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悉尼舉行,為期三天的印太地區國防部長 (CHODs) 會議剛剛閉幕,討論如何加強團結以對抗中國的軍事企圖。專家認為,以前依賴美國的安全體係不足以遏止中國的擴張,中俄深化全面戰略協作等作為將導致安全困境。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澳大利亞主辦以示範強化印太網絡
7 月 25 日至 27 日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第 24 屆年度印太地區國防部長會議剛剛閉幕。此次會議由澳大利亞國防總司令安格斯·坎貝爾將軍(Angus J. Campbell)和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約翰·阿奎利諾上將(John C. Aquilino)共同主持,為高級軍事領導人提供在印太地區共同討論的機會。
這次會議一共有26個國家的軍方領導人與會。坎貝爾表示,在悉尼共同主辦這次會議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阿奎利諾上將說:“通過此類活動的持續、公開對話,我們共同的價值觀和對安全繁榮地區的承諾將我們聚集在一起,尋找更多方法來提高互操作性並共享信息和技術。”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在7月2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此次會議的重點是聚焦於“中國崛起背景下的整個局勢以及維護一個自由開放的太平洋地區,同時確保印太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印太戰略學者,美國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長尾賢(Satoru Nagao)認為,這個由美國印太司令部組織的防長會議每年都舉辦,但是今年選擇澳大利亞為東道主,顯示了印太戰略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他對美國之音表示,長期以來,印太地區的安全主要依賴美國,安全體係由美日、美澳、美台、美菲等雙邊關係構成,但是缺乏美國之外的信息共享與深度合作。
長尾賢說:“在以前的體系下,雖然日本和澳大利亞是美國的盟友,但沒有組成日澳同盟,因此美日與美澳之間有信息分享,日澳之間沒有。這個依賴美國的系統被為‘Hub and Spoke’。針對中國快速的軍事發展與其在印太地區造成的軍事威脅,這個系統對於中國的威懾力已經不夠了。所以美國的盟友和夥伴需要相互建立更深化的合作網絡,以分擔更多的安全責任。這就是所謂的‘以網絡為基礎的的安全系統’,今年澳大利亞擔任東道主就是一個示範。”
台灣開南大學國家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繼去年9月澳英美成立軍事安全合作夥伴關係(AUKUS)後,這次的會議是另一場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印太安全重頭戲。他認為其用意在於確認澳大利亞5月底工黨政府上台後,能夠全力配合美國拜登政權持續以印太戰略、AUKUS、印太經濟框架(IPEF)在外交、軍事、經濟全面性的安保手段遏制中國。
陳文甲說:“尤其是隨著(AUKUS)的組成,使得整個印太地區呈現‘南澳東日’的戰略部署格局,有如一旦在南海地區有事,澳大利亞可以出動核潛艇直接切入南海戰場;一旦在台海與東海地區有事,可透過美日同盟來保護該地區的安全。顯見,此次會議的看點當然是澳大利亞願意全力配合美國,既可加大澳大利亞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地位與話語權,也可有效調動澳大利亞反制中國的積極性。”
陳文甲指出,本次澳大利亞擔任防長會議的東道主,是繼5月份在日本東京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實體峰會後,美國再一次施展“離岸平衡戰略”的巧妙運用。
俄烏戰爭違反秩序對印太的影響
今年度印太地區國防部長會議的主題是促進印太地區基於規則的秩序。會議重點是關注氣候變化和對印太地區的安全影響;先進技術及其對安全的影響,以及烏克蘭衝突的影響。
美國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長尾賢表示,今年會議的主題很特別,因為世界各國需要重新認識到基於規則的秩序有多麼重要。
他說:“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違反了基於規則的秩序,而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日益增加的軍事活動也在危害基於規則的秩序。另一方面,朝鮮和伊朗也違反基於規則的秩序發展核武。因此,今年以推動印太地區基於規則的秩序。在這個主題下,民主陣營的國防參謀長談論烏克蘭衝突在違反基於規則的秩序上的影響是實時而必要的。”
台灣開南大學國家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認為,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其實施在外交、軍事、經濟各方面的製裁與圍堵,俄羅斯為求突圍,必然藉由深化中俄之間的戰略協作作為反制。
陳文甲說:“尤其中俄近期在東亞地區動作頻頻。近期雙方軍艦通台灣東部外海,或是中國軍艦通過日本島嶼,抑或中俄轟炸機聯合巡航,顯示兩國關係更加強化,甚至可能形成美日同盟的關係,中俄兩國,或者再加入北韓(朝鮮),朝向軍事合作與軍事同盟方向發展,這樣必然對印太地區和平與穩定帶來嚴重的衝擊。”
氣候變遷和先進技術問題均有抗中成分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在參與這次會議前先訪問印度尼西亞,他在7月24日表示,過去5年中國軍方已明顯變得更具侵略性也更危險。米利指出,中國攔截了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菲律賓和越南的機艦。這些國家皆發現攔截次數“在統計方面顯著增加”,不安全事件的次數也以“同等比例”增加。
台灣開南大學國家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表示,當前美日同盟與印太的伙伴具有完全制勝中國的政經與軍事實力,但是近期美中的軍力平衡逐漸朝著向中國有利的方向發展,使得美國也開始積極地聯合其他區域的力量,以增強對中國的威懾力道。
他說:“美國會持續加大對中國實施圍堵與遏制,為加強全面性或者係統性的戰略操作,除了積極促進北約(NATO)東擴,同時也讓北約直接介入印太安全事務,另外美國在西亞地區聯合印度、以色列、阿聯酋等國家可能組成西亞版的四方安全機制(I2U2),顯示國際上抗中聯盟的整合與強化,所以未來抗中聯盟將會是全球化的一種系統。”
美國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長尾賢表示,氣候變遷和先進技術及其對安全的影響成為會議的重點,是因為兩者都有抗中的成分。
他說:“舉例來說,全世界近 90% 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依賴中國,如果許多國家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改變以往的模式,增加海軍軍艦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等,供應鏈將取決於中國。事實上,這種情況也與某些先進技術有關。最近美中之間的技術競爭更加突顯供應鏈對開發新武器的重要性,尤其是當許多最新技術必須使用稀土。由於中國礦山無視環境限制,開採成本極低,主導世界市場,開發最新軍事技術所需的稀土之來源也依賴中國,那就構成很大的問題了。”
長尾賢指出,在美中競爭不斷升級的情況下,除了軍事力量本身的調整,今後國際間的防長會議也必須討論如何解決供應鏈的依賴問題。
中美軍事競逐將導致安全困境
此次印太防長會議舉行期間,全球最大規模的海上演習“2022環太平軍事演習” 正在夏威夷舉行,共計26個國家參與,為史上最大的陣容。環太軍演由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指揮,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海上演習,自2018年以來便沒有邀請中國。
關於今年度印太防長會議以及環太軍演,台灣開南大學國家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認為,中國為了因應來歐美、亞洲超過20個國家的軍事圍堵,必然更加強化與周邊國家的政經與軍事作為。
他說:“中國將藉由中俄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一帶一路結合‘區域全面夥伴經濟關係’(RCEP)、混合戰略結合灰帶戰略、操弄中俄與北韓的核武威懾等軟硬手段進行拉攏與威嚇。尤其要注意的是中俄極可能會啟動所謂的‘無限制的伙伴關係’,以迎擊美國為首的印太戰略,屆時全球危機態勢將會螺旋式的升高,最終將導致安全困境。”
陳文甲指出,目前以美國為首的民主聯盟依然佔上風,因為美國早已經著手強化美日同盟與QUAD,以及促成與北約國家的多國軍演,亦即美國在東中國海、南中國海、西太平洋及印度洋,連結日本、澳大利亞及印度,以及遠在歐亞大陸的英國、法國、德國、荷蘭與北美洲的加拿大等國相繼的戰力支持下,將能有效地進行對中國軍事圍堵與牽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