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針對手機、平板與智慧手錶等數位產品的購新補助於1月20日全面上線。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排除了蘋果等部分高階機型,但因國產品牌多位於該價格區間,料將成為此次補貼的主要受益者。專家分析指出,年初祭出補貼雖能刺激短期銷量,卻難以拉動全年整體銷售表現。
特斯拉(Tesla) 1月10日宣布煥新Model Y即將上市,起售價人民幣26萬元,較原版調漲約5%。這項逆勢漲價的舉動被視為特斯拉向中國市場競爭對手發出的挑戰訊號。儘管特斯拉2024年全球交車量首次下降,但在中國市場銷售卻創新高。然而,業內人士和消費者指出,中國品牌正以更高性價比和在地化的功能迭代,對特斯拉構成強勁競爭壓力。
2024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達7.3億人次,創歷史新高。然而,在經濟增長放緩、消費預算減少和國際航線恢復緩慢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儘管客運需求強勁,中國航空業卻面臨“量升價跌、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同時,業界的人才供需不平衡問題愈加凸顯。
德國豪華汽車製造商保時捷(Porsche)在中國多地的實體門市相繼關閉,引發業界熱議。中國媒體的分析認為,這與保時捷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持續下滑密切相關。專家指出,中國國產高端電動車的崛起加劇了市場競爭,同時經濟放緩與消費降級使得消費者轉向性價比更高的國產品牌。此外,新一代高資產階級在政策壓力下傾向支持本土品牌,這也是國際豪車品牌遭遇挑戰的深層原因。
蘋果公司1月4日至7日在中國市場推出促銷活動,包括iPhone 16、Mac等全線產品降價。這是蘋果新機發表僅兩個月內的第二次降價,折射出其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巨大競爭壓力。儘管此次促銷被部分數位部落客解讀為蘋果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誠意”,但分析指出,在當前消費降級的經濟環境下,降價幅度有限且新品缺乏吸引力,很難真正提振。
隨著2025年到來,中國互聯網大廠陸續公佈年終獎發放計劃,京東集團宣佈最高可發放8個月年終獎引發廣泛關注。然而,與網路產業的“亮眼表現”相比,不少產業的從業人員卻面對年終獎“無望”的局面,隨之更多熱議的關鍵字是“沒有年終獎金”。在中國經濟復甦乏力之際,各行各業的年終獎情況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
中國一項經濟普查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中國金融業和房地產開發業的從業人數大幅減少。這兩個曾被譽為"黃金產業"的行業,如今裁員頻繁,許多從業人員被迫轉型至自媒體、國企或其他領域謀生生計。儘管中國官方表示第二、三產業從業人數成長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但專家指出,這反映了失業率上升及產業萎縮所帶來的深層危機。
中國首艘自主研發建造的076型兩棲攻擊艦近日在上海下水,命名為“四川艦”。中國軍事專家指出,這款艦艇透過“彎道超車”的創新設計,突破傳統限制,性能接近輕型航空母艦。然而,有學者認為,中國近期頻繁展示軍工成果,既是為了向外界展示其軍事實力,也意在掩蓋軍方高層人事調整的負面消息。
中國最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衰退,顯示通貨緊縮仍在持續,但城鄉消費卻呈現“城市冷、鄉村熱”的逆勢現象。經濟學家分析,一線城市如上海的零售支出增幅遠低於西藏等鄉鎮,原因與青年勞動力集中在城市的結構性失業問題密切相關。都市消費降級與返鄉趨勢明顯,鄉鎮則因剛需消費及人口增加帶動消費增長。
美國NBA時隔六年後宣布重返中國舉辦季前賽,引發廣泛關注。這不僅為美中籃壇重新建立橋樑,也在中美關係緊張局勢中釋放了微妙訊號。中國籃壇人士認為,重啟NBA中國賽既可帶動兩國間的籃球交流,也能在中國消費低迷時促進籃球經濟市場。
美國前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戴維·珀杜(David Perdue)被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任命為美國新任駐中國大使後,他的對華立場引起中國輿論的高度關注。中國社媒上多稱他“反華友台”。不過有關專家對此有一定的疑問,並認為珀杜派駐中國將扮演“白臉”的角色。
中國近來由於企業營收困難或倒閉增加,勞工欠薪爭議頻傳,且欠薪的行業從房地產擴展到其他行業。勞工專家說,中國整體經濟下滑造成討薪潮提前,而建築業、汽車製造業和出口部門則成為2024年欠薪的“重災區”。更值得關注的是,地方財政捉襟見肘也造成公部門大量拖欠薪資,這種情況恐怕危害社會安全與執政穩定性。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12月4日在台灣高雄的中山大學發表演說時表示,將從韌性、安全和互聯互通三大核心要務,來深化美台合作。谷立言直言,中國壓制台灣的國際空間是台灣的最大挑戰,美國將致力於協助台灣融入全球經濟,並支持台灣積極且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
中國“衛生巾之亂”自11月延燒至今仍未停止。眾多品牌衛生巾被揭露虛報長度、國家監管標準寬鬆,甚至有黑心棉疑慮等因素,使消費者對這個剛需日用品的信任度崩跌,並引發“全民測評”的風潮以及要求創建新品牌和加強監管的“自救行動”。
以揭露中國活摘器官、器官交易為主題的紀錄片《國有器官》在台灣上映後,相關部門接獲二三十起恐嚇威脅,要求取消播映,甚至以引爆炸彈相要挾。經刑偵機構研判,部份恐嚇電子郵件來自中國。受恐嚇的公民團體批評中國試圖打壓台灣的言論自由。這顯然已踩到台灣人的紅線,因此堅持繼續放映。
隨著台海緊張局勢不斷升溫,很多台灣人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進行資產布局,並通過投資移民規避潛在地緣政治衝突,尤其位在兩國交界的“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成為台灣人避險首選。海外地產中介指出,台灣人既看中新加坡的政經穩定,同時著眼於馬來西亞的合理房價和消費水平,而緊鄰新加坡的新山享投資外溢紅利,為了投資、分散風險和爭取移民簽證的三大台灣群體因而積極置產。
英國和日本外媒記者在中國珠海市體育中心外就惡意駕車撞人事件進行現場報道時,先後遭遇阻撓甚至暴力對待,並被警察要求刪除拍攝影像。這凸顯外媒在中國的新聞工作環境日益嚴峻。國際新聞組織指出,中國官方已將外籍記者視為首要阻撓目標,試圖通過嚴格控制外媒報道來防止任何社會現象演變為政治事件。中國警方還有系統地針對和逮捕當地的獨立記者和外媒,並剝奪進行獨立調查的可能性。
台灣退休少校呂禮詩近日在中國珠海航展上接受中國官媒採訪時,公開稱希望台灣「看到中國有多強」。這番言論在中國社群媒體上引發熱議並登上熱搜,激起輿論的強烈共鳴。然而,他的軍職背景在台灣引發爭議,部分學者指出,「台灣退休軍官」成為中共瞄準的意見領袖,其軍事專業背景和「愛國」形像不僅影響中國國內輿論,還可以藉助台灣的言論自由環境協助中國對外宣傳。
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星期二(11月12日)在珠海開展,中國新型隱形戰機殲-35A在開幕首日亮相並進行了飛行表演。這項展示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後全球僅有的兩個擁有兩款隱形戰機的國家。中國媒體更將殲-35與美國的F-35對比,稱其隱身性能和作戰半徑超過F-35。然而,有軍事專家指出,現代空戰體系複雜,早已不是個人飛行戰技的對峙,先進裝備固然重要,但飛行員的成熟度和實戰經驗仍是關鍵。
台灣芯片大廠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週一(11月11日)宣布,計劃起訴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及發言人陳斌華。他表示,這兩人代表的國台辦在10月中旬將他列入「台獨」黑名單並實施懲戒,已觸犯中華民國《刑法》的「恐嚇危害安全罪」,並違反了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民族自決權」精神。在台灣律師看來,面對中國發動的「台獨」法律戰,台灣應依法反制,至少起到宣誓作用,以促使中國遵守國際規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