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週年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一(2月24日)再次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通電話,重申了中俄 “患難與共”、“不受任何第三方影響” 的伙伴關係。美國觀察人士認為,習近平可能是對於特朗普和普京可能舉辦的面對面會談以及美國對俄羅斯的政策轉向感到緊張。
一年多的以色列和哈馬斯戰火已經將加沙大部分地區夷為廢墟,脆弱的停火協議正在推進當中。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近日建議巴勒斯坦人遷居鄰近國家並由美國接管和開發加薩。有分析認為,特朗普的提案為中東和談開創了新的談判點,並將對話拓展到兩國方案的傳統模式之外。特朗普為什麼提出接管加沙?他的計劃是否可行?中東國家怎麼看?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星期五(2月14日)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講,呼籲歐洲國家增加國防開支, “分擔負擔”。他還抨擊歐洲的自由民主退化以及歐洲的移民政策。同一天,萬斯會晤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表示,希望幫助實現烏克蘭的持久和平。此前,萬斯在巴黎AI峰會上呼籲歐洲在AI發展上不要與獨裁者為伍,美國的AI技術與理念將是歐洲持續依靠的 “黃金標準”。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星期三(2月5日)在華盛頓舉辦的2025年度 “國際宗教自由峰會” (IRF Summit)上發表演講時表示,特朗普政府將在國內外繼續捍衛宗教自由,不僅在 “恢復,而且在擴大” 美國的宗教自由。他還說,宗教自由將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中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將於2月1日至6日訪問巴拿馬、薩爾瓦多、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和多明尼加共和國,推進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美國優先”( America First)外交政策。這是他上任以來的首次國際訪問,致力於在西半球對抗中國和制止非法移民。
本週,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J. Trump)入職後向短視頻平台TikTok拋出“救命稻草”。他簽署行政令將TikTok“不賣就禁”的禁令執行時間推遲了75天,以便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尋找美國買家。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1月20日宣誓就職前夕曾多次提出收購格陵蘭島的主張,並且不排除軍事幹預的可能性。國安專家認為,格陵蘭島的關鍵地理位置和資源儲備使其成為美國和北約防禦框架中的重要資產,但近年來中國透過經貿活動滲透格陵蘭島、未來甚至有可能在俄羅斯的幫助下擴大軍事存在,所以增強在格陵蘭島的控制權有助於美國復興“半球防禦”的歷史政策遺產,抵制中俄在北極地區的積極進取。
美國最高法院週五(1月17日)做出裁決,維持下級法院對中國短片分享平台TikTok做出的不利裁決後,美國政界和學界人士認為,這是美國國家安全和法律的重大勝利,確認了行政和立法部門對TikTok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的擔憂是合理的。其中有美國議員強調,最高法院的裁決不是對TikTok的禁令,而是通往更安全、更好的TikTok的路徑。
星期五(1月3日),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波旁街已經恢復了交通。 1月1日凌晨,一輛掛有伊斯蘭國旗幟的皮卡車在這條街上衝向人群,造成至少 1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同一天,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特朗普飯店門前,又發生一宗電動車爆炸事件。
美國與日本近期宣佈,美國海軍陸戰隊部份部隊將從沖繩搬到關島。這項行動引發對美日軍事態勢調整的關注。專家表示,遷移並非削弱第一島鏈防禦,而是戰略再平衡,旨在強化印太地區的威懾力,同時回應沖繩居民長期的不滿。
星期五(11月22日),由法輪功學員創辦的《大紀元時報》在美國國會眾議院大樓舉辦《九評共產黨》發表二十週年的研討會,再次揭示中共共產黨的罪惡。美國國會議員表示,提高對中共邪惡的認知,捍衛和保護所有人的基本人權,“我跟你們一起戰鬥。”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11月5日)還有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兩位總統候選人在全美多地密集舉行集會,為最後的大選投票日衝刺。兩人就國內經濟和稅收政策、移民問題、墮胎、能源和氣候,以及美國是否要支持烏克蘭、以色列等議題發表演說。
星期三(10月23日),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證實,北韓軍隊已經進入俄羅斯。星期二(10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俄羅斯喀山,參加在那裡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並會晤他的好朋友、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 10月19日,伊朗同俄羅斯開始在印度洋舉行聯合海軍演習。
在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致命攻擊的一年後,儘管各方呼籲停火與努力調停,但中東地區的戰事並沒有結束跡象,相反卻越演越烈。為支持以色列和保護美國在中東的利益,美國近日加緊將更多海軍和空軍資產轉移至中東,也曾將航空母艦從原先的印太部署任務改道至中東。中國上個月首次在太平洋同時出動了三艘航空母艦,挑釁行為不斷。當全球焦點聚焦中東戰火之際,中國是否會利用這時機突襲台灣?美國軍力及軍火工業能否同時應對橫跨多戰區的多場衝突?
星期三(9月25日),中國40多年來首次在太平洋國際水域試驗了可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加劇了印太地區業已緊張的局勢。為了因應2027年可能爆發的美中戰爭,美國第三十三任海軍作戰部長近日發布了包含“33號項目(Project 33)”在內的美國海軍戰略調整計劃,以維持美軍在印太地區的戰鬥優勢。面對中國在印太地區日漸咄咄逼人的動作,“33號計劃”是否可行?
拜登政府星期五(9月20日)宣佈將向美國公司提供超過30億美元的獎勵資金,促進用於電動汽車的先進電池和其他材料的國內生產,這是持續推動降低中國在電動汽車和其他電子產品電池生產中的全球主導地位的一部份。
去年11月美中舊金山「拜習會」之後,中美重啟禁毒合作,中國近期宣布對多種製造芬太尼的化學物質進行管制。但美國知名智庫最近的報告說,中國共產黨實際上在支持、資助和推動美國芬太尼危機。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說,中共利用芬太尼在對美國發動一場“化學戰”,意圖從“內部掏空”美國。
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從公眾視野中消失超過一年,官方至今語焉不詳,引發外界眾說紛紜。 《華盛頓郵報》週日披露,秦剛目前名義上擔任中國外交部下屬的一家出版社的一個低階職務,已免於牢獄之災。有分析家質疑該消息的可信度,但也有人認為,秦剛波瀾起伏的政壇生涯著實映射出中共統治下政治體制的黑暗無常。
美國和國際機構近期警告,如果伊朗願意,它可以很快製造出核武器。軍事專家指出,伊朗的核進展的背後是中國多年輸送的技術和人才的支持。他們還說,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朗將加速終結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領導角色。
8月27日到29日,在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訪問中國期間,中國官員再次就台灣問題強硬表態。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以及近來不斷加強台灣海峽及其周邊地區的軍事活動和經濟脅迫,增加了台海衝突爆發的可能性,已經引發包括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在內的全球很多國家的擔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