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五年後 海外港人組旗隊、辦粵語教材、推網絡普選繼續抗爭

香港反送中示威者姜嘉偉在台灣成立「香港獨立旗官」 旗隊,旗官們將演練英式步操,併升起光復香港旗幟,他說,這是要以「儀式感」保留香港文化)。 (美國之音特約記者莊志偉拍攝)

香港反送中抗爭屆滿五年後,一群移居台灣的港人示威者組成名為「香港獨立旗官」的旗隊,並自7月1日起對外招募隊員。發起人姜嘉偉告訴美國之音,旗官們在《願榮光歸香港》的樂聲中升起「光復香港」的旗幟,用這樣的儀式感為記憶中的自由香港留下紀錄。除了旗隊,另有海外港人編撰粵語教材或推行網絡普選來延續追求香港民主的抗爭精神。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反送中五年後 海外港人組旗隊、辦粵語教材、推網絡普選繼續抗爭

在短促的「拔劍(Fix-Bayonet)」英語口令聲中,三位在台港人化身旗官,身著全套黑色制服和銼亮皮鞋,並腳踏標準英式步操,以持劍軍禮向牆上黑底白字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致敬。

「香港獨立旗官」沿用英式步操,抗衡港府洗腦

下達口令的是旗隊創辦人姜嘉偉,他原是5年前反送中運動中的示威者,曾9次被捕,兩度判刑入獄,去年底出獄後才移居台灣。

他說,他在台灣創立「香港獨立旗官」旗隊的想法源自於2023年在香港獄中服刑時,看到電視播放香港小學生以解放軍中式步操舉行升旗儀式的新聞片段後,就萌生以步操儀典記錄自由香港的想法。

姜嘉偉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英式與中式步操截然不同,從手臂擺動幅度、握拳方式到邁步時的腳尖持平、不下壓,「懂的人一看就知道」。

他說,香港從紀律部隊到學生開始操中式步操的背後,彰顯的是中共洗腦港人,抹去港英色彩的企圖,也是他們要在海外保留英式步操的初衷,因為唯有正式組成旗隊才能透過升旗、降半旗等儀典在各種悼念活動中展現真正屬於香港人的「儀式感」。

姜嘉偉說:「(反送中)那時候,大家都拿著自己認為的旗幟上到街頭,我們現在跑到海外,何不更加明確地去建立那個建國感?用一個正式儀式去做這個事情,或者讓別的國家的人(能藉此)認知香港的歷史。

「香港獨立旗官」旗隊7月1日在臉書貼出招募隊員的公告,但幾位創始旗官早於4月就已在台北的西門町商圈公開演示過旗隊的標準升旗儀式。

姜嘉偉說,當天讓他備感欣慰的是,不時有旅台港人上前為他們加油,雖然同時也有路過的台灣人公開質疑他們「既然沒有經歷過戰爭,就沒理由升這旗幟、穿這服裝」。

姜嘉偉坦言,他聽到這種話難免惱怒,但他也明白,多數台灣人光看電視新聞,無法理解「反送中」運動是香港一整代人所遭遇過最險峻、且武力最不對等的戰爭,台灣人更無法感同身受「抗爭中,前面的隊友突然倒下」的驚悚情景。

資料照:在台北車站參與支持香港行動的民眾高舉「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 (2020年5月23日)

旗隊成員:離開香港的人更應為香港發聲

另一名因議題敏感、不願透露全名的朱姓隊員說,自己比其他港人幸運,因為香港僑生的身份讓他在台灣早已持有身身份證,雖然身處自由台灣,但他還是希望能為香港出點力,因此一得知旗隊成立,就決定報名參加。

朱先生說,旗隊隊友們的共同想法是,即便離開香港了,還是應該持續為港人發聲,因為若只想苟且生活、創業、生子,那留在香港屈服於中共的管控就好。

朱先生告訴美國之音:「我們總要做些事情,誰做都沒關係,做什麼形式也沒關係。它剛好是一個旗隊而已,你做其他事情,(只要)跟這些(香港民主運動)有關係,我都會去參加。

姜嘉偉也說,離散港人最深層的憂慮是,當越來越多港人選擇在海外落地生根,他們的下一代恐將漸漸遺忘那個一度高度自由的東方明珠香港。他說,如若有朝一日,讓他們真的盼到「光復香港」的那一天,他擔心,境內外港人屆時恐失去共同的語言和文化。

《思故鄉港》粵語教材 保留「原味」港史

為了傳承香港道地的語言和文化,旅居比利時的黎智豐也起而行,投入編纂一套名為《思故鄉港》的粵語教材。

黎智豐擁有香港中文大學的博士學位,也曾在香港任教,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共在港推行愛國教育後,現行的港版中小學教材不僅刪除了有關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的史實,連新版國安教材也發展出一套「香港從來不是殖民地」的謬論,完全背離真實歷史。

黎智豐說,《思故鄉港》粵語教材與官方教材的最大差異是,港版教材著重香港與中國的關係,而他主編的《思故鄉港》教材則引導孩子從世界看香港的地緣角色,讓香港孩子從小就有世界觀,也讓遠在倫敦或台北等海外長大的港二代更容易與故鄉香港產生連結。

不過,他說,2023年推出第一版教材後,遇到的困難超乎想像。首先是香港政府日益嚴格的審查制度,讓這套《思故鄉港》教材上市不久就受到官方封禁,甚至去函要求香港圖書館自行銷毀藏書,更不准外借。接著在海外推廣過程中,不少港人家長遺憾反映,他們身處海外,優先考慮是讓孩子盡快學好當地的外語,並適應當地社會,也暫時沒有餘裕自行購買粵語教材或在家教導孩子。

黎智豐不諱言,截至目前為止,已售出的教材僅約數百套,成效有限。但令人氣餒的是,有人從功利角度出發,質疑像他們一樣的港人在海外辦旗隊、開發教材,想跟港府對抗的做法「沒有用」。不過,黎智豐說,他心志堅定,類似的閒言閒語尚不足以讓他打退堂鼓。

黎智豐說:「我最強調的就是,有些人在香港,他們不能說的話、不能做的事,在海外我們更要做,就算不知道有沒有用,但是我們做了,可能有一天,只要有一個人看到這個(粵語)教材,他覺得對香港的了解多了一些,我就覺得,還是有用。

不畏港府通緝 袁弓夷:續推「香港議會」網路投票

相較於組旗隊、辦粵語教材,現移居美國華盛頓的港人袁弓夷則以更激進的方式為香港發聲。他2022年已在加拿大宣布成立“香港議會”,並著手推動全球港人的網絡投票立憲,也因此遭港府依《港區國安法》發布通緝。

袁弓夷告訴美國之音,「香港議會」成立兩年來,他已斥資數十萬美元,委託一家台灣科技公司研發手機投票軟體,現已接近測試完成,

且其設計可確保投票者的身分保密。依最新規劃,軟體在7月底完成測試後,網路公投8月應可上線,讓身處全球的港人,只要通過護照驗證,就可參與投票。

袁弓夷說,首次的「香港議會」公投,他規劃以「香港主權屬於誰?」為題,來確認港人的自決權,之後,他將規劃於年底舉行香港議員的網絡普選,一人一票,讓真正有選民基礎的港人議員,據以成立海外的香港政府。

袁弓夷不諱言,自己正在推動的理想“難度高的不得了”,完全無法保證能按進度實現。

袁弓夷說:「中共最怕就是人民組織起來,所以我們正在做這個事情,大陸有三個國安部門在盯著我們的行踪,看看我們到什麼程度,它(中共)將來有什麼破壞?肯定(有),還有誰投票、誰去競選的,這群人都要受到牽連的。

袁弓夷表示,遭港府通緝的他動輒得咎,但橫在眼前的更大挑戰是,許多港人仍對中共抱有期待,或忌憚中國威脅,就算有意參選「香港議會」議員,也心繫在港家人的安危。即便困難重重,袁弓夷強調,事在人為,該做的事還是得做,否則香港「永遠得不到民主」。

曾建元:反送中「無大台」概念,激發海外港人遍地開花

對於海外港人接力抗爭精神,在台北的華人民主書院常務理事曾建元認為,香港「反送中」運動遭港府強力鎮壓並偃旗息鼓五年後,海外港人仍展現如此頑強的活動力,與2019年抗爭時各路示威者高喊「無大台」、「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特質一脈相承。

曾建元說,香港民主運動最早由俗稱「佔中三子」的朱耀明、戴耀廷和陳健民等精英領導,但到了「反送中」運動期間,已轉化為群眾自發性、「無大台」的大規模抗爭,示威者不再盲從某個領袖人物,而是自己選擇最有價值的參與方式。

他說,當年示威者喊出已故武打巨星李小龍的名言“似水無形(Be Water)”,即強調抗爭的不拘形式“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也正因為這樣的號召精神,讓海外港人多年來,雖在有限資源下,仍持續用自己的創意延續抗爭。

曾建元告訴美國之音:「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運動當中重要的參與者,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貢獻於這個目標,(而)不是一般(盲從)的群眾,這些有自覺意識、積極的行動參與者是非常非常難能可貴的。

雖說海外港人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為香港發聲,但也有人不諱言,五年來,不少一度同行的港人已先後選擇放下、遺忘或是「向前看」。

對此,人稱「姜牧師」的姜嘉偉說,這是人之常情,雖然多數港人終將回歸自己的學業或工作,但行有餘力的人總要堅守目標,不時提醒香港人,別輕言遺忘,一如他在7月台北的酷熱午後頂著自己設計的軍帽,仍揮汗練習持劍禮和步操,就是堅持為香港爭取民主自由的理想。

姜嘉偉說:「香港人爭取民主自由,可不可以敵過時間的洗禮?如果可以,才是我們真正的歷史價值,那什麼人要去和時間對抗?就是我們這些頑固的香港人,所以我就繼續要當這個頑固的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