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多個人權組織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環球集團位於洛杉磯的大樓前示威,要求NBC取消轉播明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冬奧會定於2月4日揭幕。
美國司法部反制中共間諜滲透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在面臨一些案件的挫敗以及對亞裔歧視的質疑後,可能放緩腳步採取更謹慎的做法。美國學界人士認為,對華裔科學家的懷疑和審查不應阻礙美中的科研合作;但也有專家警告,中國的軍民融合政策會將無辜的學術活動變成邪惡行為。
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未來幾週將是美國和伊朗能否展開談判,恢復2015年伊核協議或者面臨失敗的“決定性時刻”。不過,部分專家表示,美國應繼續對伊朗採取強硬制裁,一旦放鬆制裁等於激勵伊朗的頑固,也等於鼓勵中國在中東採取大膽的政治冒進。
近日,美國漢學家,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特聘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刊文,梳理中共治國歷史,分析習近平賴以統治當代中國社會的“恐懼文化(culture of fear)”。林培瑞對美國之音表示,恐懼、無知和暴力,一直是中國共產黨改變人心、控制思想的主要手段。
《外交政策》近日刊文,將當今中國與一戰前的德國進行類比,認為兩者同樣具備迅速的工業化進程和海軍的迅猛擴張,伴隨狂熱的民族主義。有學者擔心,中國會否像19世紀德國一樣走向軍國主義發動戰爭?
近日,中國海軍艦艇駛入美國阿拉斯加附近水域,幾天前,日本稱在其水域邊緣發現中國驅逐艦和疑似潛艇。專家表示,中國的野心已經不止於其附近海域。一名前美國國防部官員提出“拒絕戰略”(Strategy of Denial),呼籲集中美國在各地區的軍事資源,並將保衛台灣作為重中之重,拒絕讓北京成為亞洲霸主。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最新報告指出,2020年美國仇恨犯罪數量上升至12年來最高水平。專家表示數據只展示了仇恨亞裔現象的冰山一角;不過也有觀察人士指出,對亞裔的犯罪事件不能僅僅歸因於種族主義。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海關開始扣留從中國公司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這些公司據稱從新疆強迫勞動中採購產品。與此同時,美國太陽能製造商聯名請願,要求徹查中國公司以轉移生產地的方式非法規避關稅,美中之間的最新太陽能之爭正逐步升溫。
中國的網絡告密和揭發運動再掀高潮,從當紅流量明星,到女權主義者等社會邊緣團體,到機構和普通人,再到自己的朋友圈,狂熱民族主義下的告密揭發正如回到文革時期大義滅親式的紅衛兵文化。
菲律賓日前宣布將不會終止與美國簽署的《訪問部隊協議》,即將訪問馬尼拉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將在訪問期間向盟友強調,美國是對抗中國威脅的 有專家認為,儘管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不斷向北京示好,但北京沒有履行幫助菲律賓建設基礎設施的承諾,卻在南中國海動作不斷,菲律賓正重新向華盛頓靠攏。
今年7月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訪華50週年。星期四(7月8日)基辛格在一場紀念活動上表示,50年後美中需要更多合作,兩國關係甚至比1971年更重要。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則指責兩國關係惡化的責任在美國。專家呼籲中方應反思為何美中接觸在美國已不受歡迎。
一份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從2014年開始針對中亞國家的一系列網絡威脅可能與中國解放軍新疆69010部隊有關。專家表示,中國網絡攻擊部隊是解放軍和國安部的結合,十多年內使中國從“二線“網絡國家成為”世界頂級網絡威脅“。
美國眾議院共和黨議員最近聯名敦促拜登總統制定新戰略應對中國的核武擴張。專家指出,中國不僅大量擴充核彈頭,還迅速發展能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和發射導彈的轟炸機,目標直指太平洋美軍基地和美國大陸,北京的意圖或已從其聲稱的“維持最低限度核威懾”升級到核武競爭。
印太地區的西太平洋作為美中軍事博弈的前沿最近成為五角大樓和國防專家的熱議焦點,以應對中國“嚴峻持續“的軍事能力增長。專家認為, 中國因不受《中程導彈條約》限制,導彈數量超過美俄和其他地區總和,外加海軍迅猛發展,已經在西太平洋與美國拉開了海權爭奪,這是美國冷戰以來首次在印太地區面臨挑戰。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通信設備公司華為繼續在發展中國家取得合同並迅速發展。專家警告,華為的雲服務蒐集發展中國家的重大敏感信息,北京可能通過這個“後門”取得“脅迫槓桿”(coercive leverage )。
從唯一在華獨資設廠的外國寵兒,變成中國官方和官媒的靶子,特斯拉近來在中國的遭遇引發業界和評論人士的關注。專家指出,特斯拉碰上的正是中共的慣用劇本-典型的“誘餌與轉折(bait-and-switch),” 即利用國內反美輿論對待具有關鍵技術的外國公司,增加迫使其技術轉讓的籌碼。
美國總統拜登在全球氣候峰會上做出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半的承諾,並大力宣揚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能帶來的經濟益處。美國氣候特使克里稱,“這將是自工業革命以來最大的經濟轉型”。
隨著“新疆棉花”和維吾爾人權問題在社交媒體上的持續發酵以及北京在美國社交媒體上不斷升級的宣傳,美國科技界領袖和專家對矽谷社媒公司提出警告,與中國的經濟往來就像“飛進充滿誘惑的捕蠅草,一旦進入就很難掙脫”,社媒巨頭如果“屈從於金錢將讓民主社會的信息流通付出巨大代價”。
過去一年來,由於北京對新冠疫情嚴格控制再加上疫情間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大量國際資本市場熱錢湧入中國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然而專家認為,隨著美國經濟的迅速強勁復甦,這些熱錢將因為利率的上升回流美國,並可能進一步加劇中國國企債券違約。
就在拜登政府和中國官員展開首次面對面會談的時刻,美國常春藤大學與中國的合作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爭議再次升溫。有學術界人士認為,開放的國際合作帶來共贏,是推動科技安全與進步的唯一途徑。然而,政策分析人士警告,美中的科研合作可能“正如二戰中美國大學、公司與納粹德國的合作,”呼籲美國大學和企業審慎思考自己的行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