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中國發展遇險,委屈能否求全?

  • 許波

特斯拉汽車在中國北京的充電點。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特斯拉中國發展遇險,委屈能否求全?

全球電動車領軍企業特斯拉今年在中國市場挫折連連,繼“車頂維權”之後,各類維權事件層出不窮。

在國家監管部門介入和官媒圍剿的壓力下,特斯拉節節敗退,先是“終於低下了高昂的頭”,最後因負面消息纏身而成為“全民公敵”,有停車場對特斯拉汽車制定歧視政策,敏感地區禁止特斯拉汽車進入,還有地方政府勸阻其僱員購買特斯拉汽車。壓力之下,特斯拉擱置在上海買地擴建產能的計劃,被迫同意將用戶數據中心從美國搬到中國。

為什麼在中國曾經風光無限的特斯拉今天光芒不再?中國官方對特斯拉的變臉背後有什麼產業政策的考量?特斯拉在中國還能撐多久?

維吉尼亞大學商學院教授陳朝暉指出,普通消費者與廠商之間出現糾紛,這很正常;甚至媒體傾向於弱小一方也很正常。但是在權威技術機構的測評結果出來之前,媒體自行決定了責任方,這很不正常,也不專業。這對之後國內的消費者維權以及汽車廠家在中國發展市場,都是不利的。

陳朝暉說:“首先,這個事件本身不是個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是一個很普通的消費者和廠商之間的糾紛問題,這個事情沒什麼特殊的,各個廠家、各個汽車廠商都有。通用汽車公司有,豐田也有,寶馬也有,都有這個問題。這個事情本身是一個普通的糾紛事件,這個沒什麼特別的。第二,就在這種廠商和客戶的糾紛過程當中,媒體偏向於弱小的一方,當然是車主,這個也是很正常的。因為畢竟弱小的一方沒有這個資源,讓大家知道他們自己的故事。所以說的話媒體支持他們也是正常。不正常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媒體都好像已經知道結論了。因為這個問題是很難處理的,是需要非常專業的、有權威的那種技術機構來進行鑑定,看看責任歸哪一方。在這些權威機構出來說話之前,大家都應該有一個開放性思維,就是兩方都有錯,或者是一方有錯、另一方沒錯。所以說這個事情出來之前,媒體已經做出結論,要么是特斯拉有錯,要么是車主在碰瓷,這就是我認為非常不正常的一個現象。這種現象任其發展的話,對以後消費者的維權,對汽車廠家在中國的健康發展都是很不利的。”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認為,在中國,公權力介入國內買賣糾紛一般是要視廠商的身份而定。廠商是外資企業、私營企業還是中國政府的“長子”國營企業,都會影響公權力的介入方式和結果。有時候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介入也會因為利益不同而有所出入。

夏明說:“當問到公權力介入到消費者跟廠商的糾紛,到底公權力怎麼介入,我的回答是看情況而定。中國的情況是看廠商是國營事業還是私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我們看到最近中國政府對馬雲的一些做法看到它對私營企業有敲打。對特斯拉這種獨資的外資企業,又是一種敲打。這里中國政府代表所謂共和國的長子——國營企業的,所以這裡面當然背景就比較複雜。另外我們考慮到特斯拉進駐中國是高調入場,2019年李克強接見了他在上海落戶,所以他是一個善於跟政治打交道,跟權力進行某種結合的,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他都這樣做,所以這件事當然有政治背景。另外我想指出,非常有意思的,提到中央媒體一邊倒支持維權的姓張女士,但是據我所知,姓張的女士想去鬧場的整個過程中,其實上海市政府在地方上是堅決阻止干預的。但是最後他們沒有成功,所以出現了鬧場事件,最後可以看到上海市公安局把張女士拘留了五天。所以可以看到上海地方的利益和它想招商、維持它的商業環境,跟中央政法委發的一些新聞裡邊還有一些差異。”

陳朝暉指出,特斯拉在中國被捧又被殺,是非常不合理的。特斯來本質上仍舊是一個普通的美國企業。如果特斯拉能夠證明自己在中國受到歧視,且因此損害了其經濟利益,那麼中國就明顯違反了《中美貿易協定》的第一階段協議。美國的貿易代表辦公室有權介入,為特斯拉維權。

陳朝暉說:“所謂'走下神壇',這是很可笑的語言。因為它本來就不該'走上神壇',所以要追責的話,要看責任在誰,是誰把特斯拉捧上神壇的。我們應該有平常心,特斯拉不過是個很簡單的、普通的企業,它可能有它獨到之處、先進之處,我們不應該把它神話,但也不該對它進行無端打壓。應該用平常心對待。至於說有些政府、部門、小區對它進行無端打壓,但同時上海市政府又是它的切身利益所在,對它進行保護,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對特斯拉來說都是不利的,會增加它在中國運營的風險。這個就是目前美國企業在中國營商的一個很大問題。如果特斯拉能夠證明自己受到了很多歧視,確實能夠發現它的經濟利益受到了損害,大家真正應該關心的就是,這就是明顯違反了《中美貿易協定》的第一階段的協議。這個協議保證美國企業在中國做生意的合法地位。如果受到這種無端歧視的話,美國的貿易代表辦公室應該介入這件事,為特斯拉維權。”

夏明表示,中國政府對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是有政策考量的。最初中國政府希望引進特斯拉,帶動中國電動車行業的發展。但是現在中國政府並不希望特斯拉壟斷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因此對特斯拉的政策隨之進行調整。

夏明說:“中國政府利用特斯拉投資做了一個廣告,有一個廣告效應。但是這個廣告效應是兩重的,一個是中國政府向外宣示,尤其是美國。馬斯克和特朗普也有非常親密的關係,大家都說這是兩個不穩定的天才。他們兩個關係非常好。所以我相信中國政府之所以選擇特斯拉當然是有政策考量的。但是另一方面,這也結合中國產業長期發展的一個基本戰略,它會把世界龍頭引進來,帶動本地企業的發展。如果能夠把一個標杆性的企業引進來,它的規模效應、溢出效應會影響中國當地的汽車產業。尤其中國不是一個像美國那樣,有一個石油利益集團綁架美國汽車工業的一個大的阻力。而中國總的來說是一個石油稀缺的國家,所以它發展電動車有更強的動力。所以它其實是把特斯拉引進來作為龍頭老大給中國整個的電動車發展有一個廣告效應。當然了,把一個龍頭引進來當然是有積極價值的,但是是不是要它做大?現在特斯拉佔據中國電動車市場20%左右,如果讓它繼續做大,會不會傷害到中國本土企業?恐怕中國政府是'我讓你領頭,但我不讓你壟斷,不讓你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