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聯盟和中國官員將於本週舉行自2019年以來的首次面對面峰會,雙方領導人預計將就戰略和全球經濟問題交換意見。
台灣在立陶宛開設代表處兩年後,雙方官員都強調雙邊關係的進展,而分析師則指出,更加深化的接觸可能會受到立陶宛國內政治轉變的影響。
正在波羅的海三個國家出訪的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當地時間星期三(11月8日)在愛沙尼亞一個智庫發表演說,呼籲歐盟持續關注台海情勢。台灣政府正在與愛沙尼亞討論在該國首都塔林設立代表處一事,北京當局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中國駐愛沙尼亞大使郭曉梅說,一旦該國同意台灣設代表處就意味著她將離開。
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預計將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經濟領導人周會晤之前,一項比較24個國家對美中看法的研究表明,人們對華盛頓的看法比對北京的看法更好,尤其是在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預計將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經濟領導人周會晤之前,一項比較24個國家對美中看法的研究表明,外界對華盛頓的看法比對北京的看法更好,尤其是在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週日(10月22日),菲律賓和中國的船隻在位於馬尼拉專屬經濟區內的有爭議的珊瑚礁第二托馬斯淺灘附近發生兩次碰撞後,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再次升高。
美國加州州長加文·紐森(Gavin Newsom)星期一計劃對中國進行一週的訪問,他將訪問中國6個城市,會晤國家和省級官員,討論氣候政策和潛在夥伴關係。
為了阻止香港發生公眾示威活動,上週警方和大學當局阻止學生舉行紀念雨傘運動的守夜活動,10月1日甚至逮捕了一名在公共場合舉著白花的男子。
專家學者上星期向美國之音表示,南韓、日本及中國試圖恢復外交接觸的努力,包括宣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對首爾進行的一次訪問,以及韓日中可能恢復舉行三邊峰會的協議反映出北京正試圖突破華盛頓在先進高科技方面對中國實施的出口限制。
分析人士說,菲律賓海岸防衛隊本星期大膽採取行動,公開拆除中國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一處淺灘附近安裝的浮動障礙,這突顯了北京的行動正在引發強有力的回應,或許還會鼓舞該地區其他國家也站出來對抗北京。
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已經消失於公眾視野兩個多星期,他不明原因的缺席引發了有關他命運的諸多猜測。分析人士表示,李尚福的“失蹤”是在近幾個月一系列高層官員突然被“清洗”之後所發生的,這反映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希望加強對中國軍隊的控制。
分析人士表示,二十國集團峰會(G20)週六(9月9日)在新德里開幕時,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缺席可能會給解決氣候變化和俄烏戰爭等全球緊迫議題的努力矇上陰影。
東京上週四(8月24日)從癱瘓的福島核電站排放了經過處理的核廢水後,中國民眾對日本的憤怒情緒高漲。在中國政府禁止進口日本海產品後,中國網民開始呼籲抵制各種日本產品,而其他人則試圖囤積必需品。
過去幾週,香港國安警察對幾名海外活動人士採取了分析人士所說的“恐嚇策略”,對他們發出逮捕令,為此懸賞金額超過12.7萬美元,並傳喚詢問了數十名他們在香港的家人。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的一份新報告發現,詆毀黑人的種族主義內容在中國互聯網上越來越普遍,而主要社交媒體平台和中國當局未能係統性地解決這一問題。
中國橡皮圖章的人大最高決策機構星期二表決通過罷免外交部長秦剛,重新任命他的前任王毅擔任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