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眾議院近日進行的台海衝突兵推顯示,開戰一週,雖然中國軍隊損失慘重,但美國和台灣難以阻止解放軍成功登陸台灣。參與兵推的軍事專家建議,美國極需加速生產遠程反艦導彈等關鍵武器,加快軍售交付,加強防空和網絡防禦,與台灣進行聯合軍演,才能在未來的衝突中佔據上風。
美國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與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4月19日在國會山以閉門方式針對台海兩岸爆發軍事衝突進行了聯合兵棋推演,並於26日在兵推基礎上舉行閉門政策討論會,希望就一系列提案達成共識,並且納入2024年的美國《國防授權法》。
台海開戰,美台難阻解放軍登陸
根據新美國安全中心26日的國會證詞,兵推假定2027年中國和台灣之間出現政治危機,北京呼籲立即進行統一談判,在台北拒絕後發動入侵。由於時間有限,雙方僅推演了開戰前六天的情景,任何一方都無法迅速取勝。
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國防項目研究員安德魯·麥特里克(Andrew Metrick)在此次兵推中扮演紅隊(中國)的角色。他告訴美國之音,根據他們的模式,開戰一週後,藍隊(美國)有 10 多個基地遭到襲擊,損失了90 多架飛機,2 艘攻擊潛艇被摧毀,3 艘攻擊潛艇受損,2 艘兩棲艦艇沉沒,1 艘航母受損。而紅隊則損失了 150 多架飛機、15 艘潛艇、100 多艘水面艦艇和一艘航空母艦。但紅隊還是成功以5萬人登陸台灣,但是,在登陸過程和地面行動中,大約有4萬人死亡。
保衛民主基金會(FDD)網絡與技術創新中心總監、退役海軍少將馬克·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也參加了這次的兵推。他對美國之音表示,根據他過去一年的兵推經驗,美國和台灣軍隊一直面臨著如何阻止中國登台的挑戰。 “總是有一些中國部隊是可以登陸成功的。有時候人少一些,對台灣機會沒有改變,有時候人多一些。我們這次的兵推就假定有相當多的部隊成功登陸。 ”
他說:“通常情況下,美國和台灣是可以抵擋得住中國的威脅,但需要以台灣軍隊和平民的巨大犧牲,以及美軍的巨大犧牲為代價。如果美國不做出改變,不購買某些特定的武器,或者不對聯盟或訓練架構做出某些改變,(在開戰三週內)就會有25,000到30,000名美國人喪生。”
蒙哥馬利指出,台海戰爭可分為幾個階段,包括打擊前階段,這個過程會持續幾天,然後是解放軍長達三週的入侵和登陸嘗試;最後三到四周的戰鬥行動。 “哪怕中國被削弱和阻止, 戰爭不一定會結束,中國可以重組後繼續通過彈道導彈襲擊和網攻向台灣施壓,再次嘗試。”他說,這種衝突可能會持續數月或數年。
他說,這樣的情況不僅是對“重組和補充部隊能力的考驗”,更是對意志的考驗。他說:“台灣人民是否有韌性應對長達數年的戰爭,以及巡航導彈和破壞性導彈襲擊造經濟和身體雙重創傷? 美國人民是否有重建能力和韌性應對重大傷亡?也許還有日本人民。我們必須與中國人進行較量,這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意誌之戰。”
麥特里克介紹說,此次兵推假設,美國的區域盟友菲律賓、澳大利亞和日本將允許美軍從他們的基地行動並保衛自己的國家,但不會參與進攻行動,而歐洲盟友則對於向中國發起嚴厲的經濟制裁猶豫不決。
美國極需生產大量長程打擊武器、加強防空和網絡防禦
新美國安全中心的證詞指出,台海戰爭開始的前幾天和幾週將是一場遠程爭奪戰。藍隊會在3天內耗盡其防區外海上打擊武器,包括遠程反艦導彈,而其防區外陸地攻擊武器將在10到14天內耗盡。中國大量的陸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也將被耗盡。
一旦美國和中國的遠程導彈庫存耗盡,台海衝突就會變成一場消耗戰。中國可能會用數万軍隊在台灣搶灘登陸,但隨後將面臨維持軍力的挑戰,以及台灣的激烈抵抗和美軍的持續進攻。在遠程導彈的威脅減弱後,美國將能夠推進其水面艦隊並更有效地使用短程戰鬥機,但將難以找到有效地消耗解放軍和支持台灣近程防禦的方法和武器。
多位軍事專家建議,美國極需修補國防工業基礎,重振軍民夥伴關係,批准多年期合同(multi-year contract),加強採購遠程反艦導彈 (LRASM) 等關鍵武器。
能夠從空中或船艦上發射、射程超過三百公里的遠程反艦導彈,被視為打擊中國海軍和後勤艦艇的最佳選擇之一。蒙哥馬利表示,在台海突發事件中擊沉中國船隻,必須成為美國空軍的優先事項。在他參與的多次非機密兵推中,美軍需要 1000-1200 枚遠程反艦導彈才能讓美國飛行員保持在相對安全的範圍內摧毀中國船隻,但目前美國的庫存少於 250枚。
他說:“首先需要提高打擊中國目標的能力,特別是他們的航運、海軍和支持遠程兩棲攻擊的輔助設施,也就是需要射程超過300英里的遠程武器。這樣做的目的是大大減少美國的傷亡。”
他解釋說,如果能在台灣擁有多反艦導彈,擁有可以從台灣發射的魚叉,或者未來美國海軍陸戰隊濱海作戰團擁有自己的海軍打擊導彈,可以從台灣或菲律賓北部或日本南部島嶼作戰,那麼,美國和台灣的狀況就會好很多。
中國軍事戰略專家、斯坦福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也在26日的國會證詞中援引數據稱,開源報告表明中國可以動員近兩千艘民用船隻。美國擁有的精確制導彈藥(PGM)的類型和數量不足以削弱中國的船隻。
她指出,以去年四月的採購申請為例,哪怕美國空軍的所有遠程反艦導彈和轟炸機機隊都躲過中國導彈的最初襲擊,每枚 LRASM 都繞開了中國的防空系統並對其目標造成致命一擊,最終美國空軍微不足道的 179 枚 LRASM 也幾乎無法稍微削弱中國的後勤艦隊(更不用說中國海軍的水面戰艦);美國海軍如果將另外450 枚LRASM投入戰鬥,樂觀情況下,一共也可能僅有 157 枚導彈命中目標。
此外,美國的製空權將受到中國遠程打擊能力的挑戰。梅惠琳寫道,最大的問題是美國甚至可能無法讓任何飛機上天,美國在韓國和日本的所有前線基地,包括沖繩,都極易受到中國的導彈攻擊。
新美國安全中心的麥特里克建議:“自二戰以來,美國在每次沖突中都享有空中優勢或者完全的製空權。這意味著美國基地在大多數情況下享有免於攻擊的自由(freedom from attack),但今時不同往昔。美國確實需要投資下一代先進的防空和導彈防禦能力,以應對解放軍構成的威脅,特別是火箭軍和空軍。”
在網絡防禦方面,美國聯邦參眾議員4月19日提出《台灣網絡安全韌性法案》(Taiwan Cybersecurity Resiliency Act),要求美國國防部擴大與台灣的網絡安全合作。
保衛民主基金會的蒙哥馬利指出,美國和台灣的軍事機動性和關鍵基礎設施,比如電網、金融部門和水處理系統等都極易受中國破壞,“我們需要通過並執行‘台灣網路安全韌性法案’,一起接受培訓、分享最佳實踐,開展‘前出狩獵'行動(hunt forward operations)。美國網絡保護團隊要去台灣,就像2021年去烏克蘭一樣,幫助台灣檢查系統,找到中國惡意軟件,了解漏洞,修補系統使其更加強大和有韌性,準備就緒。”
台灣無法獨自擊敗中共入侵,美台需攜手戰鬥“2+2=5”
2023年的美國國防授權法案中提及,將深化與台灣軍事交流、強化台灣防衛能力。據台灣媒體報導,美軍上個月已派出近二百位訓練教官駐台協助國軍部隊訓練。
蒙哥馬利表示,過去五到十年,美國國會表示希望美國國防部與台灣空軍、海軍一起演習,但國防部沒有這麼做。 “因為奧巴馬、特朗普或拜登政府都不願為此與中國製造摩擦。但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事情。好在去年 12 月我們簽署了 2023 年國防授權法案,國會命令國防部與台灣進行兵推、桌面演習和作戰演習。”
他說,“我認為在未來 6 到 12 個月,會開始看到台灣和美國的軍隊,包括海軍和空軍開始更流暢地一起行動,還有美國陸軍和特種部隊。我們確實需要在海軍和空軍中做出這種改進,確保美國和台灣不會互相射擊,而是整合併相互賦能,使彼此變得更好。現在台軍加美軍是2+2=3, 我們需要它變成 2 + 2 = 5。”
梅惠琳在證詞中強調,加強對台灣的訓練和軍售未必會提高戰爭風險,但如果美國試圖在台灣部署核武器,或者與美國在台灣的基地建立正式的軍事同盟,這可能會引發戰爭。 “除此之外,我認為北京在覺得自己準備好之前,不會覺得有必要發動戰爭。”
她指出,重要的是讓美國人明白台灣與烏克蘭沒有可比性,僅僅出售武器讓台灣自衛並不是美國的選項。 “阻止戰爭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能夠說服北京,台灣將能夠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牽制他們,直到美國派兵到達。”
“如果北京發動攻擊,確保台灣不淪陷的唯一選擇是美國直接進行軍事干預。” 梅惠琳寫道,“所有的指揮和控制、訓練、裝備都需要考慮到美國和台灣將一起戰鬥的事實。”
蒙哥馬利表示,如果美國和台灣不採取任何措施,四到五年後,中國將有能力讓台灣屈膝,而台灣卻無法阻止。但是如果雙方共同採取重大行動來改善軍事能力,執行上述建議並納入到美國2024年度的《國防授權法案》,“我們可以將那個日期向後推移得越來越遠,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他說,到那個時候,除非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因為“情感、健康狀況或是其他一些不尋常的事情”做出“不合邏輯的決定”,否則,中國是不會入侵的。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