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判「民主派初選47人案」後,在台港人召開記者會,對被判刑的45人表達聲援,並強烈譴責此案以法律手段干預公民政治參與,凸顯香港昔日的法治與司法獨立已不復存在。
《北京日報》8月19日發布官方微博的調查“你接受上四休三收入降1/5嗎”,26.2萬名受訪者中,17.9萬人選擇接受。看似順應歐美新潮流的“四天工作制”,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中國企業的實施方案卻暗藏“減薪”關鍵差異,但青年面對高度“內卷”的就業環境下,態度呈現兩極。經濟學者指出「上四休三」恐怕是北京政府禁止裁員,避免衝擊失業率,企業降本增效的因應策略。
帕勞總統小蘇蘭格爾惠普斯(Surangel Whipps Jr.)星期二(7月16日)接受《日經亞洲》專訪時指控,中國對帕勞施壓達“新層次”,包含疑似兩度發動網路攻擊,以及拒絕帕勞旅遊代表團入境澳門等。對此,國際關係學者認為,中國施壓除了力阻惠普斯連任外,也有警告其他太平洋島國勿過於「親美」的角色。
中國國台辦5月15日點名五位台灣名嘴,稱其編造有關中國的虛假負面資訊、“挑動兩岸敵意對立”,將依法對五人及家屬實施懲戒。
第十屆台灣資安大會5月14-16日於台北開幕,逾400個資安品牌參展,規模創新高。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亞(Sandra Oudkirk)和台灣總統蔡英文於開幕致詞中強調,美台共推“數字團結”的願景,呼應了美國國務院正在推動的“國際網路空間與數字策略”,以力抗威權國家「數字主權」的脅迫。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重申大西部開發計劃,強調“西部穩則中國穩”,並聚焦西部的能源、優勢產業及一帶一路樞紐地位等發展。政經專家分析,習近平此時老調重彈,乃因中國深陷經濟下行與對外關係緊張之困局。不過,西部開發面臨的挑戰多,恐淪為政策口號,而難達到實質成效。
近日,《中國人民政協報》引述消息人士稱,中國擬對台擴大取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的關稅減讓,台灣包括農漁、機械、汽車零組件和紡織 等34種零關稅產品,恐受下一波衝擊。 對此,學者警告,中共一再“以商逼政”,雖威嚇效果不佳,但若頻下猛藥,恐升級為兩岸貿易戰。
台北一名高中老師因不滿國文課程刪掉了多篇古文,近日痛斥民進黨政府主導的課綱“去中國化”,在台灣政壇和師生圈引發正反兩極評價,但受到中國國台辦和官媒的高聲附和。 分析人士表示,這起古文爭議看似引爆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對立,但背後真正反映的是台灣早已破除大中國時代的舊思維,並從教育中實踐現代民主化和台灣認同的追求。
台灣總統蔡英文星期天(12月30日)呼籲台灣選民下個月在總統立委大選投票時想想香港所發生的事情,強調和平必須要加強自我防衛的實力。
首屆亞洲防詐高峰會11月20-21日於台北召開,大會公佈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五成的亞洲受訪者表示,每周至少收到一次詐騙訊息,顯示亞太地區的詐騙風險快速升溫。
立陶宛議會議長希爾利特(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率領代表團出訪台灣四天(10月22-25日),她10月23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立陶宛與台灣擴展經貿和人道合作時,不應受到任何國家的施壓。她也強調,立陶宛重視與台灣的關係,特別希望在高科技、金融科技等領域加強雙邊合作。
台灣總統大選選情逐漸升溫,網絡社媒開始流傳有關政治人物的變造圖文資料,其中不乏企圖影響台灣對中國認知的內容。觀察人士說,中國對台認知戰現階段所使用的造假訊息仍嫌粗糙,易被識破,但未來若大量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來製造擬真的圖文內容,升級對台網攻,恐嚴重衝擊台灣選情,甚或引發民眾的資訊和政治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