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海外港人台灣觀選: 不向中共威權屈服 重塑香港政治能量


台灣士兵在傍晚的台北中山紀念堂前舉行降旗儀式。(2024年1月12日)
台灣士兵在傍晚的台北中山紀念堂前舉行降旗儀式。(2024年1月12日)

台灣總統選舉後,來自美、英、日等國的香港人在台北辦起“圍爐”,希望借由台灣觀選累積政治能量,重新凝聚海外港人社群。民進黨贏得選舉雖是海外港人“滿意”的結果,但同時在台港人仍充滿焦慮。

2020年是羅子維第一次來台灣觀選,但四年後卻是以流亡者的身份在台觀選,23歲的他沒預料過這樣的轉變。他笑稱當年為蔡英文總統獲得史上最高票吶喊的時候,從沒想到這位總統會為自己設計一套難民政策且獲得庇護。

現在是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副研究員的羅子維表示,保留香港身份認同和將香港變回民主化是海外港人兩大共同目標。首先要積極與當地的政治合作、公民社會建立關係,和在地社群共享資源,包括通過非政府組織或政黨工作促進溝通渠道,呼籲英美等民主國家政府建立移民或難民政策,並制裁中國,削弱其力量。

“香港共識”引矛盾 在台港人尋政治能量

他對美國之音說“要取一個平衡,因為我們不可能成為那種拒絕於世界的秘密社群,我們不會是我們要有一個長城,把台北圍起來,然後那一塊就是香港的'達蘭薩拉',那不是我們香港人想要的移居方式。我們是想融入,然後獲得政治能量,但是同時我們要保留自己文化,這個非常困難。”

羅子維認為民進黨贏得選舉,代表流亡港人不會被遣返,至少能安心在台生活四年,而選舉結果對其他海外港人更是一大鼓舞,代表民主盟友挺過一關,相信准總統賴清德不會走回中國路,與中國簽署更多協議,而是走一條自由的世界路。

羅子維提到,即使台灣政府和社會有“香港共識”,無論哪個黨派都會支持香港人,但史無前例的難民庇護政策引發矛盾。近年移民政策的緊縮、審查門檻提高造成港人新移民跟台灣政府的摩擦。因受制於台灣特殊的國際處境,援港行動恐被視為對中國的挑釁。民進黨政府雖願意為香港發聲,但面對中國威脅,不會輕易把談判籌碼押在港人政策上,他希望政府儘快建立移民的國安審查機制並訂定透明的時程表。

港青在台灣參政 康駿銘盼雙贏

來自香港新移民的康駿銘已是台灣公民,也完成義務兵役,他在台灣讀大學後返港,曾參與雨傘運動及反送中示威,在2019年定居台灣。他積極參與台灣政治,因為“抗中保台”的目標加入台灣基進黨,在這次選舉被提名為不分區立委。

康駿銘認為在台港人在不同崗位上參與政治,不論透過非政府組織、智庫或公務機關,都有望將海外各地的港人族群再次連結。

他觀察到,港人落地台灣仍有適應新環境的隔閡,且移民政策使雙方關係緊張,希望自己成為台港社群之間的溝通橋梁,促進包容交流、互補不足,港人在台享受自由民主的生活,同時也貢獻醫療、金融等人才力量,達致雙贏局面。

康駿銘表示賴清德當選讓香港人鬆一口氣,抗中盟友守住了這場戰鬥,大受鼓舞。然而中國持續透過社群媒體文化宣傳,如今在台灣隨處可見的中國食物和KTV排行榜,都展現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非常成功。他對美國之音說:“中國的虛假的形象一直在建立起來,所謂'天然獨'其實並不是不可以靠著這些像抖音等等的工具來改變,因為文化、因為這些比較軟性的入侵,其實是非常需要被正視的一個問題。”

旅日港人與維族藏人攜手政治參與

曾任香港區議員的葉錦龍在2020年因反送中遭港府起訴限制離境,直至2022年以工作簽證身份移居日本東京,現在是日本香港民主連盟發言人。

葉錦龍曾對香港民主樂觀,他在2016年第一次來台觀選,想將台灣選舉經驗帶回香港; 8年後訪台身份大不同。他既慶幸台灣人對抗中有共識,也感傷香港不再有真正的選舉,想做的事做不了、家也回不去了。

葉錦龍表示,在日本舉辦活動常見中國人參加支持香港人,但中共擅長利用學生組織進行監視,在集會遊行現場常用錄影、錄音或拍照監視過程。再加上日本商業貿易和旅遊觀光與中國關係密切,不乏中資投入,有許多資訊出版內容都會經過自我審查。

葉錦龍認為日本政府較不傾向積極聲援香港,港人要在海外擴大影響力,需要串聯民間力量來影響公部門。

他對美國之音說:“維吾爾的團體、西藏人的團體,我們都會跟他們緊密地合作,向(日本)政府施壓跟去向國會議員去申訴,還有就是一塊去辦活動,去展示我們被打壓人權地區的一個團建。”

葉錦龍表示在日港人尚無投票權,目前僅能政治倡議,未來也會要求日本的候選人表態對中國的態度,只有持續地政治參與才能累積港人的政治能量。

末代區議員把香港議題帶入英國大選

在倫敦的在英港人組織“Vote for HK 2024”籌委劉珈汶是香港“末代區議員”,她因被港府通緝遠走英國,回港遙遙無期。在英國開始新生活的劉珈汶目標是凝聚約20萬在英港人的能量,把香港議題帶入英國大選,影響候選人或國會議員。

劉珈汶告訴美國之音:“還在香港的人,很多人其實都在找那個狹縫,希望再做點什麼,作為海外港人這個身份去賦權以外,就是希望可以幫到香港的香港人,所以其實在過去一年也有很多跨區域的合作。我在做文化的活動、也在做政治的活動、也在做遊說,就是能力可及的地方,都盡量的把我們香港離散群體的那一套論述講出去,就是希望不要太被中國的聲音覆蓋過。”

她感嘆中國影響力在海外“很誇張”,她舉例,香港駐英經貿辦事處雖不是使館,也有外交能力和經費,通過媒體遊說並監視,讓海外港人不敢出席活動。

海外香港人雜誌《如水》1月16日報導指出,中共以間接或直接方式跨境鎮壓,以不同形式的暴力、威脅、騷擾、監控等,讓全球港人噤聲,其中一種形式是“法律風險”,港人若在海外參加活動恐面臨逮捕和拘禁。港人若要在海外發揮政治影響力,必須融入及理解當地政治。

相較於日本的消極,英國不僅積極回應香港需求,像是提供BNO簽證支援港人移居,地方政府也有支持香港群體的基金,並賦予在英港人投票權。

劉珈汶觀察到台灣政府支援港人較低調。她直言許多在台港人對民進黨四年來對港與對中政策越趨保守感到失望,也導致香港人深感不安。

中國影響力擴張 加拿大港人籲不忘歷史

移居溫哥華的譚小姐和先生透過加拿大在《港區國安法》後實施的“救生艇計劃”移民,這兩年參加過當地紀念香港抗爭的活動,像是“721元朗襲擊案”分享會和“612示威”的黑衣街站宣傳,她希望不要忘記重要歷史,並以自己的方式去告訴別人香港經歷的打壓。

她直言因為家人還在香港,且中國在加拿大部署秘密警察監視,即使移居海外仍然沒有言論自由,社群之間很少政治討論。她說:“在社交媒體發佈內容可能會被報復,你永遠不會知道你下飛機的時候,會不會有警察在等你。”

譚小姐也認為中國對外的影響力“很恐怖”,不只在政治層面影響別國,也通過大外宣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是中國強力宣傳的“大灣區”,也讓譚小姐仍居住香港的父親嚮往。她無奈希望港人在世界不同的地方都能再撐久一點。

而台灣的選舉結果則讓譚小姐感到慶幸,她表示很開心有550多萬台灣人民知道民主的重要性,身體力行去投票,不相信共產黨、不向惡勢力低頭,未來更希望台灣年輕人能保持趨勢,拒絕向中國投降。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