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天安門事件34周年,中國解放軍在當年向群眾開槍導致傷亡慘重,至今真相仍未完全解開。歐洲及英國多地有紀念活動,抗議中國政府,展示他們未有忘記事件。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六四34周年,倫敦的示威者在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集合,再遊行至中國大使館抗議。
在英國,有八個城市都分別舉行六四集會。今年倫敦的示威由海外中國人組成的”China Deviants”團體舉辦,他們在廣場上舉起多條橫額,寫有“不自由 毋寧死”、一名在1989年學生受訪時的名言“這是我的職責”、以及印有丹麥藝術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創作的“國殤之柱”及寫上“六四屠城”的橫額。
有示威者扮演成當年的民主女神像,亦有人打扮成象徵中國防疫期間打壓自由的“大白”。有人派發當年北京學生所寫的文章。示威者亦製作了一部寫有“公正、平等、民主”的坦克車,紀念當年被殺的示威者。
約300名示威者然後遊行到1.3英里外的中國大使館,沿途高叫口號,要求中國有自由,亦要還香港、西藏及維吾爾人自由。
中國留學生悼念
不少來自中國的示威者因為擔心在中國的家人,都只願意匿名受訪。化名小琳的中國留學生戴上一條寫有白底紅字“最後一代”的頭帶,手持白花到場。她對美國之音指,自己在國內已經知道六四事件,她是第二年在英國讀書,今年可以出席紀念活動,於是希望到場悼念當年的死難者。
她說,“我們是最後一代”是上海封城時市民面對“大白”時說出的一句話,表達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受壓迫,震撼了不少人。
天安門母親:公道自在人間
示威主辦者指,去年“天安門母親”的七名成員過身,包括有一位是因為新冠肺炎而死亡。他們播出天安門母親成員張景利的錄音,他的丈夫劉永良當年良被無辜槍殺,遺下一歲半的兒子。
她說:“我不知道怎樣面對這樣殘酷的事實,在那一段時間裏,我每天以淚洗臉,吃不好飯,睡不着覺,一度得了重度的憂鬱症。還好在父母與姊妹的支撐和幫助下,使我度過了這一難關。”
張景利說,痛苦一直伴隨着她,34年過去,仍無法理解為甚麼要用坦克、真槍實彈去殺害手無寸鐵的學生和市民。
她說:“我相信公道自在人間,六四慘案必得到公平公正的解決,我們失去的親人不能白死,他們是無辜的。”
“香港人沒有忘記”
香港支聯會以往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六四燭光晚會都會播放天安門母親的錄音,但香港已經是第四年無法舉行晚會。在銅鑼灣,大批軍裝警員及便衣警察在附近戒備及巡邏,不時截停市民搜身,多人被押上警車帶走。在移民潮之下,超過十萬香港人搬到英國居住,不少香港人都有出席倫敦的集會。
在集會期間,示威者舉起由國際特赦組織派發的標語,上面寫上“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以及“與鄒幸彤同行”。鄒幸彤是前支聯會副主席,被控未經批准集結及煽惑他人集結而被囚,她在囚室中以絕食34小時紀念六四,被罰單獨囚禁。
移居英國的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對美國之音說,香港的情況是草木皆兵,在維園外帶有任何與六四有關係的花、書本、衣物都有可能被帶走、被拘捕。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他說:“所以當我們在海外,當我們還有自由,我們要不負這種自由,繼續堅持為六四發聲。我很相信中共政權就算能夠禁制到維園的燭光集會,也禁制不了倫敦、禁制不了其他國家、禁制不了全世界的堅持六四悼念的人,我們要對中共說,香港人沒有忘記,世界沒有忘記。”
他說,去年年底在中國的“白紙運動”顯示,中國人民不會長期容忍專制政權的剝削,不會容忍“清零政策”造成的人命傷亡。
他說:“白紙運動令越來越多民眾覺醒了,他們透過集體行動,令習近平被逼放棄清零政策,我想是他上任以來一個最大的讓步。這亦讓我們見到,中共政權不是完全不可動搖,當人民群眾起來反抗,他也要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協。雖然運動現在是沉寂了,但由於當時很多海外的流散國內學生組織聲援,他們繼續串連起來,這種力量在海外並沒有消散。我認為當我們與這些流散的國內學生繼續連結時,我們就會形成與香港以至中國大陸一種在運動上的互動,對於將來挑戰中共的專制有力量上的提升。”
“要面對真相 才能打破謊言”
中國流亡異見作家馬建發言時說,中國流亡的人越來越多,連香港人也變成了流亡者。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他說:“我們必須知道,不只是六四的真相要解開。由於六四的真相沒有解開,共產黨會以為,所有的謊言都可以過得去,都可以一代一代的混下去。”
馬建又說,中國的老百姓、知識份子、名人都在掩蓋真相,人要面對真相,才能打破謊言。
他說:“所以這個時代變了,人們對真相的要求越來越差。這就導致中國現在變成了一個笑話,天安門每年六四都在戒嚴,你們可以看現在的照片,我看了他們發來的照片。那些照片差不多每十米一個警察站在那裹,他們沒有忘記六四天安門事件,就像大使館的這些小王百蛋們,沒有忘記天安門事件。我們也沒有忘記,他們在提醒我們,要記住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