱


2023年4月8日中國東部戰區在台灣島附近進行戰備巡邏和軍事演習時一架戰機起飛
2023年4月8日中國東部戰區在台灣島附近進行戰備巡邏和軍事演習時一架戰機起飛
中國2024年軍費增加7.2% 分析: 擴張野心恐埋下財政陷阱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5:17 0:00

根據中國人大發布的預算報告,解放軍今年的軍費將達1.6兆人民幣,年增7.2%,增幅與去年持平,但高於5%的經濟年增(GDP)目標。

對此,分析家表示,中國在經濟下行時仍維持高企的軍費,除為穩定軍心外,也展現對外擴張軍力的意圖。但隨著高科技武器的維護費及三軍人事費的逐年走高,中國未來幾年後恐陷入難以為繼的財政窘境。

中國年度的總軍事預算和增幅都是每年全國人大開幕時,國際媒體矚目的焦點。根據中國財政部提出的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告,今年的國防支出預算達16,655.4億元人民幣(2,332億美元),增長7.2%,增幅與去年持平,但高於5%的經濟年增目標。

軍費增幅高於GDP增速目標中國學者: 很克制

對此相對高水位的增幅,黨媒《環球時報》3月5日引述中國軍事專家張軍社的說法稱,「多年來,中國的國防支出規模一直是適度、合理的」。他說,自2016年以來,中國軍費已經結束此前連續近5年的兩位數增長,“不像美國、日本那樣不斷刷新軍費增長記錄”,這說明中國無意與他國展開軍備競爭”。

全國人大發言人婁勤儉早於3月4日的記者會就解釋,中國保持國防預算合理穩定增長,「是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需要,更好履行大國國際責任義務」。

對於中方的說法,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認為,中國面對外界關切軍費支出時,常拿美國、日本做比較,因將他國視為挑釁、製造不穩定的一方,藉此強化自己提升軍備的正當性。

莊嘉穎說,政治體制不透明的中國除了帳面上的國防支出外,還有多達數十萬的武警、公安等武裝力量和軍事科技部門的預算,堪稱“隱形軍費”,因此各界對於中國軍費的實際預算,根本無從得知。

莊嘉穎告訴美國之音: 「沒有人真地知道(中國軍費),但它這個增長倒是有一個象徵性,就是表達它對國防、安全的注重,尤其是在經濟成長放緩下,它還是願意投資在國防方面,或許是要其他國家不要去挑戰中國。”

中國軍費成謎各國學者質疑遭低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剛就任時,中國當年的GDP成長目標設在7.77%,在經濟前景仍看好的前提下,國防預算也編列了7,201億元人民幣,比2012年的年增幅是10.7% 。

但隨著疫後經濟走緩、復甦動力疲軟,中國今年對GDP增速的目標已降至5%,且國際對中國經濟的前景一片看淡,但是解放軍的軍費卻看不出受到增速放緩的太多影響,在已經翻漲一倍以上的基礎上,今年還要再年增7.2%。

對於中國的軍費增幅,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旗下的中國國力計劃(China Power Project)3月5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儘管中國年年公佈國防預算,但外界始終判斷真實數字遠高於此。

例如2022年,中國公佈的軍費是14,504億人民幣,約合2,300億美元,但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估算,真正的數字為2,920億美元,而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估算數字更高達3,190億美元。

中國國力計畫的報告分析,中國軍費在20年內成長近5倍,對全球軍事力量的平衡產生重大影響。例如,中國2022年的軍費遠高週邊17個印太經濟體的軍費總和,儘管中國軍事開支尚不及美國的一半,但相對於美國遍及全球的軍事佈署,中國主要的戰力範圍僅限於印太地區。

中國國力計畫(China Power Project)主任林碧瑩(Bonny Lin)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指出,中國軍費7.2%的年增率代表中國將持續投資於解放軍的現代化改革。

林碧瑩說,中國編列國防預算時必須考慮多重代價。一方面,軍費攀升徒增國際間憂心,中國有對外使用武力的野心;但另一方面,中國也怕開支減少恐釋出軍力衰減的訊號,不符自身利益。

林碧瑩說:“國防開支增幅下調,可能代表中國保護、推進中國利益的能力和決心減弱,偏低的增幅也與中國對外部威脅提高的感知不相匹配。”

另一個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告訴美國之音,在經濟面臨嚴峻阻力之際,中國決定將今年的國防開支增加7.2%,「突顯習近平致力於實現他為解放軍規劃的2027年、2035年和2049年三項(建軍)目標。”

習近平在去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解放軍應在2027 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2035年“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並在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中國大量造艦如「下水餃」 台灣學者: 恐成財務陷阱

對於中國的軍備,在台北的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認為,解放軍2023年的預算大多用在海軍跟空軍,符合習近平於2015年宣示軍改以來,縮減陸軍,擴張海、空軍的思維。

郭育仁分析,解放軍增強所謂「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實力的構想,相當程度是在模仿二戰時期,大日本帝國海軍的戰術,也就是防範美軍從太平洋來襲。

另外,中國為了跟美國海軍抗衡,也不惜巨資建造昂貴的航空母艦、核潛艇和各式先進戰機等所需的海空載台。但問題是,他說,這些海空高科技載台不僅造價昂貴,後續日常維修以及壽命中期的大修延役也都要花大錢,另一方面,操作這些武器的高科技兵種,他們的人事費用也非傳統陸軍所能比擬。郭育仁說,一般海空軍人員的服役週期大約15到20年,若從2015年中國大力推動軍改算起,6-10年內,習近平恐怕就要為自己缺乏財務觀付出代價。

郭育仁告訴美國之音:「大概到2030到2035年,中國會面臨一個很大的(財政)陷阱,陸軍不算,光海空軍的人事,包含退休俸,會吃掉中國國防預算整體將近40% ,這個是非常可怕的數字。”

郭育仁指出,中國的軍事實力之所以難以跟美國抗衡,也有體制的因素。他說,美軍的武器裝備研發一直都有實力雄厚的民間軍工大廠當後盾。但反觀中國,大多由缺乏效率的軍方研發單位獨撐,景況頗類似1980年代的前蘇聯,為了快速擴軍,陷入財政深淵。

中國擴張軍費學者:穩軍心、保人才徵募

此外,中國軍隊還要面對人口紅利漸失所帶來的挑戰。郭育仁說,據估算,在2028年到2030年間,中國人口會快速老化,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屆時軍隊規模也將受到衝擊。

對此,在北台灣新北市的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認為,中國頂著經濟成長放緩的壓力也要維持與去年持平的軍費增幅,主要目的在於對內穩定軍心,因為軍隊福利高度相關關於未來兵源和軍事人才的徵募。

林穎佑告訴美國之音:「即便中國經濟狀況不佳,中國共產黨對於解放軍的照顧依然是沒有降低,這一點的重要性在於不管是少子化或者是在國際(競爭)的狀況,對於中國來說,他們也會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解放軍。”

增加軍費曝中國擴張意圖學者籲籲台灣強化威懾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張國城認為,中國軍費增加代表解放軍強化戰力的大方向沒有改變,同時也表明,習近平以武力來支撐中國對外關係和外交政策的意識愈加強烈。

張國城說,相對於易受國際景氣影響的經濟問題,軍事建設對中共而言更能握有主導權,而且在中共領導人眼中,社會上越是存在不穩定因素,越需要掌握軍隊來維穩。

張國城說,對於中國週邊國家、尤其是飽受文攻武嚇阻的台灣而言,與其質疑中國軍費不透明,更重要的是強化嚇阻、威懾的能力,否則看在中共領導人眼裡,台灣一出現任何戰略失策,都恐被中共視為有機可趁,擴大他們對台施壓,甚至動武的可能性。

張國城告訴美國之音:「特別是在他(習近平)內部面臨很多挑戰跟問題的時候,如果能夠解決台灣問題,對他的續任、歷史地位、權力鞏固都會有很大的幫助。他當然也非常清楚,解決台灣問題,軍事力量絕對是重中之重。”

(美國之音記者魏之對本文亦有貢獻)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