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賴清德稱讚台積電(TSMC)計劃對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是“台美關係歷史性的時刻”,並稱台積電赴美的投資過程當中,“並沒有接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
香港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反對黨-民主黨宣佈將啟動解散程序。分析人士稱,這一舉動對香港民主派力量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泰國總理佩通坦·西那瓦(Paetongtarn Shinawatra)誓言深化與中國的合作,打擊困擾兩國的網路詐騙中心。她星期六(2月8日)在結束訪問中國時簽署了十多項協議,提升兩國之間的雙邊經濟聯繫。
泰國總理佩通坦·欽那瓦(Paetongtarn Shinawatra)星期三(2月5日)開始對中國進行四天的訪問,預計將聚焦經貿關係。她此次也將會晤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分析人士說,總理還將尋求北京協助提升中國遊客前往泰國旅遊的信心。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組織在星期一(2月3日)發布的一份新報告中指出,中國政府繼續對尋求出國旅行或探望居住在新疆的家人的維吾爾人實施嚴格控制,這家總部位於紐約的人權組織補充說,這些措施侵犯了他們的行動自由。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決定對中國產品徵收10%的關稅引發北京的不同反應,中國政府威脅要採取反制措施,一些中國企業則擔心此舉可能擾亂其對美國市場的出口。
在北京和馬尼拉達成緩解南海緊張協議的一個多星期後,菲律賓指責中國海警船再次入侵、騷擾並採取「侵略性行動」。
人權倡議者對美國之音說,中國當局虐待被拘留的澳籍華裔作家楊恆均和中國公民記者張展,是北京長期鎮壓異議人士的一部份。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最快於2月1日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後,中國準備應對可能的關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星期三(1月22日) 在例行記者會上強調,中國將堅定維護其“國家利益。”
當全世界都在為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做準備時,台灣發現自己夾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它正在努力應對美台關係前景的不確定性以及來自中國日益加大的軍事壓力。
立陶宛新政府承諾重啟與中國在2021年降級的外交關係,但這項承諾在開始前就面臨挑戰。
澳大利亞上週與諾魯和巴布亞新畿內亞簽署了兩項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協議,分析人士稱,這將有助坎培拉對抗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美樂蒂·謝(Melody Xie,音譯)本以為,在2024這一年,她將開啟自己作為中國成年人的生活新篇章:找到工作,結婚,最終生孩子。
巴拉圭外交部長拉米雷斯(Ruben Dario Ramirez Lezcano)週五表示,儘管該國農業部門呼籲巴拉圭與中國建立正式關係,但巴拉圭仍然致力於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
香港高等法院在星期二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 45 名民主派活動人士最高 10 年監禁,標誌著北京根據一項全面法律實施的香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國家安全案件的結束。被告因參加目的在於挑選反對派候選人參加2020年立法會選舉的非官方初選而被指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45名被告分別被判處四年零兩個月到十年等有期徒刑。被政府視為初選策劃者的法律學者戴耀廷被判刑期最長。
台灣預計未來幾年將從美國獲得幾種在烏克蘭經過戰場檢驗的武器。分析師說,在中國軍事壓力日增時這些武器將有助於增強台灣的防禦和打擊能力。
分析家表示目前中國和俄羅斯正在南極洲深化合作,這一趨勢可能削弱各國對海洋生態保護的努力,並打破這一資源豐富地區的長期現狀。
中國東部城市蘇州的一家法院星期二(10月29日)將中國人權律師余文生和他的妻子許艷判處監禁。
台灣正努力強化應對中國實施軍事封鎖的能力,近期北京正逐步強化對這座民主島嶼施加軍事壓力。
中國透過跨國騷擾和恐嚇,阻止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參與抗議和維權活動,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的一份新報告指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