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退役軍官遭中共吸收、刺探軍事情報的案件頻傳。台灣國防部3月12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前空軍少校史浚程假借美智庫人員身份,接觸現役軍人蒐集機密情報,遭官兵檢舉後,台灣司法機關已依據《國家安全法》和《國家機密保護法》等相關法規將其起訴。
,中國將有1222萬名大學畢業生步入社會,創下歷史新高。不斷攀升的畢業生數量加劇了就業競爭,企業實習崗位需經歷五輪面試,求職失敗者不得不轉向工廠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工作,種種跡象表明勞動市場供過於求。儘管政府推出彈性就業、職業訓練等促進就業政策,但部分求職者認為這些措施難以滿足實際需求。分析指出,就業難題的核心在於職位短缺,唯有經濟復甦才能真正緩解壓力。
中國外長王毅在星期五(3月7日)全國人大外交主題的記者會上再現“戰狼式”外交風格,針對美中關係、印太戰略及台灣問題發表強硬言論。分析人士指出,王毅此次記者會充滿民族主義言辭,主要是為國內受眾量身訂做,意圖激化民族情緒。
隨著美國計畫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額包裹關稅豁免(de minimis rule),中國跨境電商的低價出口模式正面臨嚴峻挑戰。 Shein、Temu等平台的銷售成長放緩,部分商家獲利嚴重壓縮。面對這一市場變局,中國電商企業正迅速調整策略,包括轉向「半託管」模式、加速海外倉建設、拓展中東、拉丁美洲、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尋找新的成長點。
日本法務省近期宣布調整戶籍登記規則,自5月起,戶籍中“國籍”一欄將更改為“國籍與地區”,允許在日台灣人將原本被標記為“中國”的國籍信息改為“台灣”。這項政策變化不僅回應了在日台灣人長期以來的訴求,也被視為日本對台灣認同的一種間接肯定。儘管此舉在法律上仍留有模糊空間,以避免觸及中國政府的政治敏感點,但學者認為,這項變更反映出國際社會對台灣立場的改變。
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零售公司蘇寧,如今深陷債務危機,旗下三家核心企業進入重整程序。儘管蘇寧極力撇清“破產”傳聞,並宣稱已扭虧為盈,但這一事件卻凸顯了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下,消費降級對零售業帶來的巨大衝擊。從國美、蘇寧到永輝超市,傳統零售巨頭接連遭遇困境,反映出中國消費者支出趨於謹慎,零售市場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化。
動畫電影《哪咤2》以破百億票房刷新中國影史紀錄,也成為亞洲首部突破百億的電影。中國院線全面排片力推,使其票房一路攀升。但在票房狂飆的背後,影片的叛逆精神和 “逆天改命” 主題引發觀眾共鳴的同時,也引來關於審查尺度與民族主義話題的熱議。電影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國產動畫在 “新國潮” 風潮下獲得爆發式增長,但若無法持續推出高質量作品,恐怕《哪咤2》的成功只是曇花一現。
中國宣佈對Google(Google)展開反壟斷調查引發美中兩國輿論的關注。專家分析認為,此次調查主要針對Google安卓(Android)系統在中國的市場支配地位,亦是中國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反制措施之一,具有宣示意義。隨著美中科技競爭加劇,分析家指出,中國正透過強化科技民族主義,推動自主研發系統,以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同時進一步壓制美國科技企業在華業務。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簽署的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行政令同時也叫停了「小額豁免」(de minimis)條款。這項措施被認為能夠堵住中國電商平台上的低價商品規避美國關稅大量充斥美國市場的一個主要漏洞。儘管美國消費者對物價上漲表示擔憂,但分析認為,中國商家會吸收關稅成本,以維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同時可能加劇中國製造業的內捲化。
巴拿馬總統何塞·勞爾·穆利諾(José Raúl Mulino)星期日(2月2日)與美國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會談後宣佈,巴拿馬不會續簽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並會研究提早退出的可能性,從而成為首個退出該倡議的拉丁美洲國家。學者分析巴拿馬接受美國條件彰顯一帶一路的成效不彰,吸引力大幅下降。雖然中國輿論多批評美方施壓,但中方應會避免在此時間點與特朗普政府產生正面衝突。
中國春運正處運輸高峰,但今年機票和車票價格卻呈現“反常逆襲”現象,大年初一前後皆出現低至一折的促銷票,與往年春節期間票價普遍上揚形成鮮明對比。經濟學者分析,春運票價下跌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就業不振導致春運距離和地理重新分配,出行方式多元化造成空陸運競爭和離峰促銷策略填補客流不足。而這現象的背後,進一步暴露了中國經濟下滑的現實,以及民眾消費能力的顯著下降。
中國春運在1月25日迎來節前出遊高峰,因應交通一票難求而生的“搶票神器”爭議不斷,第三方平台推出加價提高購票成功率,讓官媒積極澄清“加速包”只是行銷噱頭。消費者無奈指出,車票供不應求迫使其“花錢買心安”,也有理性消費者直言這是平台擴增盈利的手法,但學者指出平台變“黃牛”將引發民怨。
中國男影星胡歌出任中國民主同盟(民盟)中央宣傳委員會副主任一職,引發廣泛關注。粉絲普遍對明星涉足政界持正面態度,認為此舉有助於提升大眾影響力。然而,觀察家指出,吸收明星加入“民主黨派”,不僅看重其龐大的粉絲基礎和輿論號召力,使其成為中國政府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宣傳工具,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中共的單一黨派色彩,塑造"多黨合作"的形象。但事實上,中國的"多黨政治"與西方民主國家截然不同,其本質仍是共產黨主導的一黨專政。
台灣西南部的嘉義市1月21日發生規模6.4強震及多次有感餘震,造成嘉義和台南部分民宅受損的災情。地質學家指出此次淺層地震影響範圍多靠近震央,並未延伸至人口密集區域。
中國政府針對手機、平板與智慧手錶等數位產品的購新補助於1月20日全面上線。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排除了蘋果等部分高階機型,但因國產品牌多位於該價格區間,料將成為此次補貼的主要受益者。專家分析指出,年初祭出補貼雖能刺激短期銷量,卻難以拉動全年整體銷售表現。
特斯拉(Tesla) 1月10日宣布煥新Model Y即將上市,起售價人民幣26萬元,較原版調漲約5%。這項逆勢漲價的舉動被視為特斯拉向中國市場競爭對手發出的挑戰訊號。儘管特斯拉2024年全球交車量首次下降,但在中國市場銷售卻創新高。然而,業內人士和消費者指出,中國品牌正以更高性價比和在地化的功能迭代,對特斯拉構成強勁競爭壓力。
2024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達7.3億人次,創歷史新高。然而,在經濟增長放緩、消費預算減少和國際航線恢復緩慢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儘管客運需求強勁,中國航空業卻面臨“量升價跌、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同時,業界的人才供需不平衡問題愈加凸顯。
德國豪華汽車製造商保時捷(Porsche)在中國多地的實體門市相繼關閉,引發業界熱議。中國媒體的分析認為,這與保時捷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持續下滑密切相關。專家指出,中國國產高端電動車的崛起加劇了市場競爭,同時經濟放緩與消費降級使得消費者轉向性價比更高的國產品牌。此外,新一代高資產階級在政策壓力下傾向支持本土品牌,這也是國際豪車品牌遭遇挑戰的深層原因。
蘋果公司1月4日至7日在中國市場推出促銷活動,包括iPhone 16、Mac等全線產品降價。這是蘋果新機發表僅兩個月內的第二次降價,折射出其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巨大競爭壓力。儘管此次促銷被部分數位部落客解讀為蘋果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誠意”,但分析指出,在當前消費降級的經濟環境下,降價幅度有限且新品缺乏吸引力,很難真正提振。
隨著2025年到來,中國互聯網大廠陸續公佈年終獎發放計劃,京東集團宣佈最高可發放8個月年終獎引發廣泛關注。然而,與網路產業的“亮眼表現”相比,不少產業的從業人員卻面對年終獎“無望”的局面,隨之更多熱議的關鍵字是“沒有年終獎金”。在中國經濟復甦乏力之際,各行各業的年終獎情況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