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俄烏戰提升台灣自衛意識年輕人積極投身戰術訓練與全民防禦


民間軍警專長訓練公司極光訓練於6月18日模擬兩岸城市激戰,學員學習如何在戰場搬運傷員。(美國之音特約記者金谷攝)
民間軍警專長訓練公司極光訓練於6月18日模擬兩岸城市激戰,學員學習如何在戰場搬運傷員。(美國之音特約記者金谷攝)
俄烏戰提升台灣自衛意識年輕人積極投身戰術訓練與全民防禦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37 0:00

俄烏戰役於2月開打後,台灣人浮現“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憂心,但許多年輕人不懼戰,除探尋防空洞,編制避難場所地圖外,還自發性投入戰術射擊和實戰模擬課程,並學習戰場急救等生存訓練,以期強化自我防衛的能力。戰術訓練公司表示,2月以來,台灣男子投入訓練人數增2-4倍,女性學員也增加近三倍。

月中旬的周末,民間軍警專長訓練公司極光訓練位於北台灣新北市的訓練中心異常熱鬧。一邊有學員全副武裝,持槍砲彈藥穿梭在車輛與住宅間,進行近身作戰(Close-Quarters Battle)訓練,以模擬兩岸城市戰;另一邊則有許多學員投入國際防禦性手槍協會(IDPA)的新手射擊課程,其中不少人是第一次拿槍練習打靶,而且多半都是女性學員。

間軍警專長訓練公司極光訓練於6月18日模擬兩岸城市激戰。(美國之音特約記者金谷攝)
間軍警專長訓練公司極光訓練於6月18日模擬兩岸城市激戰。(美國之音特約記者金谷攝)

巾幗不讓鬚眉台灣女性積極備戰

住在台北的電信從業人員林嬑君(美國之音特約記者羅斯攝)
住在台北的電信從業人員林嬑君(美國之音特約記者羅斯攝)

住在台北的電信從業人員林嬑君是第一次接觸槍枝,現年36歲的她有個用槍原則,那就是,持槍時,永遠都要想像槍已上膛,才不會誤傷人。雖然只有短短一天的射擊課程,但她說她樂在其中,後續也願意接觸急救課程,希望能在戰時為台灣貢獻一份心力。

林嬑君告訴美國之音:“老師說,手槍其實是最難的一種武器,穩定度很靠操作的人。我覺得是有一些難度,比如說,打靶的時候,很容易上下晃動,或是打歪,但是可以經過訓練改善。”

33歲的專利工程師宋孟璇(美國之音特約記者羅斯攝)
33歲的專利工程師宋孟璇(美國之音特約記者羅斯攝)

33歲的專利工程師宋孟璇也是第一次用槍,她說,她的心情興奮多於緊張。對於兩岸情勢,她認為台灣人應有危機意識,萬一有一天兩岸開打了,台灣不能單靠軍人保護。她期許自己屆時也能扛起槍,發揮作戰力。

宋孟璇告訴美國之音:“我跟家人平常就會討論,如果真的發生戰爭,我們要去哪裡集合。我覺得,(兩岸)打起來的機率,在多數台灣人眼中看起來是不高的,但是就算機率很小,我也希望我可以不期待外援,至少我可以保護我自己還有家人。”

台灣青年自費學習戰術減低軍隊壓力

現年34歲、住在中台灣雲林的兒少社工張孝睿(美國之音特約記者羅斯攝)
現年34歲、住在中台灣雲林的兒少社工張孝睿(美國之音特約記者羅斯攝)

現年34歲的張孝睿已不是初學者了,他接觸戰術訓練長達十年。平時他在中台灣雲林擔任兒少社工,每月北上接受訓練,不管是戰術射擊、高風險攻堅,還是戰地醫療,他廣為涉獵。他說,他之所以那麼積極,是因為當兵時打靶次數太少,因此學不到太多作戰技巧。隨著中國對台威脅日增,他認為,台灣要自救,而戰場上的溝通與協調是他目前著眼的學習重點之一,他希望有一天若志願參戰,可以協助不同夥伴隊伍間的無縫溝通。

國際防禦性手槍協會(IDPA)於6月18日舉辦新手射擊課程,學員自發主動,認真學習。(美國之音特約記者金谷攝)
國際防禦性手槍協會(IDPA)於6月18日舉辦新手射擊課程,學員自發主動,認真學習。(美國之音特約記者金谷攝)

張孝睿告訴美國之音:“大家的訓練背景不一樣,就業背景不一樣,溝通的方式也一定不一樣。我們剛剛在訓練的過程中間,即使是有無線電,但其實通聯習慣,甚至是靜默時的手勢,他們有自己的默契。跨單位的默契要怎麼連結,會是未來比較(大的)考驗。“

新北市議員候選人林秉宥(美國之音特約記者羅斯攝)
新北市議員候選人林秉宥(美國之音特約記者羅斯攝)

新北市議員候選人林秉宥也是作戰訓練的常客。他認為,兩岸一旦爆發城市巷戰波及鄰里時,官兵都要有專業的知識技能,才能冷靜面對沖突。他說,越多台灣人投入訓練,就越能降低台灣軍隊的壓力,但台灣的體制和法規也應調整,讓人適才適用。

投入戰術訓練不分男女人數倍數成長

林秉宥告訴美國之音:“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譬如說,我是傘兵退伍,因為我只有當士兵,所以我36歲就被除役了。可是,我現在的體能的狀態,還有技術,還是可以繼續從事作戰任務,但是國家卻沒有安排,這是比較可惜。”

台灣民間軍警專長訓練公司極光訓練的負責人江宇斌(美國之音特約記者羅斯攝)
台灣民間軍警專長訓練公司極光訓練的負責人江宇斌(美國之音特約記者羅斯攝)

極光訓練的負責人江宇斌表示,俄烏戰事激發了不少台灣年輕人自我防衛的意識,無論是戰術射擊,還是戰場醫療課程,投入的男女學員不斷增長。本身也是台灣退伍職業軍人的他說,自2月以來,男學員已經增加2-4倍,而每堂課女學員的人數比例也從15%左右,增長近三倍,他們個個自發主動,有人還呼朋引伴來參加。

國際防禦性手槍協會(IDPA)於6月18日舉辦新手射擊課程,女性學員佔半數。(美國之音特約記者金谷攝)
國際防禦性手槍協會(IDPA)於6月18日舉辦新手射擊課程,女性學員佔半數。(美國之音特約記者金谷攝)

台灣熱血青年尋找防空洞提供避難所

除了有志青年投入戰術訓練,台灣也有一群人在各地探尋防空洞,並編制出避難場所地圖,供全民使用,以提高台灣人的戰時存活率。

來自北台灣新竹、現年35歲的護理陪護工郭柏聖(美國之音特約記者羅斯攝)
來自北台灣新竹、現年35歲的護理陪護工郭柏聖(美國之音特約記者羅斯攝)

來自北台灣新竹、現年35歲的護理陪護工郭柏聖,曾在台灣網絡論壇PTT發表文章,討論台灣防空洞信息的推廣,也和朋友四處探尋防空避難所,包括他住家附近大樓的地下兩層停車場,以及一些列管、卻未完全開放或有待標示的防空洞,他希望這樣的資訊流可以在戰時發揮功效。除了防空洞資訊,他也自我強化求生訓練。

郭柏聖告訴美國之音:“我也做了一些類似野外求生的練習,像是帶一些鏟子、鋸子,以備不時之需。如果(戰時)真地遇到水電、瓦斯有管制的時候,我還能夠為家人做一些簡單的生活上的技能。”

郭柏聖所在的新竹市是台灣近17萬高科技人才聚集的重鎮。根據新竹市警局的統計,該市列管近3000處防空避難所,足可容納多達251萬人。另據台灣警政署的統計,全台防空避難所設施總計約105,000處,可容納至少8,665萬人,約佔台灣人口的三倍。


台灣民間自製“防空疏散避難地圖”

來自南台灣台南的全台防空疏散地圖製圖者江明宗
來自南台灣台南的全台防空疏散地圖製圖者江明宗

台灣內政部網站設有“防空疏散避難專區”,可供民眾查詢,但因使用方式不夠親民,來自南台灣台南的江明宗自發整合,製作出一份完整的地圖,讓台灣人能迅速找到住家附近的防空避難所。

江明宗表示,製作地圖並非難事,但地方人士的回饋卻讓他看到這些避難處所的隱憂。

江明宗告訴美國之音:“他真地去地圖上標示的點看,可能很多情況是,它(避難所)被改成其他的用途或者是根本無法進入。就我的經驗,從來沒有遇過我們的演習去用到這個防空洞,所以有一點擔心,它實際狀況。在使用資料上,它標示的位置跟實際位置還是有差距。”

江明宗說,儘管全台的防空避難所夠多,但平時缺少演習,一旦發生緊急狀態,民眾可能無所適從,或慌亂擠進同一空間時,反而造成傷亡,而且後續人員的飲食和容留安排,也有待政府提前部署。

專家:防空避難處缺維護及戰時演習

此外,觀察人士說,台灣部分防空洞老舊潮濕又滴水,稱不上有避難功能,就算是現代化的建築物,除照明和通風設備外,也缺乏其他與維生相關的設施。而台灣現行的防空演習也不具實效,多是要求道路淨空,民眾待在室內,完全未驗證如何大規模疏散群眾,他們說,這都有待政府通盤改善。

根據台灣民進黨立委王婉諭日前參訪瑞士避難所的經驗顯示,當地的避難所入口設有雙層門,以防有毒物質進入,更規劃有臥室、盥洗室、廚房和清潔間等生活設施,也有儲藏室和急難設備,還備有14天的用水、電力,可說規劃完善。

參考他國經驗強化避難應對

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
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

對此,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瑞士等國的避難所是為了躲避核戰及核污染規劃的。他說,很多國家的基礎設施已整合到國家戰備計劃中,他們的避難所能供長期生活,但造價昂貴,平時上鎖,危難時才會重啟維護。他還說,雖然台灣現階段的避難規劃不足,但避難所要強化裝備或物資並非難事。

蘇紫雲告訴美國之音:“台灣的地下鐵、捷運站的空間稍微改造一下,就可以有床鋪跟飲水。但是很重要,這些床鋪應該只是提供作戰時候受傷病人等的收容,而不是每一個市民都要去躲在有臥室的空間。”

他說,以台北市為例,政府可以強化三鐵等地下系統來應對戰時的避難,包括儲備食物、藥物、淨化水質的濾水器等,就能加強避難功能。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