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警告中國,華盛頓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協調的制裁措施,應該成為對北京的一個警告:如果北京對自治的台灣採取行動將會招致什麼後果。
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在北京對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八月份訪問台灣做出反應後,華盛頓加大了對中國制裁方案的討論;同時,歐盟正受到台北的外交壓力,去採取同樣的行動。
然而,鑒於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巨大作用,爭取對這些措施的支持將比制裁俄羅斯困難得多。相關專家、外交官和前官員對此提出了一些選擇和所面臨的障礙:
慎用“核選項”
美國國會的立法草案,概述了因台灣問題可能對中國實施的全方位懲罰性制裁;其中包括對習近平主席和其他領導人實施制裁,將中國的銀行排除在全球市場之外,禁止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禁止進口中國商品,以及限制中國的能源項目。
然而,禁止美中銀行之間所有美元業務的所謂“核選項”,實際上將中國金融機構凍結在國際金融體系之外,該選項被認為當然在起初階段是極不可能的;因為這可能對美國和全球經濟造成更廣泛的傷害。
國防、科技和航空航天領域
相反,決策者們最初可能會選擇一些不那麼引人注目的措施。例如,針對中國官員、公司和機構的資產凍結;針對某些銀行採取更有限的行動;以及制定禁止有利於中國軍工綜合體系的交易的規則,其中包括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和航空航天領域。
前美國政府官員、捍衛民主基金會制裁專家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表示,可能決策者願意考慮針對隸屬於中國執政的共產黨的金融機構,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即中國的中央銀行,以及支持貿易和工業的各種國有銀行,“但是門檻會設定得相當高”。
“我相信,許多美國政策制定者會感到不願意採取非常嚴厲的措施,至少在實際入侵發生之前,”他表示,並且解釋說,這樣的舉措可能會“嚴重損害美國的經濟”。
亞洲盟友可能也不情願
來自亞洲國家的支持對於有效的制裁至關重要,但是鑒於這些國家與中國有著巨大的經濟聯繫,恐怕很難說服這些國家。
一位亞洲外交官說,除了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和韓國之外的大多數亞洲國家,除了口頭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外,不會做得太多。而“俄羅斯與全球經濟的聯繫與中國差得太遠。”
“我不確定這種對付俄羅斯式樣的制裁威脅會有多少現實意義,”他說。
“最有可能支持美國立場的國家是日本。但是日本企業,即使它們試圖實現多元化,在中國有太多的製作工廠,我不知道他們能這麼快就放棄什麼。”
根據日本貿易省的最新調查,截至2021年3月,共有七千四百八十六家日本企業,在中國設有當地子公司,接近佔所有日本企業海外子公司的三分之一。
“許多國家還沒有準備好去制裁中國,”一位來自美國亞洲盟友的官員說。“我們目前處於發展志同道合的國家之間團結的初始階段,但目前這似乎有點只是象徵性的和膚淺的。”
中國的反制裁措施
北京過去曾因為美國挑頭而對亞洲國家採取強硬立場。例如,韓國在其領土上部署美國導彈防禦系統後,就面臨過中國的經濟報復。
中國還採取行動減少對進口技術的依賴,並正在努力開發數字貨幣的使用,使其能夠規避對銀行的制裁。
“中國一直在積極地試圖將其數字貨幣推廣給盡可能多的合作夥伴,”美國商務部前高級官員納扎克·尼卡赫塔爾(Nazak Nikakhtar)說。
“如此一來,全球貿易界將會出現一個相當大的次級貿易區,這樣就能夠規避針對中國的直接制裁。”
中國領導人曾明確表示,他們將從俄羅斯被制裁經驗中吸取教訓,另外也將會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制裁電信巨擘華為的運動中吸取教訓。針對華為的制裁以及芯片出口禁令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才對華為造成重大損害。
“華為在禁令生效之前囤積了美國芯片,目的是保護該公司免受打擊,”辛格爾頓說。“中國幾乎肯定會針對台灣做同樣的事情。有跡象表明,中國已經在做很多事情了;避免在美中關係繼續惡化中,面對更多的風險。
拜登的抉擇
辛格爾頓等專家認為,對中國實施“全面制裁“的可能性不大,特別是考慮到許多這些制裁措施對俄羅斯也沒有用過。
一名前美國高級官員表示,這一切最終都將是拜登總統的決定。拜登總統今年訪問日本時表示,中國已經在對台灣施加軍事壓力方面開始“與危險調情”了。
“歸根結底,讓我們明確一點,這將是總統的政治決定。如果他決定我們需要發出這樣的威懾信號,他可以說‘干吧’,然後財政部就會迅速執行,”這位前高級官員說。
(本文依據了路透社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