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 中國經濟刺激陷入困局


美國聯邦儲備局大樓(資料照)
美國聯邦儲備局大樓(資料照)
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 中國經濟刺激陷入困局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9:46 0:00

隨著美國在內的西方經濟體近日大幅加息,專注於刺激疫情后經濟增長的中國陷入兩難。分析認為,中國政府推動增長的貨幣和財政手段受到更大局限,而中國的經濟前景也變得更加不明朗。

美聯儲上週將基準利率再次上調75個基點,距離上次加息75個基點僅過去一個半月。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央行也先後加息,以抗擊通貨膨脹,穩定中長期的經濟前景。

西方各大央行還表示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據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對各國貨幣政策的統計,全球貨幣政策指數已經從今年3月的負8.7急劇上升至6月3.99。指數數值越大表示貨幣政策越緊。

美聯儲升息意味著美元將提供更高的回報率,會吸引更多資本流入美國,這可能導致中國面臨資本外流和外匯波動的風險,如果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強,將不利於中國進口行業的發展,經濟增長恐面臨新的難題。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在美國加息預期的推動下,外國機構投資者在6月持減了133億美元的中國債券。同時,隨著美元指數的不斷走強,人民幣兌美元已經呈現下跌趨勢。

中國仍然保持貨幣寬鬆的經濟政策,因為在新冠疫情的打擊下,借貸利率保持較低的水平有助於企業和個人更多地貸款,拉動基礎設施建設等經濟活動,刺激整體經濟的發展。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對美國之音表示,在中國經濟前景低迷、需要經濟刺激的時候,美聯儲加息限制了中國官方的政策施展空間。

艾西亞說:“這只會讓中國央行更難在最需要的時候放鬆貨幣政策。此前公佈的非常令人失望的7月PMI數據表明,中國經濟需要更多刺激措施。中國央行要想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就需要加強資本管制,以免中美之間的收益率相差導致資本外流。”

中國央行表示正密切關注國外的貨幣政策收緊,並稱採取了包括外匯對沖和優化外債結構等預防措施。長期以來,中國將其外匯儲備保持在高於債務水平的3萬億美元以上,防止大規模資本外流引發的經濟動盪。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上月中旬說:“前期已經採取了調整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加強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等措施進行了前瞻性應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負面外溢衝擊。”

鄒瀾還強調,中國的貨幣政策主要由國內形勢驅動。他將中國的流動性描述為“保持在較合理充裕還略微偏多的水平上”,並指出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經濟前景黯淡

中國的經濟復甦正變得更加艱難,嚴格的疫情限制措施削弱了需求,至關重要的製造業表現疲軟,房地產危機不斷加劇,政策上的限制意味著官方刺激措施難以抵消這些逆風因素。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第二季度下滑至0.4%,低於今年前三個月4.8%的增長。現在國際主要經濟機構普遍認為,中國無法達到今年5.5%的GDP計劃增長目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週在其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將對中國的經濟預測下調至3.3%,低於4月預測的4.4%,主要原因是中國主要城市在過去三個月遭到封鎖,擾亂了供應鍊和日常消費。

中國領導人也暗示將無法實現年度增長目標。在上週結束的季度經濟會議上,中共最高決策機構中央政治局未明確提及5.5%的增長目標,僅表示下半年將經濟允許保持在“合理範圍”內,並督促有條件的省份完成經濟發展目標。這意味著其他省份很可能達不到目標。

政治局會議還指出,沒有計劃採取新的重大刺激措施,重點是穩定就業和物價,但重申將使用積極的財政措施來維持經濟增長。

凱投宏觀的高級分析師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上週在分析報告中寫道:“政治局會議強化了我們的觀點,即今年的刺激措施將保持相對克制,未來幾個季度的經濟運行將繼續遠低於潛力。我們預計2022年的官方GDP增長最多為4%,並認為今年的經濟實際上可能根本不會增長。”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哈夫鮑爾(Gary Hufbauer)也對中國的經濟做出類似預測。

哈夫鮑爾告訴美國之音:“北京已經承認無法實現2022年5.5%的增長目標。但刺激計劃將試圖確保4%,這包括對房地產開發商債務的一些減免,適當放鬆貨幣政策和擴大公共開支。”

近期最受關注的經濟一攬子刺激措施是在5月公佈的,當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布了涉及從減稅到加大投資的33項支持措施,囊括金融、產業鏈、消費等六方面,並要求各地政府承擔責任,經濟刺激手段“應出盡出”。

然而,房地產市場危機、新冠清零政策和對企業的稅收優惠已經加劇了地方財政負擔,各地政府恐難支撐中央要求的經濟刺激政策。野村的經濟學家在5月預測,中國政府實體今年面臨近9000億美元的財政支出預算缺口。

除了影響地方政府土地收入,佔中國經濟總產值三分之一的房地產行業出現危機還損害了國內經濟增長並可能進一步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國開發商通常在施工前就預售,而當局近年來著重遏制房地產行業債務槓桿,導致部分開發商現金流中斷,無法施工交付房屋,一些購房者現在拒絕支付未完工房的貸款。

政治風險諮詢機構歐亞集團援引業內人士稱,截止7月29日這週,斷貸潮已經影響中國90個城市的300多個開發項目,而上週受影響的項目還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

作為回應,中國政策制定者要求地方政府確保未完工房屋的交付,並鼓勵銀行支持開發商。但當局並未出台預期中的大規模房地產救助方案,並繼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政策大方向。

艾西亞說:“中國的政策制定者繼續擔心槓桿率,這也是正確的,總債務佔GDP的比例再次增長,特別是公共債務,因為財政收入暴跌,而財政支出繼續增長。”

中國的主要經濟支柱製造業也繼續表現疲軟,凸顯出經濟復甦的壓力。中國國家統計局週日公佈稱,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6月的50.2跌至49,低於50的枯榮分界線,表明陷入收縮。

此外,根據統計局,7月份服務業商業活動指數為52.8,比上月回落1.5個百分點,顯示受防疫政策抑制的消費需求釋放尚需穩固。

不過,沒有跡象顯示中國領導人會放棄拖累供應鍊和消費需求等經濟層面的新冠清零方針。

上述政治局會議的官方通報稱:“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要綜合看、系統看、長遠看,特別是要從政治上看、算政治賬”。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