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中網絡諜戰(2): 中方的指責


美國司法部以網絡竊密為由對五名中國軍人提出刑事訴訟。(資料圖片)
美國司法部以網絡竊密為由對五名中國軍人提出刑事訴訟。(資料圖片)
美中網絡諜戰: 中方的指責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5:57 0:00
下載
6月10日,中國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稱美國是“黑客帝國”。這是中國針對美國指責中國從事網絡間諜活動提出的最新反駁。

“坦白地講,我對美方這種'賊喊捉賊'的做法很不以為然。”

她說:眾所周知,斯諾登案發生以後,大量披露和曝光的事實已經明白無誤地表明,美國政府和其相關部門長期以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外國政要、個人和企業進行了大規模、有組織的網絡竊密和監聽監控活動,甚至達到了無孔不入、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
“美國不必把自己裝扮成受害者,它自己就是“黑客帝國”,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實。”

華春瑩是針對美國網絡安全公司眾擊(CrowdStrike)6月9日發布報告稱,中國軍人對西方國家實施了網絡黑客攻擊以協助發展中國衛星和航天項目做出的評論。這是繼美國司法部五月份以網絡竊密罪為由起訴五名中國軍人後,美國第二次指責中國軍方組織從事網絡犯罪活動。

華春瑩的講話體現了中國應對美國網絡間諜指控的一貫立場。 5月26,在中國軍人被美方指控差不多一個星期後,中國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發表《美國全球監聽行動記錄》,指責美國利用自己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技術領域的霸權,肆無忌憚地對包括盟友在內的其他國家進行監聽,這種行為的實質早已超出了“反恐”的需要, 顯示出其“為了利益完全不講道義的醜陋一面”。

報告還說,美國多年來針對中國進行大規模網絡進攻,並把中國領導人和華為公司列為目標。不過,這份長達5,800字的報告,基本上是對斯諾登洩漏的文件以及西方媒體相關報導的一個總結,並沒有透露技術上的細節。這與美國的指控不同。美國司法部在指控五名中國軍人時,列出了他們的工作地點、 上級主管部門、被盜竊的資料、以哪些公司為目標以及他們如何處置盜竊的資料等。

*專家:中國在混淆概念*

美國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歐漢龍(Michael O'Hanlon)是美國目前最活躍的軍事專家之一。他說,考慮到斯諾登事件所得到的關注以及美國情報機構多年來的作為,中國做出這樣的辯護很正常,但是,中國混淆了兩個概念。


“但是,在某種意義上,中國在混淆兩個不同的問題。一種是'偵察'(reconnaissance )或是'間諜活動'(espionage)。從這個方面來說,我們和其他國家一樣,甚至做得更多;另一個問題是'盜竊'(theft)和'入侵'(hacking)。我相信這個方面,中國比我們做得更多,而且中國也沒有採取措施來管控一些獨立行動者。從這個角度講,我不認為美國應該感到特別的愧疚。我們當然在從事間諜活動,但是我不認為美國在系統地進行'盜竊'或是'入侵'行為。”

美國喬治•梅森(George Mason)大學法學院教授傑瑞米•拉布金(Jeremy Rabkin)還是強調了雙方的不同。他說:中方的所作所為已經超出了歷史上間諜活動的範圍。

“中國的所作所為真的引起了美國人警覺。他們尋求私營企業知識產權。他們並不只是想了解美國政府的計劃,他們在盜取美國公司的商業機密。他們盜取這些機密並不只是讓自己了解對方,而是利用這些機密製造出美國產品的翻版,這是犯罪行為。這不屬於人類歷史上大家都能接受的'哈哈,你們大家都在做。'在美國這樣做,你是會被扔進監獄的。”

*白宮:不為企業謀利*

強調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目的間諜活動與中國軍方為盈利為目的的商業間諜活動有很大的不同也一直是奧巴馬政府為自己辯解的理由之一。

不久前剛剛辭職的白宮前發言人傑伊•卡尼(Jay Carney)說:“美國是不會為私人公司或是企業的利益收集情報的。 美國不會向這些公司提供情報使得企業獲利、在市場上贏得優勢或是改善盈利狀況。這樣的活動,這個國家是不會做的。” (白宮:美國不從事商業間諜活動)

在被問到如何讓外界相信,美國政府的商業間諜活動不會讓相關公司獲益時,喬治•梅森大學法學院教授拉布金回答說,美國可能也沒有必要這麼做。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我對中國掌握了我們所無法掌握的非常有價值的技術,而我們必須從他們那裡盜竊來,表示懷疑。但是,即便是這樣,中國就該指出哪家美國公司盜用了中國公司的技術。但是,這樣的例子我還沒有聽說過。”

*間諜大論戰的原因:中國經濟的崛起*

但是,布魯金斯學會的歐漢龍認為,擔心失去技術的優勢可能是這次間諜戰背後的主要原因。

“從更廣泛的歷史角度來說,中國現在是一個更有效的競爭者,從附加值來說,是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很多國家都有貿易順差。當然,網絡在最近10到20年的發展變化很大,而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取得長足的發展。 中國有赶超潛力或利用網絡取得優勢,這一個很新的現象, 這在過去10年到20年都曾經不是問題。”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