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當中國電訊設備公司華為被美國特朗普政府基本上切斷了芯片的供應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認識到,中國必須在這個關鍵的領域減少對外國的依賴。他也在多個場合表示,中國要實現關鍵零部件的“自給自足”。自那以後,中國掀起了一輪為掌握芯片自主權的大規模總動員。近兩年過去了,中國發現要想爬到高端芯片製造價值鏈的上游,他們仍然離不開西方頂尖半導體企業的技術和支持,別無選擇。
據日經亞洲(Nikkei Asian)報導,中國正籌劃在今年上半年成立一個專門機構,用於強化和協調中國公司與外國領先的半導體企業之間的合作。報導稱,這個計劃名為“半導體跨境產業服務工作委員會”(Cross-border Semiconductor Work Committee)的機構將由中國商務部與工業與信息化部聯合設置,有半導體技術研發優勢的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牽頭,通過在軟件、材料和製造設備方面建立研發中心的方式推動中國與外國半導體產業的聯合研發合作。
該機構還將推動地方政府的參與,包括在研發中心方面提供資助,以及在中國企業收購海外半導體企業時提供資金支持。英特爾、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AMD)以及包括全球最尖端的芯片設備製造商ASML在內的荷蘭商界團體都是潛在的合作目標。
拉塞爾:中國芯片本土化進展不順利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高級研究員、科技與國家安全項目主任馬丁·拉塞爾(Martijn Rasser)對美國之音表示,此舉顯示中國高端芯片本土化的進展並不順利。
“他們仍然非常依賴外國技術和外國知識。我認為有關的媒體報導呈現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北京認識到他們還沒有達到可以獨立發展的地步。所以他們仍然非常渴望吸收外部知識,以使他們達到他們想要的水平。”他說。
對外國高端芯片的嚴重依賴已經成為製約中國走向科技強國的最大瓶頸,再加上美國對先進芯片的出口限制已讓中國倍感壓力。去年,中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的營收下滑了30%,進一步凸顯了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脆弱面。
去年5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中科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講話,要求在高端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上全力攻堅。在那之前,習近平也多次表示,要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
劉易斯:美國阻撓了中國的芯片戰略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戰略科技項目主任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對美國之音表示,成立所謂“跨境半導體工作委員會”這一機構也顯示,在美中戰略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國過去的一些做法和手段已不奏效。“中國曾有一套打造芯片產業的戰略,例如通過對外投資和強制技術轉讓等,但均已受阻,”他說,“美國阻撓了中國過去的手段。”
中國企業曾嘗試通過對外收購這種“短平快”的方式實現產業升級。這在以前一直是屢試不爽,但現在這條道路也變得十分艱難。
去年年末,中國私募股權智路資本以1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韓國半導體廠商美格納(Magnachip)的計劃,由於未能獲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批准而被迫終止。該併購協議早在去年3月就已達成,但很快被美國政府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叫停,最後不得不告吹。
現在,中國政府顯然希望通過成立一個新的、囊括海外頂尖半導體廠商的專業組織來另闢蹊徑,從而獲得急需的關鍵技術。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劉易斯說:“現在中國必須競爭,因為不僅僅是美國在尋求補貼其芯片行業,歐盟、新加坡、韓國、日本也在尋求補貼。因此,中國不得不以一種它以前從未有過的方式進行競爭,我認為這就是這個委員會的目的,它是為西方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提供激勵。”
但新美國安全中心的拉塞爾認為,中國的這一行動也依然極有可能會受到美國的重視和反對。“美國政府當然會從國家安全的角度非常密切地關注此事。最近在華盛頓有很多關於對外投資審查的討論,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為什麼對外投資審查是非常好的想法,因為當然,美國政府不希望中國通過這樣的機制獲得各種關鍵技術。”他說。
亦有分析指出,美國對中國芯片產業的擠壓可能反而會有助於中國科技公司將其自身的商業利益與中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對齊,能夠使一批擁有海外教育背景和技術培訓的人才回到中國,助力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
中國最近拍攝完成的一部40集電視連續劇《縱橫芯海》正是講述了一批海外留學人員受到中國發展芯片產業政策的感召,回國投身中國芯片產業而熱血奮鬥,並創建了通訊芯片中國標準制式的故事。
然而,現實是這可能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劉易斯說,中國可能還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擁有完全自主的芯片產業。他也表示,半導體供應鍊是世界上最複雜和最分散的供應鏈。甚至包括美國在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自做出芯片。
“習近平的計劃的問題在於他想要中國擁有一切,”他說,“但這個產業不是這樣運作的,這只是因為該行業的結構和發展方式的原因而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