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影星胡歌出任中國民主同盟(民盟)中央宣傳委員會副主任一職,引發廣泛關注。粉絲普遍對明星涉足政界持正面態度,認為此舉有助於提升大眾影響力。然而,觀察家指出,吸收明星加入“民主黨派”,不僅看重其龐大的粉絲基礎和輿論號召力,使其成為中國政府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宣傳工具,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中共的單一黨派色彩,塑造"多黨合作"的形象。但事實上,中國的"多黨政治"與西方民主國家截然不同,其本質仍是共產黨主導的一黨專政。
胡歌仕途引發關注:明星政界化趨勢顯現
胡歌因主演電視劇《瑯琊榜》和《繁花》而廣受歡迎。他在2019年加入民盟——這是中共領導下的八個“民主黨派”之一。 1月11日,民盟中央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確認胡歌被任命為宣傳委員會副主任。
息一公佈,"胡歌任中央宣傳委員會副主任"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社群媒體上眾多娛樂部落客對此表示讚許。山西娛樂部落客"郝安靜"稱其"體制內男生";江蘇電視劇部落客"笛裡梅音"讚賞"外宣門面擔當胡歌";安徽娛樂部落客"焦安然"則發文"老胡這是不是屬於有編制?
分析家認為,胡歌的影響力遠超過傳統政界人士,尤其受到90、00後年輕人的喜愛。
旅美維權人士、中國民主黨執行長界立建指出,中國政府借助明星效應,利用粉絲對偶像的崇拜心理,推進政治宣傳,以迎合年輕一代,並進一步鞏固黨的影響力。他直言未來會有更多年輕藝人和網紅加入政治宣傳的行列。
旅居美國的中國獨立時評人蔡慎坤認為,中國社會上具有影響力的人不可能成為黨組織一員,因此中共透過“拉攏黨外人士納為自己人”,以其相對淡化的黨色彩身份,開展宣傳活動或間接賦予使命,外宣工作效果較佳。
蔡慎坤告訴美國之音:"放在這個民主黨派裡面給他授予一個職務,發揮的作用更寬泛,不僅僅只是影響這個黨內的人,更多的是影響黨外的人,包括一些海外華人團體。"
歌曾訪問台灣,出席青年交流座談會。當時兩岸關係緊張,影視交流也難免被賦予政治意味。蔡慎坤認為,中共利用文化交流推動統一大業,胡歌等明星的影響力正是其統戰策略的重要一環。他提醒,中國統戰台灣的情勢非常嚴峻,應警惕無所不在的滲透。
中國近年來已有多位知名藝人進入民主黨派,如靳東出任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相聲演員馮鞏擔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副主席。 《星島日報》報道指出,加入民主黨派已成為一種“身份象徵”,對於明星而言,能帶來一定的社會資源和政治庇護,比如章子怡、李冰冰2018年擔任致公黨中央文化委員會顧問。
中國"多黨合作"的花瓶擺設
儘管中共透過吸收明星,試圖在國內外塑造"多黨合作"的形象,但專家強調,中國的"多黨政治"與西方民主國家存在本質上的差異。
蔡慎坤強調,中國八大民主黨派是共產黨的花瓶與擺設,與民主國家的"多黨政治"完全不一樣,民主黨派的政綱在中共指導下完成,領導人沒有自主權利,需按照共產黨理念進行發言與表態。
中國八大民主黨派包括: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民盟、中國民主建國會(民建)、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中國農工民主黨(農工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和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澎湃新聞》1月20日的報道稱,胡歌加入的"民盟"主要由文化教育及科學技術領域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
旅美維權人士、中國民主黨執行長界立建說,民盟是中國第二大黨,對外是民主黨派,對內與共產黨都是一家人,財政和社會資源都靠中共支持。
他也以美國政黨體系為例,指出西方政黨之間的相互監督與競爭,與中國黨政合一、權力高度集中的模式有天壤之別。
民主同盟是共產黨搭的花架子,需要百家爭鳴一個價值體現,代表中國不是獨裁體制,中共它說了算,為共產黨中國式全過程民主的代表。如果是很多配角在一起演繹這一戲的時候,更加襯托出這個主角他的光環、執政能力的突出表現。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