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軍隊的年度“漢光演習”即將於五月中旬實施第一階段的兵棋推演,並於七月下旬進行實兵操演。而今年的演習重點之一是“殲敵於陣地內”,也就是模擬短兵交接的城鎮戰,這和往年所強調的“殲敵於灘岸”略有不同。觀察人士指出,從台灣最新作戰防衛線的調整,可以看出台灣軍方對中國解放軍登陸能力提升的擔憂,也藉鏡俄烏戰事的經驗,積極因應烽火蔓延至城鎮地區的可能性。
漢光演習是台灣軍隊操演的年度重頭大戲。根據台灣國防部的規劃,將於5月16至20日實施第一階段的圖上兵棋推演,以近年解放軍侵擾模式及遠海長訓等各種可能犯台行動為想定基礎,並參酌俄烏戰爭啟示,來發展作戰策略。第二階段將於7月25日至29日執行實兵、實裝和實彈操演,以強化戰場經營、熟悉作戰環境及驗證作戰策略的執行能力。
台灣國防部指出,今年漢光演習的重點之一為“毀敵於水際灘頭、殲敵於陣地內”,也就是“各作戰區將運用灘岸、縱深及城鎮特性,強化泊地、灘岸布雷及阻絕障礙設置,並統合三軍兵、火力,以及運用地面各式曲、直射武器、火砲等,執行聯合國土防衛作戰演練。”
灘岸殲敵的下一步?
台灣總統蔡英文自2016年上任後,即將台灣的整體防衛構想定調為“濱海決勝、灘岸殲敵”,也成為過去幾年漢光演習的操演重點。但隨著俄烏城鎮交戰天天上演,不少軍事專家質疑,如果台灣無法將登陸的解放軍殲滅於灘岸,守不住灘岸這道防線,那下一步該怎麼辦呢?
位於台北的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台灣軍隊不一定能打贏灘岸戰,因此近來各界建議軍方加入“地面防衛”的作戰指導,更主張全民防衛,也就是,人手一槍,自我防衛。
羅慶生說:“以前被質疑說,灘岸(殲敵)如果失敗怎麼辦?下一步好像就沒什麼指導了,所以它(台軍)現在補足這一塊。”
軍事觀察人士分析,今年台灣漢光演習新增“殲敵於陣地內”的防衛策略,代表戰線延伸,以因應解放軍登陸能量提升對台灣可能造成的威脅。
前情報官員:港口機場失守,共軍四天登陸21.7萬人
台灣國防部前情報次長室情研中心副主任孫秉中四月底於“淺談解放軍武力攻台”的講座中指出,北京一旦決定武力攻台時,解放軍應有能力突破國際監偵,發動無預警或預警時間極短的突擊。
他說,解放軍武力犯台的戰術目標是“先癱後登”,亦即,先投射各型武器來癱瘓台灣的海空軍及作戰監偵系統,以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和製電磁權,並綜合毀傷台灣軍隊六成以上的作戰能力後,才會實施登陸作戰。
孫秉中分析,解放軍現役的兩棲正規登陸艦艇共有兩艘075型兩棲突擊艦、八艘072型船塢登陸艦以及45艘各型千噸級戰車登陸艦。以解放軍目前的運輸能量來估算,單次正規登陸輸送能量為21,700人及1,100輛兩棲戰車。此外,解放軍空軍現役各型運輸機約275架,若以八成的運送能量計算,單次最大空降兵力可達九個加強營,約5,600人及110輛輕裝甲車。
孫秉中說:“從第一天可投入兵力開始計算,爾後每一天就是前一天的85%,因為會有戰損,來做研判的話,那採取正規的兩棲登陸、空降跟機降,四天可以運送78,000多人。但是一旦(台灣的)港口跟機場被奪取並且開放的話,我們假設每一天港口下載四個旅,空運著陸來22,000多人,到第四天,加上前面這個數據,它(解放軍)可以運217,000人(來台)。”
隸屬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去年11月發布的報告也指出,以解放軍目前的海上與空中運輸能力,能在對台的第一波攻勢派出至少25,000人的登陸部隊,其中包括兩萬名機械化部隊、數百輛步兵戰車和主戰戰車,而解放軍透過戰機也可運送高達5,000人。
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則指出,中共立體登陸的能力近年大幅提升,尤其是直升機部隊的垂直登陸能力,因此,對台發動閃電式突襲,不無可能。
蘇紫雲告訴美國之音:“中共可能攻擊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等都會,快速瓦解台灣的抵抗意志。這種情形就不是傳統(的)海灘登陸,而是像075這些三棲攻擊艦猝然發起攻擊,加上它在龍泉機場、福建一帶的這些機場用直升機快速機降,畢竟它大概有一千架左右的直升機,發動閃電式的突襲是不無可能,雖然說我認為,它成功的機率不高。”
根據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4月22日發布的報告,中國近年來不斷引進有關城鎮戰的新戰術,加強訓練、更新軍備,更大幅擴建位於內蒙古的城市作戰場“朱日和基地”的訓練設施,甚至仿造台灣總統府及外交部等區域建築物,作為攻擊假想目標。
借鏡俄烏戰役台軍演練城鎮戰
軍事觀察人士普遍認為,解放軍的三棲登陸能力已日益完備,一旦突破台灣的灘岸防線,若台灣堅不投降,繼續抵抗,那麼城鎮戰便不可避免,因此台灣必須將防線從灘岸退至各作戰區的陣地內殲敵。尤其借鏡俄烏戰爭,美國一定會支持,台灣軍隊即使退守城鎮,也要力求逆轉勝,拖垮解放軍。
位於台北的中華亞太安全治理學會資深研究員廖天威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台灣的防衛戰略構想,始終有美國在協助下指導棋。拜登政府現看到烏克蘭的反擊成效,必然期待台灣能把城鎮戰、游擊戰納入漢光演習的想定,並確實模擬執行。他說,漢光演習過去也曾操演過城鎮戰,但多半假定要塞遭解放軍奪取,台軍實施單點反奪取作戰,這樣的模擬規模在美軍眼裡應顯不足。
廖天威說:“過去所模擬、所演練過的所謂的城鎮戰,基本上以奪取、反奪取(為主)。比方說,中共的機降兵力或者是空降的兵力來奪取我們的要塞,我們再反奪取,所以不會進到都市的巷弄或者是地形要點。現在美方希望我們演練的可能是這個部分。”
今年一月,台灣軍隊在南台灣高雄實施了一場由步兵和裝甲車輛進行的巷戰軍事演習。在模擬戰鬥中,陸軍部隊在建築物或由沙袋搭建的野戰工事中交火,裝甲車輛則在模擬城市街道的路障中穿梭。
廖天威研判,漢光演習本月的兵棋推演肯定會模擬城鎮戰,但是七月的實兵演練不見得會到位,畢竟城鎮戰是激戰,就算打贏了,也是敵我玉石俱焚,台灣恐沒有本錢打到這地步。
軍事專家:城鎮戰操演恐引發民意反彈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的羅慶生也說,雖然今年漢光演習強調“殲敵於陣地內”,但並未清楚界定陣地。他說,城鎮戰是可能場景,但兩軍交火不一定局限在城鎮內,也可能延伸至城鎮外的郊區。羅慶生指出,若戰事打到家門口,老百姓一定反感,也不會支持。只要民意有所質疑,台灣軍方就很難操演城鎮戰。因此,基於敏感性,台灣軍方不願表明“陣地”在哪裡,就是怕引發民意反彈。
羅慶生說:“軍隊打仗如果打到城鎮戰的話,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因為這多少就有一點點拿人民當做人肉盾牌的感覺,我賭你(中國)不敢打,因為會誤傷人民。這樣是好、還是不好呢?我們要從台灣整體利益來看,當然最好就是在城鎮之外打仗。”
國防安全研究院的蘇紫雲則指出,台灣軍方一直都設想過“殲敵於陣地內”的情景,城鎮戰也並非新的戰略思維,只是各國都力求避開這道防線。
蘇紫雲說:“從1960年代,俞大維(台灣國防)部長以來,我們的防衛作戰概念都是,戰略沒有變動,戰術調整而已。當年俞大維文人部長提出拒敵彼岸、擊敵半渡、毀敵灘際、殲敵陣內,大概是這四個階段作為戰略的主架構。”
蘇紫雲強調,城鎮戰是各國的最後一道防線。對台灣而言,上策還是把解放軍阻擋在境外的海上和空中,地面部隊才有餘裕掃蕩少量進入城市作戰的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