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川普的外交政策決策中,人權議題扮演什麼角色?在本周國會
就川普內閣人選舉行的確認聽證上,這個問題成為了一個焦點。鑑於川普在競選中所做的一些有爭議的承諾,這個問題就也顯得更為重要。
這是唐納德·川普在競選時曾多次做出的一個承諾: “留住石油,留住石油,留住石油。”
川普指的是伊拉克石油。他說,美國應當在伊拉克戰爭期間開採和銷售那裡的石油。
他說: “在以前,戰利品屬於戰勝國。”
人權觀察華盛頓分部主任薩拉·馬爾貢(Sarah Margon)說,那些言論讓人們擔心川普將會如何處理海外人權問題。
她說:“我們的很大擔憂是,新政府要麼是對人權不感興趣、不會參與這個議題,要麼就是把人權工具化,利用它來達到其它目的。”
馬爾貢指出,川普願意與俄羅斯的普京、埃及總統塞西或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等專制者合作。
這並不是新鮮事。美國有時候也與侵犯人權者結為盟友。但是川普及其一些高級官員甚至連一句批評話都不情願說。
這種不情願在本週對川普提名的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的確認聽證上展現無遺。
蒂勒森拒絕稱普京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無異於犯有戰爭罪。在被問及對菲律賓領導人杜特爾特的禁毒戰爭的看法時,蒂勒森也沒有予以譴責。杜特爾特的禁毒行動已導致數千人死亡。蒂勒森辯護說,他所持的是務實立場。
他說:“期待每項外交努力都只由人權來驅動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在美國人民的安全處於危險的情況下。”
但是美國真的要在國家利益與價值觀之間做出取捨嗎?倫敦大學的萊斯利·維涅穆里通過Skype對美國之音說,並非如此。
她說:“你可以說,維護人權非常符合我們的利益,因為從長期、甚至是短期來看,這將便於與美國需要共事的世界其它國家構建有效的伙伴關係和聯盟。”
在川普準備就任之際,有一點是明確的:他不會是第一位、也不會是最後一位需要在國家安全與人權考量之間進行平衡的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