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香港民主黨啟動解散程序:“一個時代的終結”


香港民主黨主席羅健熙2025年2月20日宣布啟動解散程序。
香港民主黨主席羅健熙2025年2月20日宣布啟動解散程序。

香港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反對黨-民主黨宣佈將啟動解散程序。分析人士稱,這一舉動對香港民主派力量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在上星期四(2月20日)的記者會上,1994年成立的民主黨的主席羅健熙(Lo Kin-hei)向記者表示,該黨將組建一個三人工作小組,以“研究”解散所需的程序。

他指出:“我們審視現在的政治環境等因素後,才有此決定。”並稱該黨成員的投票將最終決定是否解散。羅健熙沒有具體說明投票何時進行。

截至目前,香港政府尚未對民主黨可能解散的消息作出回應,當局也未回應美國之音(VOA)的置評請求。

在週一(2月24日)發表的一篇社論中,由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媒體《文匯報》(Wen Wei Po)稱,民主黨計劃解散的原因在於其與被拘押的傳媒大亨黎智英(Jimmy Lai)的聯繫-黎智英正面臨多項國家安全指控-以及其在2019年支持所謂的“暴力示威者參加所謂的“暴力”示威者參加抗議活動。

民主黨成立於英國殖民統治結束前幾年,在香港向中國治理模式的過渡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該黨的部分早期領導人,包括李柱銘(Martin Le)和何俊仁(Albert Ho)等知名人物,幫助塑造了“一國兩制”模式,這一憲制安排旨在讓香港在中國統治下享有高度自治。

在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民主黨成為香港立法會中最具影響力的反對派力量,領導街頭抗議並倡導落實《基本法》中所承諾的普選和直選。

然而,在2019年席捲全港長達數月的反政府抗議活動後,北京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香港的控制,包括在2020年7月實施廣受爭議的《國家安全法》以及改革香港選舉制度,使得民主派候選人幾乎無法參選。

香港的“寒蟬效應”

分析人士表示,民主黨決定啟動解散程序反映了香港當局對民主派組織的鎮壓日益加劇,多個反對黨,如公民黨,已因政治壓力和運營限製而解散。

“民主黨開始籌備解散,標誌著曾經功能健全的反對黨能夠在立法會中佔據席位、為選民提供服務並與政府商議政策的‘美好時代’已經結束。”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的政治學者沈麥琪(Maggie Shum,音譯)表示。

此外,她指出,這種鎮壓已波及獨立書店、獨立媒體及獨立機構。

“香港政府似乎在按名單逐一清除眾多民主機構。”她透過電話告訴美國之音,並補充道,這一趨勢已在香港社會引發“寒蟬效應”。

香港記者協會(HKJA)-該城市主要的新聞工作者團體-本月因兩家酒店取消預訂而被迫取消年度籌款晚宴。記者協會主席鄭嘉如(Selina Cheng)表示,取消預訂可能是飯店面臨“政治壓力”的結果,而地方政府對此事保持沉默。

此外,追蹤香港各類民意的香港民意研究所(Hong Kong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Institute)宣布,將擱置所有自費研究活動,甚至可能“結業”,因為其首席執行官鍾庭耀(Robert Chung)被國安警察傳喚調查。

部份香港民主派活動人士表示,近幾個月來,當局的鎮壓已轉向專注於勞工權益等議題的團體。

“香港政府提出立法修訂案,禁止因國家安全罪名定罪的人加入工會,並對外國資金實施更嚴格的審查機制。”前香港民主派區議員陳嘉琳(Debby Chan)表示。

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Emily Lau)表示,這些趨勢顯示香港的政治體係正遠離民主。

“過去兩三年,已有十多個團體解散。在當前環境下,民主派人物或組織將很難有運作的空間。”她透過電話告訴美國之音,並補充說,香港當局的目標是「徹底消滅」民主派人士“組織起來”的嘗試。

北京:香港的“國家安全得到保障”

針對美國之音的詢問,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表示,北京“堅定支持”香港當局“維護國家安全”的努力,並敦促“批評者”停止“抹黑”中國政府對香港的政策。

“香港經濟蓬勃發展,香港的憲制秩序穩健運行,國家安全得到保障,‘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落實。”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透過電子郵件告訴美國之音。

賓州州立大學的沈麥琪表示,在當局迅速加強對公民社會的控制、剝奪他們集體行動能力的情況下,香港人可能會“迷失方向或被迫不再關心政治”。

“香港正在實施中國的治理模式,並以威權方式控制生活的方方面面。” 她告訴美國之音。

然而,她認為,香港人仍然可以透過象徵性的方式表達對民主的支持。

“香港的網路審查程度和中國相比還沒有那麼嚴重,還有許多流亡傳媒在報導香港的情況,為香港人與外界保持聯繫提供了管道。” 她說。她補充道:“這可能成為那些關心民主價值人士的精神支柱。”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