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外援暫停 中國速度加快 庫克群島風波引發多方不安


庫克群島總理馬克·布朗(Mark Brown)在中國青島參觀國家深海中心。2025年2月12日
庫克群島總理馬克·布朗(Mark Brown)在中國青島參觀國家深海中心。2025年2月12日

2月10日至16日,庫克群島總理馬克·布朗(Mark Brown)對中國進行訪問,預計他將在這次訪問中與中國簽署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聯合行動計劃》。

庫克群島和新西蘭之間存在著獨特的政治、經濟關聯,而布朗在中國行之前並沒有向新西蘭政府通報相關計劃的細節,從而引發了新西蘭和庫克群島反對黨的不安及不滿。

與美國暫停對外援助形成巨大反差,庫克群島與北京簽署戰略伙伴計劃更凸顯中國在庫克群島甚至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還在持續擴大。這讓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美國盟友感到非常擔憂。

火上烤的島國總理

2月5日,庫克群島總理辦公室發出消息說,應中國政府邀請,布朗總理將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同時雙方將商定《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聯合行動計劃》,作為雙方接觸的框架和未來合作的路線圖。

這個消息引起強烈反彈。新西蘭總理克裡斯托弗·拉克森(Christopher Luxon)、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溫斯頓·彼得斯(Winston Peters)對庫克群島政府的做法至少提出兩次批評,認為布朗政府應當在這些問題上對新西蘭保持透明。

庫克群島位於南太平洋,人口兩萬,另有約六萬人居住在新西蘭,持新西蘭護照。它的主要經濟來自漁業和旅遊業。

庫克群島議會議員、反對黨民主黨領袖蒂娜·布朗(Tina Browne)表示,新西蘭有理由要求布朗總理對這個問題作出說明。2001年《聯合百年宣言》要求庫克群島就重大國際協議與新西蘭進行磋商,特別是那些可能對地區安全和外交關系產生影響的協議。

蒂娜·布朗告訴美國之音,“庫克群島政府未能在最終敲定該協議之前全面披露信息,這嚴重違背了信任。透明度是建立牢固外交伙伴關係的基石,有意義的磋商必須在協議簽署之前進行,而不是之後。布朗總理的做法引起了惠靈頓的合理擔憂,這可能會對新西蘭與庫克群島的關系產生持久影響。”

神秘協議

壓力之下,馬克·布朗在這次出訪前向媒體表示,庫克群島與新西蘭是對等關係,並指出新西蘭與中國簽署全面伙伴關係協定時也有征求過庫克群島政府的意見。

馬克·布朗還表示,他已向新西蘭多次承諾,與中國簽署的任何協議都不會影響到庫克群島和新西蘭的關係,尤其是在安全領域。

直到2月13日馬克·布朗已經抵達中國之後,外界才直到了這個計劃的部分細節。計劃稱,庫克群島將在深海探索、水產養殖等方面與中國展開廣泛合作。布朗同時表示未來幾天將分享更多細節。

新西蘭外交、國防和貿易委員會前主席西蒙·歐康納(Simon O'Connor)告訴美國之音,“整個協議的保密性無疑引發了擔憂。在我們看到協議之前,一切都只是猜測,包括是否有安全條款,但人們擔心這一初步合作,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擴展到安全和警務領域,這是可以理解的。”

外界目前並不清楚庫克群島和中國關係快速升溫的具體細節。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去年底對庫克群島的短暫訪問,似乎印證中國在力推雙方合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月13日首次證實馬克·布朗訪問中國的消息,提及他將參加哈爾濱亞冬會的閉幕式,並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見,布朗一行還分別赴上海、山東參訪。

中方同時表示,庫克群島是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合作伙伴,願以馬克·布朗的中國之行為契機,就兩國關系深入交換意見,共同推動兩國關係不斷取得新發展。

庫克群島和中國在2018年11月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同月簽署共同推進 “一帶一路” 的諒解備忘錄。

受傷的新中關係

北京應該意識到了新西蘭方面的情緒。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月1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庫克群島同新西蘭關係特殊,但雙方都是中國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庫關係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也不應該受到第三方的干擾和制約。

新西蘭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楊傑生(Jason Young)認為,這一事件對新西蘭與中國的關係產生了進一步的不利影響,新西蘭已明確表示,庫克群島是一個自治國家,與新西蘭自由聯合,是新西蘭的核心國家利益。

楊傑生表示,“與中國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可能涵蓋國防或安全問題,因此人們期望庫克群島應就該協議與新西蘭進行充分磋商。由於協議可能包括的內容(尤其是措辭)缺乏透明度,新西蘭許多人質疑中國是否承諾與新西蘭相互尊重。”

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政大法學博士、龍華科大助理教授賴榮偉告訴美國之音,中國在太平洋群島 “設據點” 的做法有較大影響,因為庫克群島這樣的島國涉及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勢力範圍,美國在安全上也有第一島鏈、第二島鏈戰略考慮,所以庫中關系的拉近讓這兩個國家感到很不舒服。

“北京正迅速填補真空”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最近對美國聯邦政府的機構調整中關閉了美國國際開發署,並決定暫停對外援助90天。受訪人士普遍認為,美國的這一做法顯然給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南太國家的影響力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楊傑生表示,中國是太平洋地區的主要捐助國和援助國,也是重要的商業伙伴和基礎設施提供者。如果美國提供的援助減少,太平洋島國將更有理由與中國合作,以實現其發展目標。

蒂娜·布朗認為,美國國際開發署的關閉和國際援助格局的變化造成了權力真空,而中國正在迅速填補這一真空。

蒂娜·布朗告訴美國之音:“北京通過基礎設施投資、金融援助和戰略伙伴關係大大擴大了其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雖然外國投資和援助可以帶來好處,但必須採取明確的保障措施,防止經濟依賴或可能損害我們主權的隱性條件。”

包擴庫克群島在內的太平洋島國高度依賴外部援助,中國外援金額排名相當靠前。根據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的一份報告,2008年至2021,庫克群島平均每年獲得的官方發展融資(ODF)為3400萬美元,其中新西蘭佔比42%、中國21%、亞洲開發銀行12%,澳大利亞10%。

就太平洋島國而言,澳大利亞是最大捐助國,其捐助金額在2008年至2021年間這個地區獲得全部發展資金中佔了40%左右,約170億美元,中國排名第二,捐助約39億美元。

中國究竟要什麼?

雖然庫克群島總理布朗多次強調協議不涉及安全和國防,中國官方也聲明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但這並不能打消人們的疑慮。

蒂娜·布朗認為,所羅門群島的先例不應忽視。2022 年,中國和南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進行合作,最初是經濟伙伴關係,但很快擴展到安全領域,包括中國警察的存在和潛在的軍事參與。

她說,“我們必須提出尖銳的問題。深化與中國的經濟聯繫有何長期影響?儘管目前已有保證,未來的協議是否會帶來安全或防務合作?庫克群島是否有在經濟或政治上受制於中國的風險?”

新西蘭梅西大學市場行銷教授鐘煥麟博士告訴美國之音,“說實在的,商業界完全脫離政治是不太可能的,也不能責怪商界或者政界會有這樣的擔憂。在投資庫克群島的時候,如果有一天環境改變的話,當然會影響到在這邊的未來。以中國的歷史紀錄來看,先經濟、慢慢進入政治,這個是有利可圖的。”

庫克群島和中國雙邊關係的提升,事實上標誌著中國在太平洋地區影響力的又一次提升。

楊傑生表示,在美國對太平洋地區的承諾受到質疑之際,中國正在加強對太平洋地區的參與。

他表示,“北京這樣做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增加其貿易彈性和獲取自然資源的渠道,加強與各國的外交和安全關係,以及削弱美國加強與該地區關係的努力,而北京通常認為美國的這些努力,會在這些地區引發對中國活動的反對。”

蒂娜·布朗告訴美國之音,“如果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足跡繼續擴大,長期地緣政治轉變的風險不容忽視。”

西蒙·歐康納特別談到了中國對西方價值觀可能帶來影響。

他說,“與所有強國一樣,中國也有影響力。無論是獲取產品和漁業等資源,還是讓更多國家與中國保持一致。歸根結底,共產主義中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與新西蘭等自由民主國家不同。”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