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週二(3月19日)通過第二部國家安全法,受到外國政府的批評。 一些商界人士表示,該法將導致外國企業加速撤離香港。
聯合國、美國、英國和歐盟都對該法律中模糊的語言、以及法律在不到兩週內迅速通過表示擔憂。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福爾克爾·蒂爾克(Volker Türk)警告說,該法案中的定義模糊的條款(被稱為“第23條”)可能導致基於言論自由、和平集會自由以及接受和 傳遞資訊權利的行為被定罪,這些權利都受到國際人權法的保護。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同時,美國國務院表示,「第23條」的通過可能會讓香港這個曾經開放的社會加速走向封閉,並表示,美國正在分析該法律的潛在影響。
英國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表示,這項法律未能“為包括外交使團在內的在香港活動的國際組織”提供確定性,還將助長目前已經主導香港的社會和政治格局的“自我審查文化”。
歐盟重申,擔憂這項法律對香港人民基本權利和自由的潛在影響,也表示該法案增加的處罰、域外效力和部分程度上追溯既往的可適用性(即可能適用於該法生效以前的行為) “也令人深感擔憂”。
儘管受到國際社會的批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稱讚第23條的通過是“香港的歷史性時刻”,而中國政府則表示“全力支持”這一立法。
維權人士呼籲制裁
雖然人權活動人士贊同外國政府表達的擔憂,但一些人士敦促民主國家採取更有力的措施。
總部位於英國的非政府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首席執行官本尼迪克特·羅傑斯(Benedict Rogers)通過電話告訴美國之音:“隨著第23條立法的頒布,現在是對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等官員實施制裁的時候了。”
自從香港於2020年實施有爭議的《國家安全法》並拘留數十名民主活動人士和政政治人物以來,美國是唯一一個作出製裁反應的國家,制裁了24名香港和中國官員。
羅傑斯說,由於英國不想破壞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英國政府仍不願因香港情況惡化而對中國官員實施制裁。
他說:“儘管他們因在新疆的侵犯人權行為對一些中國官員實施了製裁,但他們沒有對香港採取類似行動。”儘管美國推出新的政策工具來應對中國對香港日益嚴格的控制 - 包括制裁、禁止向香港出口某些物品的新立法,以及取消香港的特殊地位 - 但一些觀察家敦促華盛頓在第23條通過後採取更有力的措施。
位於華盛頓的人權活動人士塞繆爾·比克特(Samuel Bickett)透過電話對美國之音說:“國會和行政部門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對負責執行這兩項國家安全法的人實施額外制裁,並推進其他與香港有關的現有立法。”
在星期四送交給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的信中,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和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的領袖敦促布林肯考慮對破壞香港自由和法治的官員實施新的制裁。
他們也承諾將推動「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 Hong Kong Economic Trade Office Certification Act)和「跨國鎮壓政策法案」( 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Policy Act)在國會獲得通過。一旦通過,法案將要求香港關閉在美國的貿易辦事處,並允許美國政府對負責對美國持不同政見者發動跨國鎮壓的中國或香港官員實施制裁。
法律對移民和商業的影響
除了對香港和中國政府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外,比克特和羅傑斯都認為民主國家應該採取新的移民措施,以適應越來越多的港人遷離的情況。根據彭博社統計,自2021年以來,約有50萬人離開了香港。
雖然英國為持有香港英國海外護照的人推出了一項移民計劃(該計劃最近擴展到了更多的年輕人),但羅傑斯希望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的其他國家也能為香港人制定類似的計劃。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希望看到歐盟和美國提供一些選擇,這樣沒有資格參加英國移民計劃的香港人就可以有其他選擇。”
由於“第23條”立法用模糊的語言來定義間諜活動和竊取國家機密,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外國企業在進行盡職調查和在獲取資訊時可能面臨嚴重挑戰。
喬治城大學亞洲法律中心香港法律制度專家黎恩灝(Eric Lai)透過電話對美國之音說:“這對銀行和金融機構來說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它將進一步阻止投資者來港,因為資訊取得現在受到進一步限制。”
還有一些分析師認為,香港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將導致更多外國企業考慮離開。
東方資本研究公司(Orient Capital Research)董事總經理安德魯·科利爾(Andrew Collier)以書面回應對美國之音表示:“除非香港政府迅速設立護欄,限制新法律的運作邊界,否則'第23條'將加速國際企業的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