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會議員訪團關心“台海有事”,希望未來能夠在安全議題上加強日台交流的頻率。日本前防衛大臣、下屆首相熱門人選石破茂表示,這次訪問確認台灣總統賴清德和日本在安全方面的立場一致,也就是藉由提升嚇阻力,全力避免「台海有事」的情況發生,以確保本區的和平與穩定。
2024巴黎奧運會上,兩名深陷性別爭議風暴的拳擊手,最後都順利奪得金牌。這兩名拳擊手一位來自台灣,另一位則是擊敗中國選手稱冠,在華語輿論圈掀起了截然不同的評價。
中國透過灰色地帶戰略向外擴張,引起區域國家的高度警戒。在南中國海,菲律賓藉由公佈一系列中國海警脅迫行動的圖像,在國際上和中國大打“宣傳戰”,成功獲得國際奧援。專家呼籲,同樣深受中國侵擾的台灣應該以菲律賓為師,以「積極主動的資訊透明」抵制中國灰色地帶的壓迫與威脅。
中國車低價傾銷引起全球多個國家警覺,台灣也明文禁止中國車進口,但仍有業者繞過法規,輸入中國制零組件後在台重新組裝銷售。對此,台灣政府8月起推出新規,要求引進中國車款的業者,其零組件自製率需達到15%,並將逐年調升至35%。
美企衛訊公司(Viasat Inc)因對台軍售年初遭中國制裁,但中國近日罕見撤銷制裁。對此,分析家表示,即便衛訊公司在華業務多元,但並非無法取代,真正讓中國解禁的可能關鍵應是衛訊公司去年收購的子公司-國際海事衛星(Inmarsat)所提供的各類遠洋漁業衛星通訊服務相當關鍵,讓中國短期內無法擺脫依賴。
以台海戰事為主題的戲劇《零日攻擊(Zero Day)》星期二(7月23日)發布前導片,因劇情挑動兩岸政治敏感神經引發台灣民眾熱議,中國微博也有多位軍事博主轉發,但中國網友多狂言,打台灣不用7天。
針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近日放話,要台灣付保護費,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星期五(7月19日)表示,過去8年來,台灣的國防預算幾乎翻了一倍,且持續增加,「已經付了該付的軍費」。他說,未來不管誰入主白宮,中國威脅已是特朗普和現任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的共識,也是全球的共識。
中共20屆三中全會星期四(7月18日)閉幕,會後公報明載中國前外長秦剛請辭獲準並被免去中央委員會委員的職務。此最新人事案隨即受到中國網民熱議,但也引發微博出手“降溫”,關閉評論區。
中國經濟低迷持續,失業人口攀升,恰巧社群平台上越來越多人分享收到政府通知要退回失業金,進一步引發網友擔憂失業保險基金是否要被榨乾?
兩宗海外華人遇襲事件近日登上微博熱搜,引發中國網民熱議外國的極端民族主義。對此,觀察人士說,正值各界關注中國仇外情緒之際,中國卻藉類似的排華事件來「反向操作」輿論,恐意在平衡或洗白中國對外籍人士不友善的形象。
中國海警星期三(7月3日)表示,前一天遭扣押的台灣漁船違反中方的伏季休漁期規定及底拖網等禁令,並指控台灣海巡船隻幹擾其正常執法。對此,分析人士表示,此次雖是台灣漁民越界違規在先,但中國以不成比例的陣仗扣押台灣漁船似有備而來,恐意在強化對台海的法律戰論述,鞏固其擁有台灣主權的聲張。
最新谷歌衛星圖資顯示,上海江南造船廠似在建造一艘外型神似中國海軍052D型導彈驅逐艦的船艦,有艦炮、卻未預留導彈垂直發射位置。對此,軍事專家研判,該船可能隸屬中國海警,若大量建造以052D型驅逐艦為載台的海警船艦,其未來可能會頻繁出沒於第一島鏈外執行任務,這可能對與中國有海事爭端的鄰國帶來挑戰。
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喬·拜登(Joe Biden)和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星期四(6月28日)晚上的首場電視辯論中,就美中貿易戰和誰任內對華貿易赤字最少的爭論片段,引發中國媒體與網民的熱議,多則攸關兩人互相攻訥的關鍵字也登上微博熱搜榜,但中國官媒和網民的輿情反應或因議題敏感、多巧妙避開兩人觸及的對華政策。
針對備受爭議的國會改革五法,台灣立法院星期五(6月21日)否決了行政院所提的覆議要求後,該法只待台灣總統府公佈即正式生效。不過,台灣行政院以及執政黨民進黨立委皆誓言採取救濟手段,下一步將提出釋憲聲請案。
中國空軍積極通過第三方網羅西方飛行員,抄捷徑取得最新戰術戰法,引發美國在內之“五眼聯盟”的嚴重關切。分析人士指出,解放軍空軍飛行員缺乏實戰經驗,內部訓練遠不及上過戰場的西方飛行員親授來得有效;另外,隨著中國航母陸續服役,戰機如何安全且有效率的起降航母也是未來亟待加強的訓練方向。
荷里活電影《美國內戰》(港譯:美帝崩裂)(Civil War)獲准於中國上映,不少影迷引頸期盼,尤其網路上的小粉紅更期待看到美國是如何崩壞。分析人士說,今年是美國大選年,考慮到現實世界的情勢確實會讓中國影迷有所遐想,況且電影命名又正中北京的“政治正確”,通過審查並不意外。
對中國近日實施的“聯合利劍-2024A”軍演,正在台灣訪問的美國國會眾議員代表團表達高度關注。代表團團長、共和黨籍眾議員麥克·麥考爾(Michael McCaul)星期一(5月27日)表示,解放軍的環台軍演展示了其封鎖台灣的戰略假定,因此台灣要強化海上和反登陸的關鍵戰力。
台灣立法院近來審議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引發國民黨和民進黨立委激烈衝突。公民團體多日來上街包圍立法院,對提出法案的在野黨立委施加壓力。分析認為,隨著朝野對立急劇升溫,對於新任總統賴清德「團結國家」願景無疑構成巨大挑戰,台灣政黨深化對立更是中共所樂見的現象。
台灣總統賴清德520就職演說並未讓北京感受到所謂的“善意”,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自周四起在台灣週邊開展名為“聯合利劍 - 2024A”的聯合演訓。台灣國防部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中共海空軍在宣佈演習開始後便抵近24海浬線,不過尚未發射實彈,將持續評估共軍“由演轉戰”的可能性。
台灣總統蔡英文即將於5月20日卸任,回顧她8年任內,台灣在國際社會中的能見度大幅提升,成為“世界的台灣”,是她留給台灣最大的資產;但站隊世界的結果也讓兩岸關係付出代價,成為她留給繼任者的沉重包袱。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