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政府報告警告防範北京竊取美國人工智能機密的同時,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多數美國科技產業工作人員支持與中國合作,結束美中科技行業的緊張對峙。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許多受訪者任職於和中國有業務往來的科技公司,或者想與中國公司進行合作。
美國科技媒體Protocol星期一(3月15日)發布一份對美國科技行業從業人員的問卷調查結果。從科技行業是否權力過大,“230條款”是否改革,到如何看待中國科技公司,問卷內容涉及美國科技行業面臨的諸多熱門話題。
調查顯示,56%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限製過頭,60%受訪者支持與中國科技公司進行更緊密的合作,58%認為美中冷戰可能會削弱美國科技產業。但是在華為問題上,46%的受訪者認為美國該封禁華為。
美國科技界對中國科技業這一相對友好的態度與美國民眾對中國日益警惕的態度形成對比。本月稍早,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民調顯示,近九成美國人視中國為競爭對手或敵人。其中,84%的美國民眾認為中國日益增強的科技力量是個嚴重問題,過半數美國人支持限制在美中國留學生的數量。
Protocol這份問卷受訪對象包括科技公司中各層級的從業者,其中大多就職於美國大型科技公司——近40%的受訪者在年收入超過5億美元的公司工作,大部分受訪者的公司有上千名員工。
科技政策專家、前谷歌發言人亞當·科瓦切維奇(Adam Kovacevich)認為,這次問卷中受訪者們對中國科技公司的總體歡迎態度表明,大部分受訪者很可能就職於與中國有業務合作的科技公司,或是希望自己的公司能與中國科技公司合作。
但隨著科技角力在美中競爭中越來越成為關鍵性角色,從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國政府在嚴防北京竊取關鍵技術方面並沒有放鬆警惕的跡象。
本月初(3月1日),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NSCAI)在其向國會提交的報告中警告,北京是華盛頓在人工智能領域最強大的對手,建議美國大學和有關科研機構採取措施,嚴防敏感技術被中國軍方竊取。美國軍事專家提醒,實行“軍民融合”戰略的北京將人工智能視為抗衡美國軍事優勢的關鍵能力。
斯坦福大學網絡政策中心高級顧問、前谷歌政策顧問雅各布·赫爾伯格(Jacob Helberg)去年曾在《外交政策》上發文表示,美國科技公司沒法在美中全面較量的背景下保持中立。他列舉Zoom中斷紀念六四31週年線上會議和蘋果、谷歌、奈飛等多家公司在中國業務上面臨的各種挑戰,從價值觀衝突、技術障礙、法律障礙、道德標準和地緣政治等多方面論證美國科技公司沒法維持“一個公司、兩種制度”的做法。
美國科技行業權力過大成為這次問卷調查中的最大共識,但在具體問題和解決方案上,一致程度並不高。
科技行業權力過大
調查顯示,近八成(78%)受訪者同意美國科技行業總體上權力過大,僅有11%的人對此結論持異議。其中,對於臉書、亞馬遜、Alphabet(谷歌母公司)和蘋果這幾家超大型科技公司,幾乎相同比例(77%)的受訪者認為這些公司權力太大,僅有8%表示不同意。
但是,也有近七成(68%)受訪者仍希望自己的公司能被科技巨頭收購或與之合作,也只有40%的人認為臉書、亞馬遜、Alphabet和蘋果該被拆分。
此外,這些投身科技行業的受訪者中,有超過40%的人認為科技對於社會的影響是弊大於利。
不過,儘管受訪者擔憂科技行業的權力和負面效應,但多數人並不認為反壟斷執法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
什麼是“230條款”?是否要改革?
隨著近年來社交媒體的火熱發展,是否該改革“230條款”成了科技行業的熱門話題。
所謂“230條款”,就是美國《通訊規範法案》(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中的第230條,它主要規定互聯網平台無需為第三方用戶的言論負法律責任,並同時允許互聯網平台出於善意對冒犯性言論進行限制。
Protocol這份調查顯示,62%的科技業從業者表示“知道'230條款'是什麼”。了解“230”條款的人當中,超過七成(71%)的人同意該條款需要改革,但對於具體改條款哪些內容意見並不一致。
65%的人同意“科技公司不應對其網站和產品上的內容負責”,23%的人完全不同意。另外,高達82%的受訪者認為“230條款”的影響力並不局限於大型科技公司。
在人工智能監管方面,這次有73%的受訪者同意政府監管人工智能,只有9%的人不同意,18%的人表示中立。
此次民調中也顯示,有超過40%的人同意大科技公司應該完全停止與執法部門的合作,只有不到34%的人表示不同意。
隨著去年“黑人的命也是命”等大型抗議活動的發展,越來越多科技公司宣布將減少或中止與美國執法部門的合作。近年來,也有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的員工倡議公司高層中止與美國軍方進行技術合作。但也有人擔憂,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與中國科研機構的合作最後會被中國軍方所利用。