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中國和俄羅斯不斷將深海空間軍事化的威脅,美國正在打造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間諜潛艇,可能將搭載專業的無人水下航行器 (UUV)、遙控潛水器 (ROV) 等工具在海底執行特殊任務。軍事專家認為,中國正在廣泛佈置水下傳感器網絡以監測西太平洋海域美軍活動,美國這款新潛艇將在台海衝突中發揮蒐集情報、執行海底防禦和進攻行動等重要作用。
據美國海軍新聞報導,美國海軍在2024 財年預算中計劃以50多億美元對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進行改造,這艘可用於“海底和海床作戰”的新潛艇(簡稱Mod VA SSW)正在康涅狄格州格羅頓的通用動力電船公司造船廠進行開發。
儘管更多設計細節仍未公佈,外界預測它將用於增強或接替2005年開始服役的海狼級攻擊性核潛艇“吉米·卡特號”(SSN-23)。後者是美國海軍首屈一指的海底間諜戰艇。
據美國媒體《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稱,著眼於保護位於海底敏感資產,美國海軍打造的下一代攻擊潛艇可以潛入海底並執行秘密行動的,比如部署海軍海豹突擊隊,從使用過的火箭和導彈中取回部件測試,保護和竊聽深海通信電纜,定位和保護稀土礦床等等。它相對於一艘各種深海探索儀器的母艦(mothership)。
美國蘭德公司國防問題高級研究員何天睦(Timothy Heath)對美國之音指出,改進後的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將能夠執行情報收集、特種作戰、支持無人水下作戰和傳統的攻擊水面艦艇等任務,中國目前沒有與之一較高下的武器。
“中國似乎還沒有與‘Mod VA SSW ’相當的間諜潛艇計劃。中國的潛艇計劃正在改進,但落後於美國,美國的潛艇極其安靜且難以被發現。美國在水下作戰方面具有強大優勢, 特別在先進攻擊潛艇和彈道導彈潛艇方面。”
美國新潛艇有何功用?
近年來,深海空間和海底基礎設施日益成為大國角力的新戰場。 2022年9月,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美國官方認為爆炸是人為破壞行為,並且美國沒有以任何方式參與其中。
此外,今年2月連接馬祖與台灣島的海底電纜連接兩次被切斷,專家推測是中共為武統台灣進行演練,但目前尚無證據指證北京方面蓄意破壞。
美國前海軍部副次長、華盛頓智庫約克鎮研究所(Yorktown Institute)創始人塞思·克羅波西(Seth Cropsey)(Seth Cropsey)對美國之音表示,北溪管道遭受襲擊和台灣馬祖斷網事件顯示出,加強海底防衛和進攻能力的重要性,美國的新潛艇將在這個領域展現飛躍性進步。
“全球互聯網服務的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海底光纜傳輸的,光纜數量並不多,削減一部分光纜就會產生毀滅性影響。傳統的戰爭目標是經濟學,隨著通信和能源流向海底,美國將需要更多的海底防禦和進攻能力。 吉米·卡特號旨在使用遙控載具等工具執行特殊水下任務。我預計這艘新潛艇將在技術能力上跨越好幾代的距離。”
哈德遜研究所國防概念與技術中心主任布萊恩·克拉克(Bryan Clark)告訴美國之音,美國的新型間諜潛艇在與中國的潛在衝突中非常重要,因為中國正在整個東海和南海安裝聲納系統和通信網絡,效仿美國在冷戰期間鋪設的水下聲波監聽系統( SOSUS ),可以探測到美國潛艇進行的導彈或魚雷發射等行動。
“Mod VA SSW 將攜帶無人駕駛的水下運載工具等系統,這些系統可以乾擾、誘騙或摧毀中國的海底傳感器,並幫助美國潛艇繼續作戰而不那麼容易被中國發現。”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海戰與先進技術高級研究員布倫特·薩德勒(Brent Sadler)也表示,美國新型間諜潛艇的作用主要是在戰爭開始之前,針對中國不斷進化的深海作戰能力進行監視。
“中國無論是在傳感器、武器系統、水雷的佈置,還是在潛水器和潛艇方面,都可以在非常深的深度運行,表面上是為了研究和調查。因此,密切關注中國在做什麼,查看中國在海底放置了什麼,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美國這種特種作業潛艇提供了一些這樣的能力。”
薩德勒認為,美國這款新潛艇的優點在於移動和隱蔽性,“中國無法預測它會去哪裡,會執行什麼樣的任務。因此,播種不確定性是(威懾)關鍵。”
哈德遜研究所本週即將發布一份有關水下戰爭的研究報告,由克拉克向美國之音獨家提供的報告草稿顯示,美國海軍的綜合水下監視系統(IUSS ) 從過去到現在都由政府建立和運營,但中國動用越來越多的民用、商用和軍用聲納系統來監測整個西太平洋水域。
“儘管中國的被動聲納可能無法聽到遠距離的安靜的美國潛艇,這些觀測台可以探測導彈和魚雷的發射或無人載具的部署。中國公司還在中國東海和南海進行海底測繪和收集水文數據。 在東海和南海之外,中國研究人員還在美國位於關島的潛艇基地和菲律賓之間,部署了複雜的聲學陣列。”
該報告指出,除了公開的系統比如“藍海信息網絡”(Blue Ocean Information Network),解放軍很可能擁有各種機密的軍事傳感器網絡,專門用於偵查和跟踪美國潛艇行動。
潛艇技術角逐激烈,中國努力追趕美國腳步
美國戰區(The Drive)網站19日報導稱,南中國海正在上演越來越激烈的、類似貓捉老鼠的潛艇與反潛對抗,比如中國對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的P-8A巡邏機進行攔截是例行公事,“但有明顯跡象表明,中國變得更加自信,有時甚至更具侵略性。”
中國海軍在過去幾十年裡致力於擴大潛艇艦隊的規模,獲得了更先進的潛艇類型,推動越來越遠離中國大陸的潛艇作戰,包括 094 型彈道導彈潛艇的遠程部署。
美國國會研究處(CRS)的報告顯示,美國海軍情報局(ONI) 預計中國的潛艇部隊將從 2020 年的 66 艘,包括4 艘彈道導彈核潛艇(SSBN)、7 艘攻擊型核潛艇( SSN) 和 55 艘 常規動力潛艇(SS),增加到 2030 年的 76 艘(包括8 艘 SSBN、13 艘 SSN 和 55 艘 SS)。
不過,潛艇技術仍被視為是中國海軍目前最需要補齊的短板之一,仍和美國、俄羅斯存在較大差距。美國正在不斷加快潛艇現代化步伐並增強部署西太平洋的威懾力量。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U.S. Pacific Fleet)潛艇部隊指揮官賈伯龍(Jeffrey Jablon)近日對軍事媒體“突發防務”(Breaking Defense)表示,美軍旗下的核動力潛艇將不再是“沉默的守護者”。
“如果對手對這種特定威懾一無所知,那它就不是威懾。” 賈伯龍表示當時有18艘海軍潛艇在整個太平洋上航行,其中7艘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執行任務。他強調,美國潛艇部隊正在增加自主系統能力,並且加強與盟友開展反潛和潛艇行動的演習。
在盟友合作方面,根據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3月公佈的協議細節,從2027年起,將有4艘美國常規核潛艇和一艘英國核潛艇輪換部署到澳大利亞的珀斯基地。
“這個時間太晚了,對今天沒有任何影響。如果在短期內真的要為台灣開戰,我們就來不及了。” 傳統基金會的薩德勒認為,這項協議可以削弱中國潛艇數量優勢,但是無法在和中國的衝突中產生巨大優勢。
“我們以更少的潛艇獲得更多的存在感。但並不意味著可以在戰爭中發射更多的魚雷或導彈。這更像是一個和平時期的偵查和參與。”
薩德勒還指出,從2015年開始,美中在水下作戰的競爭開始加劇,中國真正優先對待並投入大量資金將人工智能和無人系統應用於海洋空間,彼時美國正在推行發展國防高科技的第三次抵消戰略(Third Offset Strategy)。
“隨著中國繼續測試新平台並從中學習,中國目前能夠擁有比美國更快的學習和構建過程。我不認為中國目前領先美國,但美國擁有的是僅僅數週,也許數月的優勢。”他說。
潛艇在台海戰爭中至關重要
上個月與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合作舉辦台海兵棋推演的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曾在國會證詞中指出,潛艇是美國在台海衝突中最重要的海上打擊平台。
“由於美國的攻擊潛艇難以被發現且具有巨大的續航能力,可以在衝突開始前就預先部署在第一島鏈的海域內。一旦衝突開始,這些潛艇可以提供持久的生存火力,集中擊沉中國入侵艦隊。攻擊型潛艇使用重型魚雷擊沉中國船隻的能力比其他平台更強。它們還可以向中國大陸的目標或登陸台灣的解放軍部隊發射巡航導彈。”
該報告建議,為了建立強大的海底艦隊,國防部需要最大限度地投資潛艇工業基地,比如投資建造新潛艇的私人造船廠,為維護現有潛艇的公共造船廠提供資金,並確保擁有健康的勞動力和供應商。
哈德遜研究所的克拉克也表示,在台海衝突中,海底戰爭將是最關鍵領域之一,潛艇是美軍對抗中國的最重要優勢,但北京正努力通過解放軍的反潛戰艦、飛機及其海底傳感器網絡來削弱美國潛艇的效用。
“雖然美國在這場競爭中仍處於領先地位,但由於中國在其本國海域活動,中國軍隊可以在小範圍內投入大量精力來提高其探測潛艇的能力。尤其是解放軍正在艦船或海床上運行更主動的聲納系統,以避開美國的靜音優勢。” 他說。
為了保持美國的海下優勢,哈德遜研究所的報告建議為進攻型核潛艇配備更多無人水面載具(USV)和無人水下航行器(UUV) ,並且部署水雷以及先進的傳感器,比如收放式主被動拖曳聲納(TRAPS) 和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 MQ-9B UAS)等系統承擔水下作戰和反潛功能,允許進攻型核潛艇執行更多的進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