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新總理彼得·菲亞拉(Petr Fiala)領導的中間偏右新政府於12月中旬上任,閣員內被視為對华鹰派的外交部長揚·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y)一上任就毫不掩飾其反華的傾向。分析人士認為,捷克新政府推崇“價值外交”,可望重新檢討其與極權中國的關係,並與民主台灣加強往來,捷克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立陶宛。
美國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季奧運後,其盟國相繼呼應,不過,鄰近中國的亞洲國家似乎遲疑不決。分析人士稱,部份亞洲國家雖然支持美國基於人權譴責中共踐踏人權的暴行,但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外交關係以及運動員的權益等因素,將最終左右他們是否跟進美國、抵制北京冬奧的實質決定。
北京接連出重拳打壓科技巨頭,其實是在下一盤大棋?有學者指出,中國在半導體芯片產業被美國卡住脖子後,認清自己在科技製造業有太多短版,不惜打壓互聯網民企,撒錢扶植自主研發的半導體等科技產業。
台灣在星期六(12月18日)舉辦四項公投,票決議題分別涉及萊豬進口、重啟核四發電、天然氣接收站遷移和公投綁大選的民意取向。最終投票結果出爐,四項公投全軍覆沒,遭到否決,讓民進黨政府成了最大贏家。
尼加拉瓜週五(12月10日)宣布與台灣斷交,並同步與中國正式建交,接受“一中原則”。對此,分析人士指出,中、尼兩國選擇在美國民主峰會期間宣布此一外交進展,報復台灣站隊美國和民主陣營的意味相當濃厚。
總部位於西班牙的國際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週二(11月30日)公佈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從2016年到2019年間,總計有高達610名疑似涉入電信詐騙案的台灣公民被引渡或強制遣送中國。對此,“保護衛士”出面呼籲國際社會應立即採取行動、遏止中國這種侵犯台灣主權的人權惡例。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於11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隨即引發中國的反彈和反制,將其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分析人士認為,立陶宛不畏懼壓力,堅持初衷,正是因為民主國家的集體防禦機制奏效。有了美國、歐盟與歐洲國家的堅定支持,立陶宛也成為對抗中國戰狼外交蠻橫作風的最佳典範。
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北京時間週二(11月16日)上午8點46分展開視訊峰會,這是兩國元首繼2月和9月兩度電話熱線後的第三次對話。在近4個小時的晤談中,中方說,雙方就美中兩大強權未來的競合關係和雙方關切的敏感議題進行了“坦率、建設性、實質性和富有成效的”交流,但美方則認為毫無突破。對此,觀察人士表示,美中兩國領導人都展現了合作的主觀意願,但在客觀情勢上,雙方各說各話,這意味著,兩國因基本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所導致的矛盾和僵局恐怕無解,未來經貿競爭和軍事壓力將不斷升級。
台灣的友邦洪都拉斯本月底即將舉行總統大選,選情看好的反對黨候選人已公開表態,一旦當選將與台灣斷交,引發台灣恐再丟邦交國的危機。而任期將屆滿的現任總統葉南德茲(Juan Orlando Hernandez)近日卻突然出訪台灣,並於週六(11月13日)拜會台灣總統蔡英文,似乎刻意前來打破邦交不穩的傳言。
台灣國防部周二(11月9日)發表2021年“國防報告書”,詳列中國在過去一年內派遣高達554架次軍機侵擾台灣西南方防空識別區的行徑。除了常態化的武嚇,該報告書也首度增列章節,闡述中共操作“灰色地帶”戰略,企圖用非軍事手段之威脅,來改變或挑戰兩岸既有現狀,以達“不戰奪台”的目標。
歐洲議會有史以來第一個派遣官方代表團出訪台灣,為台歐關係寫下新的篇章。一行13人的代表團結束三天的訪問行程後,代表團主席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週五(11月5日)在台北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訪問台灣不是為了挑釁北京。
中國再現武力犯台的備戰企圖。根據美國軍事媒體《戰區》(The War Zone)最新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解放軍正在升級距離台灣最近的3座空軍基地,包括興建彈藥掩體、延伸機場跑道、新設停機坪、並強化機庫以因應台灣的可能反擊。分析人士表示,解放軍升級這3座機場,是為了提升東部戰區的戰略投送能力,讓其直升機裝載部隊可以跨越海灘地形、深入台灣本島執行“斬首行動”,以一舉癱瘓台灣的作戰指揮中樞。
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暑期中文進修計劃“哈佛北京書院”,明年起將從北京轉移到台北,並改名為“哈佛台北書院”。根據哈佛大學的規劃,目前預計有60名學員將來台參訪、學習中文。對此,分析人士預期,美中關係持續惡化的前提下,未來更多美國學校可望與台灣學校達成華語教學的合作。他們說,擁有“學術自由”優勢的台灣,可把握這個機會,透過外國學生將“台灣故事”傳遞給國際。
由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李察(Alain Richard)所率領的跨黨派代表團週四(10月7日)拜會台灣總統蔡英文。蔡英文在致詞時特別感謝法國關注台海的和平穩定並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選舉週六(9月25日)結果揭曉,由標榜“中道”路線的前新北市市長朱立倫勝出,再一次回鍋黨魁大位。分析人士認為,朱立倫領導下的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會採取中間偏溫和的路線,這有異於台灣總統蔡英文的中間偏對抗路線。不過,他們說,國民黨恐難撕掉“親中”標籤,在美中對抗的大格局下,很可能逐漸走向衰敗。
中國軍方近年來在西太平洋活動頻繁,尤其是在巴士海峽與宮古海峽兩地,引起日本擔憂。陸上自衛隊出身的日本參議員佐藤正久近日公開呼籲台日應共享中國軍隊在兩處海峽動向的情報,也呼籲美日台三方儘速成立外交國防防衛合作機制。對此倡議,分析人士看法兩極。支持者認為,雙方軍事部門早該密切交流情報軍,以掌握中國動向;但反對者則認為,日台關係缺乏法制化機制,共享情報不可行。
美軍撤離阿富汗之後,塔利班隨即擊垮阿富汗政府軍隊並奪回政權,成千上萬的阿富汗難民瞬間湧現。針對這波難民潮,歐盟內部意見分歧,部分歐洲國家甚至直接表態拒收。此時,亞洲的南韓站了出來,率先接收曾為南韓機構工作的378名阿富汗人及家屬。
美國八月中旬撤軍阿富汗,中國官媒卻趁勢對台發起攻心戰,轉而質疑起美國協防台灣的承諾,也一度引發台灣內部親中人士做出“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的類比。對此,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凱莉·克拉夫特(Kelly Craft)8月31日以視訊方式出席台北遠景基金會所舉辦的“2021亞太安全對話”論壇時,重申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她表示:如果失去台灣,美國就輸了。她還痛批中國官媒政治操作阿富汗議題的手法“可恥”。
太平洋島國帕勞總統惠恕仁又譯惠普斯)8月2日出訪美國,並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會面,雙方討論了美軍進駐帕勞的必要性,及其可能對中國的嚇阻效果。分析人士表示,中共軍事實力漸增,急欲突破第一島鏈防禦鏈,且其中長程導彈可直驅關島,都威脅到印太地區和美國本土的安全,因此,他們認為,美軍為分散風險,極可能進駐帕勞等第二島鏈國家。
台灣知名藝人小S(徐熙娣)近日在個人社群網站上替參與東京奧運賽事的台灣選手加油,並貼文稱呼他們為“國手”,不料意外觸動中國網民的敏感神經,他們“出征”小S的微博帳號,痛罵她是“辱華”的“台獨”分子,進而引發她所代言的四個中國品牌隨即終止合約。對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身為明年冬季奧運會的主辦國,卻放任網民高舉民族主義的大旗,四處出征他國的奧運選手,將對明年的冬奧帶來負面影響,更有損其大國形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