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貿易協定:商業和外交的結合

2020年11月15日,RCEP 成員國在舉行視頻會議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全球最大的貿易協定:商業和外交的結合

專家們說,全球最大的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能幫助依賴出口的亞洲公司,可能是很好的外交手段。

這項貿易協定今年1月1日生效。

泰國的普拉派潘·馬納塔尼亞對這項協定給她公司帶來的好處寄予厚望。作為泰國大米出口公司“CM優質大米”的執行主任,她預計這項協定將會增加他們大米出口的“競爭優勢”,因為中國、日本和南韓這些主要市場將免除大米的關稅。泰國是RCEP15個成員國之一。

她說:“當然會有好處,例如為泰國產品創造競爭機會,讓進口商能因為免稅而獲得更便宜的產品,最終讓他們更加獲利,或更便宜地銷售產品。”

RECP包括東盟10國,以及中國、日本、南韓、澳洲和新西蘭。這項協定將削減超過90%以上貨物貿易的關稅。這意味著出口商在向包括巨大的中國市場在內的其他國家運輸貨物時能省錢。印尼和越南等國家高度依賴出口。

亞洲開發銀行所作的一項研究說,RCEP將增加世界實際收入1860億美元,其中1650億美元的增長在亞洲。

專家認為,RCEP還能連接互補供應鏈。例如,越南從中國進口原材料,然後做成製成品,然後再出口到中國或其他地方。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副教授張家松 (Alan Chong)說,如果東京深耕中國市場,發展緩慢的日本經濟能繁榮起來。

日本的跨國公司認為,中國既是個市場也是個生產基地。

他說,經濟改善最終將觸及亞太以外的國家。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自由貿易並不受寵,因此RCEP可能正是世界需要的,在加速全球經濟復甦方面,(那裡)可能會產生你所說的積極的輔助衍生產品,因為如果(它)增加其成員內部的貿易量,這也意味著從事製造業,甚至服務業的人們會將這種需求擴展到非RCEP經濟體中。”

官方媒體報導說,中國稱,這項協定是縮小亞洲貧富差距的工具,用更加全球化的大流行後復甦取代“保護主義”。

官媒新華社1月1日在一份社論中說,“RCEP有力抵消了猖獗的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影響,讓自由貿易和多邊合作重新脫穎而出。”

但是,並非亞太每個國家都參加RCEP。印度初期曾參加RCEP的貿易談判,但後來由於擔心低成本進口會對其產業造成影響而退出。

外交橋樑

專家們說,在外交上,RCEP尤其會改善一些國家對中國的態度,從澳洲到日本的政府數年或數十年來捲入與中國的政治紛爭。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地區經濟研究項目客座研究員梅農(Jayant Menon) 說,“我認為這個地區的關係會逐漸改善,尤其是當我們在努力度過這場大流行,而且人們專注於再次恢復增長時,那麼中國可以發揮的作用就變得更加重要。”

梅農說,與此同時,RCEP能減輕對中國的壓力,與日本和南韓等其他國家達成單獨的貿易協議。中國、日本和南韓長期以來陷入歷史性的政治分歧,從2012年來一直在設法達成三國貿易協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重大突破。這三個國家現在都是RCEP成員國。

位於夏威夷的丹尼爾·井上亞太安全研究中心的教授吳翁(Alexander Vuving)說,許多國家匯集在一項協議下,將減少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與希望將貨物運往如此大市場的較小國家的雙向交易中發揮的影響力。

他說:“它為RCEP中的其他成員提供了創造這種同儕壓力的機會,理論上,多邊環境中多數人的權重,使中國處於比以前不利的地位,(當時)中國能同區域每個國家單獨打交道。”

RCEP成員國於2020年簽署了這項協議,每年GDP達到26.2萬億美元,約佔世界總量的 30%。

複雜關係

因二戰歷史和尖閣諸島主權問題,中日兩國存有爭議。自從堪培拉要求對北京作為 COVID-19的源頭進行調查以來,中國減少了從RCEP成員國澳洲的進口。四個都是RCEP成員的東南亞國家,在南中國海主權問題上與北京有爭議。

中國官員去年通過外交和軍事手段處理了許多爭議,但幾乎沒有做出妥協。

張家松說,中國及其競爭對手將通過貿易協定找到探索其他“務實”合作方式的“共同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