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週一(10月21日)在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公司第一家電池回收廠的開幕典禮上,將這項投資描述為德國新產業政策的一部分,並強調德國汽車製造商不應該害怕來自中國的競爭。
根據路透社報道,朔爾茨說,「有人說,中國能在電動馬達方面做得比我們好得多,」但「德國公司不必害怕這種競爭。」朔爾茨
還說,德國汽車產業過去經受住了來自韓國和日本的激烈競爭。他也重申了德國反對歐盟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反傾銷關稅的立場。 「我反對對我們有害的關稅,」他說。
他補充說,歐盟應該在他國的傾銷和補貼使歐洲生產商實際上處於不利地位的行業使用此類措施,例如在鋼鐵業。
歐盟一直指責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受益於中國政府的不公平補貼。儘管中國一再否認並威脅報復,但是歐盟27個成員國10月4日表決透過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加徵為期五年、最高可達35.3%的反補貼關稅。
德國在歐盟投票中對徵收關稅投下反對票。德國汽車製造商約三分之一的利潤來自中國的市場,它們一直對徵收關稅採取謹慎的立場,對關稅表達關切並呼籲歐盟與中國進行更多的談判。
賓士汽車公司計劃利用這家零碳排放的工廠從舊電動車電池中提取鋰、鎳和鈷等原料,以便進行再利用。
英國的MarketScreener網站報導說,賓士在庫彭海姆的電池回收廠的落成,讓該公司得以聲稱自己是世界上第一家透過自己的工廠完成電池材料循環的電動車製造商。對鋰、鈷和鎳等有價值的原料的回收率可以達到超過96%。由於採用化學製程提取原料,能耗低於使用高爐提取。電動車電池的這種循環經濟是實現更大永續性的一個里程碑。
賓士公司為建造這家新的電池回收工廠已投資了數千萬歐元。該工廠的產能確保每年為超過五萬個新電池模組提供可回收材料。
報告引述賓士公司生產主管約爾格·伯澤(Jörg Burzer)的話說,「創新的技術方法能讓我們以盡可能高的純度從電池中回收有價值的原材料。這將把今天的電池變成明天的可持續原料的礦山。他說,「顧客決定市場。」
德國總理朔爾茨說,電池回收有助於歐洲在原料方面實現更大的獨立性。他也說,歐洲已經是循環經濟領域的世界領導者。這不僅有生態原因,也有經濟意義。 「這就是我們正在製定國家循環經濟戰略的原因,該戰略應該在今年年底前通過,」他說。
在德國反對歐盟對從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反傾銷關稅問題上,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分析說,德國汽車產業的利益決定支配了對中國的整體立場。歐盟徵收關稅的表決後,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三大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Volkswagen AG)、賓士公司(Mercedes-Benz)和寶馬(BMW)都發表聲明反對加徵關稅。
德國汽車產業每年營收超過5,000億歐元,佔德國GDP的5%,直接僱用約82萬人。該產業對中國市場依賴程度高,2023年德國汽車製造企業在中國銷售了超過370萬輛汽車,此外還有大量汽車零件銷往中國。
報導引述分析說,德國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遠大於其它歐盟國家,儘管中國汽車品牌開始成為歐洲公司的強大競爭對手,但目前在大多數德國汽車公司心目中,中國市場上的汽車銷售量仍超過這個考量,也被批評是將短期收益置於長期風險之上。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2023年初首次提出歐盟對華“去風險”,此後這一思路成為歐盟應對中國挑戰的主軸。
德國政府去年7月也公佈中國戰略報告,將北京定位為“系統性對手”,提出去風險和降低對中國依賴的總體目標。
但分析表示,德國的實際行為與其對華戰略並不一致,政府內部對去風險存在分歧,對中國的態度正受到政黨政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