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加碼穩經濟 學者:扶持民企意在鞏固政權

資料照:中國山西太原一處沒有完工的公寓住宅樓盤。 (2010年10月21日)

8月24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接近20項穩經濟的接續政策措施,包括增加3000億元以上金融工具額度,並強調支持民營企業、平台經濟發展,以及允許地方善用政策支持住房需求。有經濟學者認為,三個月前推出的首波穩經濟措施效果未如理想,當局希望藉助民企和互聯網企業達到維穩目的。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國務院加碼穩經濟 學者:扶持民企意在鞏固政權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24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增加3000億元人民幣以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並提出,支持中央發電企業等發行2000億元債券,並再發放100億元融資補貼。

會議並提到,出台措施支持民營企業平台經濟發展;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以及支持地方運用信貸等政策支持住房需求,將部署19項接續政策措施,推動經濟企穩向好,保持運行在合理區間。

IMF料中國今年經濟增幅為改革開放後次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月把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3.3%。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對美國之音表示,這將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僅次於2020年2.2%的次低經濟增長率,預料會對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連任造成影響。

位於台北的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照片提供:邱達生)

邱達生說:“今年他(中國當局)設定的(經濟增長)目標是5.5%。下半年的V型反轉由於氣候變遷導致四川限電延長,沒有預期那麼好。明年要達到5%經濟增長也是非常困難的。他現在必須重新盤點經濟政策,希望某種程度上達到最重要的維穩目標。”

中國在五月底罕有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推出多項穩經濟政策。時隔僅僅三個月國務院再推出新一波措施。邱達生認為,這反映了過去三個月中國的經濟表現與預期有落差。

邱達生說:“第一輪(措施)推出的時間點,剛好就是實施封城的城市要解封。當局期待下半年會有強勁的V轉,限電不僅對汽車製造業和石化工業,高科技產業,譬如電子零組件也受到衝擊,所以現在趕緊推出第二波,希望加強下半年的力道。”

分析:扶持民企實為“引蛇出洞”

畢業於山東大學的金融學者司令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中國國務院新一波措施側重扶持民營企業,彰顯了中國政府多年來以國企控制國民經濟命脈的思路,碰到了“死胡同”,因此把保住5.5%經濟增幅的希望寄託在民企身上。

司令說:“總結起來概括為四個字‘引蛇出洞’。當需要民營經濟的時候在政策上給你優惠,以後再把民營經濟作為鞏固政權,粉飾政府宏觀調控的業績,為他營造所謂良好政治氣氛,實現一系列內外部統治目標。也就是說,這一波民營經濟如果真的起來了,若按照中國政府的要求,真的做得風生水起,以後也肯定是被政府秋後算賬,絕對不能避免被中國國有經濟逐漸併購,逐漸入骨,逐漸消亡的命運。”

中國當局近年以安全為由加強對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的管控。金融學者司令表示,與其說中國政府要把平台經濟做大,倒不如說,中國把互聯網公司擁有的大量用戶數據全面掌握後 ,重新讓這些企業發展起來。

畢業於山東大學的金融學者司令。 (司令提供)

司令說:“若完全建立起通過平台經濟對國民大規模監控的模式之後,然後再去發展平台經濟,這怎麼可能實現呢?這樣發展起來的平台經濟也絕對是畸形的、 不健康的,也絕對是置於中國政府嚴密監控、監管和控制下的平台經濟,注定不可能有活力,也注定不可能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

中央派員到地方督察圖加速政策落實

這次國常會還提出增加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使用和創新力度,著重把融資向房地產方向傾斜,並重提房地產繁榮問題。司令擔心,這將進一步助長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

司令說:“現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如此之大的時候,而且中國政府還在堅持動態清零,其實他不希望中國房地產市場系統性風險蔓延到其他領域,因為談到救市,中國政府現在並沒有充裕的資金。外匯嚴重短缺,外資加速撤離,外貿相當不景氣,都導致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有一些捉襟見肘。今年的財政赤字肯定會大幅增加。但是中國政府不願意承認他沒有這個能力進行調控,只能空喊口號。你會發現整個會議包括新聞公告和媒體宣傳,並沒有指標性的政策目標。”

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公佈,會派出督導和服務工作組到經濟大省聯合辦公,加快政策落實。司令認為,中國中央政府本想更有效傳達貨幣和財政政策,希望地方政府能透過督察感受到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的決心。奈何中國官僚系統臃腫。很多地方政府為了“業績”考核把焦點放在如何保住GDP增速以及確保不出現重大污染事件,再再也無力應對所謂的國務院大督查,加上缺乏監督,注定有關製度只會流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