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台灣代表處成立兩年後 台灣-立陶宛關係面臨不確定性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議會與外交和歐洲事務委員會成員握手。 (法新社照片)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議會與外交和歐洲事務委員會成員握手。 (法新社照片)

台灣在立陶宛開設代表處兩年後,雙方官員都強調雙邊關係的進展,而分析師則指出,更加深化的接觸可能會受到立陶宛國內政治轉變的影響。

維爾紐斯大學(Vilnius University)國際關係教授 Tomas Janeliūnas 在電話中對美國之音(VOA)表示:“在與台灣接觸兩年後,我們與台灣公司和組織達成 了一些具體協議,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但我們不應忽視立陶宛目前與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因國內政治變化而發生一些變化的風險。”

他說,雖然雙邊關係的進展主要集中在深化經貿交流上,但整體趨勢是立陶宛現任政府希望擴大與民主政體的合作。

“在2020年議會選舉之前,現任政府宣布他們希望與世界各地的民主政體建立關係,包括擴大與台灣的關係,” 他說。 “還包括一些經濟前景和技術領域的合作。”

在過去的兩年裡,台灣和立陶宛在台北和維爾紐斯開設了貿易辦事處,雙方之間的貿易從2021年到2022年增加了50%。 立陶宛主要科技公司之一Teltonika與台灣一家政府資助的機構工業技術研究院簽署了一項協議,該協議將幫助立陶宛在2027年時使用台灣技術啟動國內半導體生產。

此外,從事專業雷射技術的立陶宛公司同意與工程院合作,在台灣南部設立超快雷射技術研究與創新中心,專注於醫療和工業應用。

“到目前為止,合作是富有成效的,為雙方帶來了一些經濟上的成功和利益,” 立陶宛經濟部副部長卡羅利斯·澤邁蒂斯(Karolis Zemaitis)在維爾紐斯接受美國之 音採訪時說。 “我們專注於高附加價值行業,因此高科技是我們的主要關注點。這是一次非常平等的雙邊交流與合作,雙方都能看到一些成效。”

除了深化經濟關係外,台灣和立陶宛還透過代表團訪問和協議等方式加強了雙邊交流,以擴大在科學研究和農業等領域的合作。

“這種合作是建立在價值觀的基礎上的,” 台灣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Eric Huang)在維爾紐斯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 “例如,由於半導體是一個如此敏感的領域,我認為如果沒有政治信任,我們將無法實施合作。這是一種基於價值觀的多層次合作。”

在歐洲層面,立陶宛努力加深與台灣關係所促成的一個積極事態發展是歐盟計劃透過反脅迫工具,該機制可以幫助歐盟應對試圖透過限制貿易來迫使歐盟改變政策的國家。 歐洲議會於10月批准了該計劃,此前中國對立陶宛開設台灣代表處發起了經濟報復。

由於愛沙尼亞本月稍早表示有興趣允許台灣在塔林開設代表處,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如何回應愛沙尼亞的決定將考驗歐盟反脅迫工具的有效性,按照該機制,布魯塞爾獲準對外部脅迫做出 強有力的回應。

“我們應該關注中國是否會以好戰的方式回應愛沙尼亞的情況,” 歐洲安全政策價值觀中心(European Values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歐盟與台灣關係分析師馬爾欽·耶熱夫斯基(Marcin Jerzewski)透過 電話對美國之音說。 “歐盟的反應將是對我們在立陶宛所看到的事態發展的可持續性的完美考驗。”

儘管一些立陶宛和台灣官員對雙邊關係狀況持正面看法,但仍有人對立陶宛政府內部深化與台灣關係的前景和益處抱持懷疑態度。

9月間,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的首席外交政策顧問阿斯塔·斯凱斯吉里特(Asta Skaisgirytė)告訴立陶宛國家電視台和廣播電台,台灣在維爾紐斯開設代表 處時承諾的大量投資並未達到立陶宛可能預期的規模。

一些分析師認為,台灣在兌現投資承諾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立陶宛的投資需求要大得多,但到目前為止,唯一實現的大交易是與Teltonika的交易,” 耶熱夫斯基告訴美國之音。 “台灣必須做好期望值管理。”

除了國內對與台灣關係的經濟利益持懷疑態度外,一些分析人士還強調,台灣和立陶宛之間的雙邊關係進展可能會因立陶宛潛在的政權更迭而停滯不前。

“如果我們看一下民調,現任政府的表現並不好,社會民主黨和立陶宛農民和綠黨聯盟正在成為定於2024年5月舉行的總統選舉的首選政黨,」耶熱夫斯基告訴美國之 音。 “這兩個政黨在深化與台灣的關係方面表現出最大的猶豫不決。”

賈內利納斯說,雖然一些反對黨成員宣布他們將考慮改變立陶宛與中國和台灣關係的當前方向,但他認為,如果他們贏得明年的總統大選,他們不太可能對維爾紐斯與台北的關係 進行重大改變。

“我不相信他們會採取激進的舉動,例如改變台灣代表處的名稱,因為此舉的政治成本會相當高,” 他告訴美國之音。 “當你處於反對黨狀態時,你可以大膽地表達。但是一旦上台,你就必須計算各種後果。”

除了台灣與立陶宛的關係狀況受到立陶宛政治變化的影響外,外交部長加布里埃爾·蘭茨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上週表示,立陶宛和中國的官員一直在談論可能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 在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開設後,北京於2021年把與維爾紐斯的外交關係降級。

雖然一些觀察家認為立陶宛的舉動是政府對國內政治壓力的回應,但耶熱夫斯基表示,中國可以把重新調整立陶宛與台灣的關係當作雙方恢復外交關係正常化的條件。 “中國可能會說,只有修改台灣代表處的名稱,他們才願意恢復與立陶宛的全面外交關係,” 他告訴美國之音。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