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束對中東6天6國的旋風式訪問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這個星期續邀東盟4國外長到福建舉行會談,週末也安排與南韓外長會面,在美中阿拉斯加會談後中國這些密集外交動作引起許多注意。分析人士說,阿拉斯加會談的“慘敗”後中國試圖鞏固全球外交活動,目的是要削弱美國抗衡中國的“聯盟”,東南亞國家自然也是這個活動的一部分,尤其是受美國影響較多的東盟成員。
在中國的邀訪下,新加坡外長維文、馬來西亞外長希沙慕丁、印尼外長蕾特諾·馬爾蘇迪及菲律賓外長洛欽這個星期分別在福建南平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會談,在東盟外長的會談後還有南韓外交部長鄭義溶的訪問。
菲律賓抗議中國民船集結
這些外交會談是在其中一些國家與中國還有爭端的背景下進行。就在這個星期,馬尼拉也為200多艘中國民船在菲律賓宣示主權的惠特森礁(Whitsun Reef,菲律賓稱朱利安·菲利普礁,Julian Felipe,中國稱牛軛礁)水域集結活動向北京提出抗議。
《馬尼拉公報》星期三在獨家報導中說,一份來自“西菲律賓海國家工作小組”的文件和幾張照片顯示,220艘被認為由中國民兵操作的船隻並沒有在菲律賓向中國的抗議後離開惠特森礁,而是散佈在更廣的水域,“明顯的是在從事類似海洋巡邏的活動。”
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此表示,當前南中國海局勢“總體穩定”,“牛軛礁是中國南沙群島的一部分,向來是中國漁船的重要避風點”,中國漁船在附近海域避風,“完全是正常之舉”。
對中國海警法的擔憂
菲律賓國家安全顧問埃斯佩倫星期三在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通話時,兩人討論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爭議水域的活動表示共同的擔憂。沙利文說,美國將與盟友菲律賓一起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海運秩序,也重申《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在南中國海的適用性。
此外,最近中國通過的《海警法》也引起周邊國家擔憂與不安,印尼與日本星期二(3月30日)舉行外長、防長2+2會談,《共同社》報導稱,“考慮到東海和南海的中國動向,日本和印尼對於以力量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嘗試共享了嚴重關切。”
阿拉斯加後的競爭態勢
分析人士認為,在王毅在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安顧問沙利文在阿拉斯加劍拔弩張的會談後,中國的密集外交動作與美中大國競爭不無關係。
針對王毅與東盟外長的會談,前美國駐香港總領事楊甦棣(Stephen Young)告訴美國之音,“對那些需要經濟和貿易的人來說,他們會同中國做這些事,因為它是主要的生產者,也是主要的投資者,但那和友誼有些不同,意思是說,在這些國家裡面有大多數人對中國和他們的意圖懷有疑慮。”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人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理解中國與東盟外長的接觸。
削弱抗中聯盟
首先,在阿拉斯加的“慘敗”(fiasco)後,中國就一直試圖鞏固它的全球外交,“較多的目標是要削弱美國抗衡中國的'聯盟'。東南亞是那個活動的一部分。”
其次,今年是中國-東盟對話夥伴關係30週年,緬甸本來應該是主辦國,但現在甚至緬甸政府的合法性都成了問題。如果在這個關鍵年規劃這些關係是一個主要問題,尤其是《南中國海行為準則》也不太能提供多少希望;再來就是其他地區問題上,包括中國迫切想要東盟加大對緬甸問題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南中國海與湄公河這些有摩擦的議題上,盡可能讓關係順利並減少問題等。
如果中國的目標是這些,那麼東盟個國家各自又想要達到什麼目的?孫韻告訴美國之音,對這幾位東盟國家部長來說,經濟復原是他們在議程中排序最高的主題,“中國將很樂意提供他們能力所及的東西。要注意,這四個國家是東南亞4個海洋國家,傳統上東南亞的海洋國家被視為是美國的影響力範圍。”
強化中國影響
至於中國接下來會採取什麼做法,才能成功達到所謂的“削弱美國抗中'聯盟'”目的?孫韻說,問題在於“中國想要在什麼目標上達到成功?完全取代美國嗎?那是不太可能的。不過,要強化它的影響力、存在,並動搖那些國家,那絕對是如此。中國對東南亞和中東有一貫的、有目的的策略。人們經常好奇的是,美國是否也有這種策略?”
台灣淡江大學東協(即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林若雩也認為,在美中全球競爭戰略下,兩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所有層面競逐,中國與東盟外長的接觸“自然是以中國本身的國家利益為優先考量”,東盟國家“也會將美中競爭看在眼裡,各自有各自的利益考量。”
林若雩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去年完成的RCEP及新冠疫情后的經濟復甦都是中國與東盟外長會談的重點,中國會希望與這些東南亞國家有更好的交往並避免一些潛在的衝突,不過她認為,這些衝突並不容易解決,例如越南與中國的民船糾紛、菲律賓認為對南中國海島礁的主權也受到中國的迫害等。
“這些國家明明清楚看到中國沒有放手的可能,在南海問題上更加堅硬,或者說更尖銳、更加強在這些人工島礁的軍事建築,基本上不是那麼容易弭除這些爭端的。”
東盟不團結
林若雩說,東盟國家原本就是採取互不干涉原則,“甚至對緬甸軍人干政也沒有好的辦法提出來,沒有辦法一致對外,有一個團結的態勢,這10個東盟國家沒有辦法像他們常說的, 是一體的,是團結的,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
她說,東盟內部國家之間關係錯綜複雜,例如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有沙巴的民族和主權爭端,泰國、緬甸也有邊界爭議,個別國家在不同國家利益考量下各自維持與美中兩大國的關係,老撾和柬埔寨與中國較為親近,而海洋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和越南等則是與美國關係較為密切。
在美中避險
對於在阿拉斯加美中高層會談後中國就立即拉攏東盟4國,林若雩認為,對這些東盟國家來說,雖然他們對美中競爭更加激烈或許感到不安,但它們早已習慣在兩大強權之間採取避險(hedging)策略,除了緬甸、老撾和柬埔寨依附中國比較明顯外,其他國家多半在兩強之間搖擺,不一定親中或親美,而是針對不同議題採取不同做法,“極大化自己的利益,極小化它的安全威脅”,例如在新冠肺炎疫苗的議題上接受中國的幫助,但在其他議題上就不一定與中國立場一致。
中國外交部說,王毅與馬來西亞外長希沙慕丁在星期五的會談後雙方發布共識,確認在“一帶一路”建設、新冠疫苗和抗疫、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生效實施、 “南中國海行為準則”磋商,以及支持多邊主義、反對外來干涉等議題上的合作。希沙慕丁還說,馬來西亞和中國是“一家人”。
兩天前,在與新加坡外長維文的會談中,雙方共建一帶一路、推動RCEP早日生效、疫苗及健康碼乎認,反對“疫苗民族主義”、中國支持東盟不干涉內政原則,“以'東盟方式'為推動緬局勢止亂回穩”也是主軸。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星期五的例行記者會上說,王毅與東盟外長的會談“體現了中方同東南亞鄰國常來常往、越走越親的深情厚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